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论民歌《茉莉花》发展流传与演变

论民歌《茉莉花》发展流传与演变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30 20:05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育学院学年论文题目:论民歌《茉莉花》起源流传与演变专业:2014级音乐学***名:***班级:一班学号:********指导教师姓名:胡凯职称:日期:2017 年6月6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育学院论文主体部分由“绪论”和三章内容构成在“绪论”部分,文章主要交待了研究原因,研究价值和现有的研究成果总结。

从本论题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上来说,民歌《茉莉花》作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地道中国民歌,从最开始粗陋的民间拉弹说唱形式,到登上世界音乐的大舞台大放光彩的不凡历程,这几百年间的历史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学术吸引力。

正文第一章以《茉莉花》的最初形态为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首先梳理了《茉莉花》不同区域流传演变的情况。

第三章主要考察了《茉莉花》在现今时代的发展现状。

“结语”部分总结回顾全文,并对《茉莉花》的近现代流传发展的情况进行了相关思考。

绪论一、问题的提出:《茉莉花》是一首广为传唱的中国传统民歌,历史悠久。

这首歌本身具有极高的的学术研究价值,歌曲从最初的词形态到曲形态,再到现如今的现代版茉莉花形态,经历了哪些的变化,至今学术界对此歌的研究从未停息,今天本文以《茉莉花》历史发展角度分析《茉莉花》是如何从最开始发展成现在享誉世界的形态的。

目录绪论 (1)一、《茉莉花》起源 (4)二、茉莉花发展与流传 (5)1.江苏地区《茉莉花》 (5)2.河北地区《茉莉花》 (6)3.东北《茉莉花》 (6)4.南北区别 (7)三、《茉莉花》现状 (7)参考文献 (8)摘要:《茉莉花》是一首广为传唱的中国传统民歌,不仅在国内知名,在日韩、欧美等国家也影响广泛。

据考证,《茉莉花》起源于江苏南京六合民间传唱已有百年的《鲜花调》,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县八百桥镇(现六合区)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现有两个较为广泛的传唱版本。

关键字:茉莉花;民歌;源流;发展与演变。

一、《茉莉花》起源最早与现代版本(何仿采编版)相似的《茉莉花》歌词收编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剧作家冯梦龙的作品《挂枝儿》当中,但冯梦龙收编在《挂枝儿》中有歌词无曲谱的《茉莉花》词与现代歌曲相差较大,原文为:“闷来时,到园中寻花儿戴。

猛抬头,见茉莉花在两边排。

将手儿采一朵花儿来戴。

花儿采到手,花心还未开。

早知道你无心也,花,我也毕竟不来采。

”学界普遍承认的《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是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由钱德苍根据玩花主人的旧编本增删改订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十二段唱词,叙述的故事内容是名著《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的唱词以重叠句称之为《鲜花调》,大家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

后来的《鲜花调》最初歌词共三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1804年,英国人巴罗在伦敦出版的《中国游记》中最早记录了此曲的现代五线谱。

此书就是记录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其中1794年,巴罗卸任,途经广州返回英国。

在广州停留期间,巴罗与使团听事官西特纳(JohannChristianHittner)听到了《茉莉花》,他非常欣赏喜欢,就把歌曲收入十年后出版的这本《中国旅行记》中。

这是中国的《茉莉花》民歌第一次离开中国传到欧洲。

《中国旅行记》书中的《茉莉花》英译歌词,是该曲在欧洲最早的英文记载。

此外,巴罗在欧洲音乐史上最早对《茉莉花》采用五线谱方式记谱,使西方国家开始传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茉莉花》是一首小调体裁的江苏民歌,是我国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优秀民族小曲曲目之一。

其被大家广为熟知起源于国家一级编曲家何仿在1942年时记录下了的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最终在1957年完成《茉莉花》改编曲、词。

何仿后将原来词中的三种不同种类的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成为只有一种,比较集中的突出了茉莉花的特点,何仿对《鲜花调》歌词的部分顺序也做了一些调整,把带有封建意味色彩的“奴”修改成了“我”字,还将其他部分歌词修改为老少皆宜的语句;何仿对《鲜花调》原曲的头和尾也作了一定的修改变动,首先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加入了一点“转”音,并且用同一个曲调演唱了三段歌词,歌曲三个段落的结束音都由“上扬”改变为“下抑”,与此同时增加了用翻高拖腔做为结束;歌曲在1957年和1959年一共做了两次修改调整,进一步丰富其歌唱旋律,将歌词中的“满园花草”改成“满园花开”,将歌词中的“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成“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二、茉莉花发展与流传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歌中的《茉莉花》也各有不同,据证流传极广的《茉莉花》变体在我国有四十多个不同版本。

其中具有代表性广受大众喜爱、流传相对较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江苏地区《茉莉花》、河北地区《茉莉花》、东北地区《茉莉花》,下面就来谈谈这几个代表性《茉莉花》的艺术特色,主要从不同的地域风格、旋律调式、情感色彩等几个方面着手。

1.江苏地区《茉莉花》江苏地区的《茉莉花》在民歌《茉莉花》的版本中影响力最为广泛,是现代版茉莉花的源头。

这首歌在2003年时被评为扬州市市歌,与此同时它也是《鲜花调》最基本的旋律形态。

它采用较为传统五声音阶,旋律优美婉转,当地人把江苏地区的《茉莉花》视为江南小调,多数采用十六分音符。

歌曲的小跳进很少,旋律多是以级进为主,由于词的节奏安排比较紧密,所以使歌曲显得细腻婉转又不失活泼。

歌曲的第三句、第四句短促不失巧妙的衔接,充分的展现了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

歌曲句尾运用了切分节奏让旋律活泼的手法,一种欢快委婉的江南感觉油然而生。

《茉莉花》的歌词借花的形象言情抒志,用比较含蓄的方式展现了年轻男女对爱的天真浪漫的渴望,好似一幅美丽江南水乡的中国画,其主要传唱地区在江苏南京六合、扬州、浙江省、安徽省一带。

