首页 分享 长安十二时辰:了解唐朝观赏植物,崇尚牡丹、柳枝审美文化(一)—顶端新闻

长安十二时辰:了解唐朝观赏植物,崇尚牡丹、柳枝审美文化(一)—顶端新闻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01 14:40

导语:看《长安十二时辰》,了解唐朝观赏植物,唐人为何崇尚牡丹花、柳枝和莲花等植物审美文化!

《长安十二时辰》真实再现了唐朝人生活场景,无论是建筑造型,室内装饰,还是女子服饰、妆容甚至插花艺术都是原型再现,将民间生活展示的身临其境的感觉,人物身上的配饰,棺材店铺里的唐三彩,工匠刀具,倒出来的红酒无不彰显着盛世繁荣,风土人情,万国来朝之瑰丽美。

剧中甚至还原了大唐时期真实的望楼系统,更让人惊讶的是,唐朝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竟然如此发达,特别是右相府里的花房居然还有增温系统,笔者觉得那应该是现代温室大棚的雏形,皇家园林中盆景艺术,更是美轮美奂。借助《长安十二时辰》这个话题,笔者来深入剖析一下唐朝观赏植物。

唐代观赏植物种类

在唐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城镇逐渐形成,观赏植物的实用价值在人民充分了解和利用后,其观赏价值也被人们逐渐认识;观赏植物色彩变化万千,种类繁多,有唐一代观赏植物备受关注,花卉业的兴起,赏花之风的盛行使唐代观赏植物种类较前代更加丰富,笔者根据史料整理出唐代观赏植物有以下几大类:

观花植物,唐代观花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有牡丹花、菊花、荷花、梅花、海棠花、芍药、水仙花、杜鹃、玫瑰花、兰花、紫薇花、蔷薇、金银花、杏花、梨花、木芙蓉、李花等等,我们分别了解下唐朝主要的观赏花。

花中之王牡丹花,大而美丽,色相俱佳,被誉为国色天香,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此花在唐朝分布非常广泛,可以用作园林中,又可以种于花台、花池,或者种于庭院等处点缀,还可以做成盆栽作室内观赏或切花瓶插。

唐代牡丹品种非常丰富,《古代花卉》一书中提到“唐时,牡丹品种多,花色有白、红、浅红、红紫、紫色、浅紫之分,花冠有单叶、多叶、千叶等”;《青琐高议》记载“唐明皇好花木,宫中牡丹品最上者,依次为御衣黄,甘草黄,建安黄,次皆红紫;他日,近侍又贡一尺黄。”

菊花,菊花在我国栽培历史非常悠久,是我国传统名花,在唐代得到广泛的影响,菊花不仅可以搭配种植在花坛或假山上,也可以制作盆花、花篮、盆景等。

《全唐诗》中有众多描写菊花的诗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黄菊倚风村酒熟,绿浦低雨钓鱼归”“ 露白菊氛氲,西楼盛袭文。”

由此可见,在唐代除了有白色和黄色的菊花外,还出现了紫色等色系的菊花品种,日渐丰富的品种很适合唐人观赏。

荷花,又称水芙蓉,中国莲,原产于中国。花大色丽,清香远溢,非常赏心悦目,可用于水池,园林湖面景观布置。荷花在唐朝也是备受关注的花种,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荷花常常与菩萨、观音一同出现。

梅花,为我国十大名花之首,花色丰富,傲骨争春,清香怡人,其象征着高贵的品格,无被为古今人所推崇,梅花可以在园林、绿地、庭院中孤植、丛植和群植。在唐代时,红色和白色的梅花广泛存在。

海棠花,有“花中神仙”之称,此花姿态潇洒,常与牡丹、玉兰、桂花相配植,在皇家园林中有“玉堂富贵”的意境,此花在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滨池畔多有分布。海棠花在唐朝非常受欢迎可与牡丹相比,唐末诗人吴融曾赞叹海棠花“棠梨第一花,别自有妍华,长安如得种,谁定牡丹夸。”

观叶植物

唐朝除了观赏花之外,观叶植物也很多,主要有银杏、水杉、竹类、槐树、椰子等等。

活化石银杏,中国特有品种,生长缓慢,寿命极长,是十分珍贵的树种。银杏树,叶形秀美,数姿雄伟壮丽,秋叶金黄,既有俊俏雄奇,又有华贵典雅之感,银杏树适合作庭荫树、独赏树、行道树,还可以制成盆景,银杏树是唐代主要观叶植物之一。

槐树,此树很早被人们认为是木鬼,具有灵性,人们将槐树视为崇拜对象。

《春秋纬·说题辞》记载“槐木者,虚星之精”《太公金匮》记载武王问太公“天下神来甚众,恐有试者,何以待之”太公请槐树于王门内,有益者人,无益者拒之。

由以上资料可知,槐树早在先秦时期就被赋予了神异色彩,象征着吉祥。到了唐代,槐树不但经常以精怪、鬼怪的面目出现在众多的小说笔记中,它还与唐代书生科举相关联,被视为科举吉兆的象征。唐代经常以“槐”代表科举考试,书生们参加考试称为“踏槐”,考试的年头成为槐秋,考试的月份称为“槐黄”,槐花代表着科举成功。

柳树,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后,接受虞世基的建议在堤岸两边种柳树,隋炀帝亲自种植并且赐柳树为杨姓,享受与皇帝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就有了“杨柳”的美称。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曾向天下人传旨“在街道两旁载重柳树以荫行旅”,从此在大唐的国土上驿道柳树成荫。在唐代,柳树备受唐廷喜爱,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时,特地从长安城带去柳树苗,种植在西藏拉萨大昭寺旁边,以表对柳树成荫的大唐怀念。

竹类,竹子是再生性很强的植物,在形态特征上有别于其他树木,种类多、分布广、生长速度快,观赏期长,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竹子是点缀假山水榭不可缺少的观赏植物,唐人将竹子的竹节引申为“气节”,竹子在唐朝还是君子的象征。

观果植物

这类植物不仅有明显的观赏价值,还有特殊的用途,唐人对观果植物情有独钟,特别是对花果兼优的观果植物,寓意春华秋实皆美。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四季常绿,花期长,花两多,花有芳香,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最重要的是其果实的食用价值。

《新唐书·玄宗贵妃杨氏传》记载,南海荔枝味美,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不惜民力,下令让岭南特供荔枝,令驿马昼夜飞驰传递到京城,数千里路,荔枝到了京城,味道还保持鲜美。

梧桐,树木端直,叶大荫浓,清爽宜人,有一定观赏价值,为著名的庭荫树种,在草坪、宅前、坡地、湖畔、庭院均可种植,常常与芭蕉、棕榈、修竹等其他树种配伍。梧桐秋天落叶较早,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说法。此外,我国古代还有梧桐引来凤凰的美好传说,到了唐朝时期,梧桐树被广泛的种植。

石榴,原产于伊朗和阿富汗,在公元前2世纪传入我国,石榴春天新叶嫩红色,夏天石榴红花似火,秋季石榴丰硕的果实挂满枝头,鲜艳夺目,石榴是叶、花、果兼优的庭院树。

枣树,老枝干曲苍古,红实悬树,唐朝时多作庭树之用,在唐诗中有众多描写枣树的诗句,例如刘长卿“行过大山过小山,房上地下红一片”,描述的就是枣树生长情形。白居易“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诗人赞誉枣树虽无法与桃李争妍,材料却朴实坚硬,堪当大用。

除此之外,唐代的观赏植物还有很多,葡萄,金橘,丹桂、木莲、枇杷、杜梨等等数十种植物,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观赏植物除了在皇宫内外,大街小巷,野外山林分布以外,唐人还能在哪里集中观赏到这些植物呢?笔者总结出长安城内水域景观和园林景观主要由以下几个地点:皇家园林游览、公共园林游览、寺庙园林游览。我们先来逐个了解一下:

皇家园林游览

唐代皇家园林多集中在长安、洛阳及其周边地区,长安的皇家园林有三大内、芙蓉园、华清宫、三苑等地。笔者着重介绍下芙蓉园和华清宫。

芙蓉园,位于长安城东南部,早在秦朝时期,芙蓉园和杏园属于宜春苑,隋朝时为曲江园,后被隋文帝改名为芙蓉园。唐玄宗时期,对芙蓉园进行了修葺,扩建了曲江池,修建紫云楼、临水亭、彩霞亭等亭台楼阁,同时增加了大量的观赏植物,经修葺后的芙蓉园,正如唐诗写得那样美丽“青林重复,绿水弥漫,帝城圣景也。”园林内有大量的观赏植物,春日花朵盛开时非常美丽。

皇帝及家族人员经常来到芙蓉园内游玩,这里有各种奇花异草,争艳缤纷,景色奇美,仿佛置于花海之中。杜甫在《哀江头》的诗中描写了杨贵妃同唐玄宗一同游览芙蓉园的场景,“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可见大唐芙蓉园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但当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力衰弱,芙蓉园内已经很少看到唐朝皇族人员的身影。

华清宫,华清宫位于骊山和渭水之间的一个冲击平原上,山上植被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景色秀丽,还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风景名胜之地,早在西周时期,周幽王在这里建立骊宫,并导演了一把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秦始皇时,利用这里地热资源,修建了“骊山汤”宫殿,隋文帝时期又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唐朝贞观年间,改名为汤泉宫,天宝六年才改为华清宫。华清宫经过不断修整,到了唐朝开元年间已经成为集山脉、河流、植被、温泉、亭台于一身的皇家园林,当然观赏植物是这里的景色基础。

唐朝历代皇帝中,游览华清宫次数较多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杨家姐妹也可以到华清宫内游玩,并且出行十分豪奢,出行都用马车,由于她们所携带的金银珠宝过重,导致不得不把马车换为牛车。

白居易《长恨歌》写到“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白居易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妻,在诗中勾画了杨贵妃沐浴时娇媚姿态。华清池以温泉闻名,但里面的景观却以观赏植物为主。

公共园林游览

相对于皇家贵族独享的皇家园林(华清池,芙蓉园)来说,公共园林面对广大民众开放,不分等级,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在唐朝强大财力支持下,公共园林得到了大力发展,其中著名的园林有曲江池、定昆池和乐游原。

曲江池,位于长安城东南角,南有芙蓉园,西有慈恩寺;早在秦汉时期是皇帝游猎的宜春苑,隋文帝时期改为芙蓉池,到了唐朝,开凿黄渠引水入池后,并在沿岸修建亭台楼阁,这时曲江池已由皇家狩猎场变成了大众游玩场所。在唐代,来曲江池游玩的人有很多女性,在这里能看到各个阶层女性的身影。

在唐代,曲江池还是风尘女子和知识分子的聚集场所,唐代新进士及第后,常常来参加曲江宴,而此时,大量的风尘女子蜂拥而入,曲江宴不仅为风尘女子提供游玩几乎,更是她们结交权贵,提高知名度的好时机。在曲江池游玩的女人中也有很多平民妇女,她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欣赏自然美景,特别是观赏植物,陶冶情操。

除了曲江池外,平民的去处还有乐游原和定昆池;乐游原是长安城的制高点,这里是登高览景的最好去处。定昆池是唐中宗安乐公主开凿的一处园林,定昆池装修之华丽,景色之美从文人的诗词中可见一斑。

《全唐诗》记载卢藏用的诗“飞萝半拂银题影,瀑布环流玉硕阴。瑶池驻跸恩方久,璧月无文兴转深。”

这首诗描述了定昆池瀑布多,植被茂盛,楼阁高等特点,当安乐公主被贬为庶人后,定昆池被回收,成为公共园林,老百姓可以随意游玩。

总之,公共园林是各个阶层的人士都可以去游玩的,不仅是男性游乐场所,也是唐朝宫廷妇女,宦门妇女、平民家庭、风尘女子游览胜地。

相关知识

看《长安十二时辰》,了解唐朝观赏植物,崇尚牡丹、柳枝审美文化
“长安十二时辰”:“沉浸式体验”,打造古城文化“超级IP”
看长安十二时辰:欣赏唐朝园林,苑中万物生颜色,看尽长安牡丹花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举办花朝节主题活动
看《长安十二时辰》,解密唐朝女子妆容?唇妆,女性饰品,发式
与十二花神共赴千年花朝之约!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花朝节主题活动启动
洛阳牡丹的十二时辰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谈谈唐宋牡丹文化的审美论
花事显国势——从唐宋牡丹诗中牡丹文化变迁,谈唐宋社会风俗转变
黄金周消费调查丨汉服热带火“国潮风”

网址: 长安十二时辰:了解唐朝观赏植物,崇尚牡丹、柳枝审美文化(一)—顶端新闻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3142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柳丁,实际上是柳橙的...
下一篇: 文化中国行|千年古镇杨柳青的新春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