2.河北地区《茉莉花》河北地区《茉莉花》的音调起伏较大,采用了河北最具有典型性的河北曲调,唱词方面又添加了许多的衬词和地方方言,吸收了绝大部分的戏剧元素,还加入了甜美的爱情故事。

西厢记张生戏莺莺的片段,具有浓烈的北方戏剧的特色,河北地区的民歌《茉莉花》从听觉上讲,给听众最大的感受就是戏剧风格尤其突出。

常用的节奏型由江苏地区使用的十六分音符变成八分音符,带着浓厚的律动性,起伏很大。

在演唱方面具有叙述性,具有故事特征。

旋律委婉的推进,速度较慢,有很多的五声音阶级进式推进,还有部分小二度的音程的出现。

3.东北《茉莉花》东北《茉莉花》主要指辽宁海城和黑龙江地区的民歌。

其旋律简洁明了,歌词语言相对朴实幽默。

在音乐创作方面更加直爽豪迈,添加了许多当地“二人转”的风格。

与中原地区河南、河北还有南方地区的江苏相比有极大区别。

东北地区《茉莉花》的速度平缓,演唱抒情中又不乏热情开朗的艺术特色。

第一句与结束句首尾交相辉映,很有地方特点。

在曲调方面,东北地区《茉莉花》较上述河北地区《茉莉花》相比较,虽然在旋律上的骨干曲调与河北《茉莉花》相同,但鉴于自然气候环境、不同生活习俗等影响,风格上大不一样,东北地区的《茉莉花》曲调显得更朴实,跳进更多,旋律上下的幅度也更大,东北地区《茉莉花》没有河北《茉莉花》那么细致柔腻,但曲调的棱角粗犷分明,曲调中柔中带刚、起伏自然,展现出东北地区人民热情豪迈的性格特点,并把人们喜爱茉莉花的情感表现得十分真切动人。

除上述介绍的三个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之外,还有山西、青海、四川等许多地方都有以茉莉花为主题的民歌,所表现的内容、歌词大体上相近,旋律却都有着各地方不同的风格特色。

4.南北区别在上曲式结构南方地区《茉莉花》多以四句体的旋律为主要格局,相对其他地区比较简练规整,例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就是在原有《鲜花调》的基础上,加以修饰,使曲风表现的更加婉转细腻,体现了江南地方的美感;而北方的《茉莉花》民歌多带有拖腔和衬词,结构上往往比较复杂,例如河北南皮地区《茉莉花》就在原有结构上把《茉莉花》歌词内容扩充了许多,且曲调速度放慢,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戏剧叙事风格;旋律上南方民歌多为级进,旋律相对平缓柔美,很少运用到四度以上的大跳,多以二度和三度的级进音程为主,使得整个歌曲旋律更加婉转悠长;而北方民歌则多以大跳为主,旋律比较高亢,歌曲将北方地区的豪爽与大气通过音乐展现出来;节奏上南方民歌多以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多使用连音,节奏相对规整;而北方民歌则善用跳音和切分音,使得节奏大多比较简洁欢快,与此同时在情绪上北方地区民歌多使用歌词而表达唱者情感,南方民歌恰恰相反,多使用曲调而表现内心,由此可见南北民歌在节奏上具有相当大的不同。

三、《茉莉花》现状《茉莉花》自1957年改编为现代版后,各种改编版本也应用而生。

2016年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雷佳在刚刚过去的G20峰会文艺汇演中献唱《难忘茉莉花》引发创作热潮,“遇见你,月光下遗世独立,爱上你,芬芳中素靥青衣……”开头的这几句词与现代感丰满的旋律,都牢牢地抓住了年轻听者的注意力,到了歌曲副歌部分,那首传唱至全世界的《茉莉花》响起:“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唱响了全世界。

同年,雷佳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舞台上,一袭黑色礼服隆重现身,重现了这首民歌歌曲的不同风采。

民歌小调里还加入了西洋歌剧的味道,使得观众熟悉的江南民歌《茉莉花》多了一份大气磅礴,获得了全场观众的集体好评。

从现代版《茉莉花》到新编版《难忘茉莉花》,雷佳的演绎让现场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除雷佳演唱的《难忘茉莉花》外,黑鸭子、梁静茹版《茉莉花》也吸引了大批受众。

《茉莉花》迅速成为了网络热门话题,更多的网友表示第一次发现这首歌如此动人心魄,更有网友对《茉莉花》的方言版本表示惊讶:“原来这首歌还能这样唱!”还有些网友则加入了《茉莉花》的改编行动中,各地方言版《茉莉花》悉数被创作出来,湖南话版、武汉话版、上海话版,甚至出现了藏语版和蒙语版。

雷佳的一曲《难忘茉莉花》诞生了无数朵方言、其他语言的《茉莉花》。

结语:从鲜花调到茉莉花这首在中华传唱了数百年之久的民歌,是中华民族数百年来共同创作、发展、完善的共同文化遗产。

因此这一文化遗产既不属于江苏六合,也不属于广东、东北、陕西、河北某一省,亦不属于扬州、南皮等某一地区当然更不是属于某一个人,这首歌应该归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在这首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艰辛历程中所累积的深厚文化底蕴,已转化为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由穷到富、由弱到强的音乐巨型雕塑,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知识

民歌《茉莉花》的由来及发展
民歌《茉莉花》南北演唱风格之异同
民歌《茉莉花》南北地区演唱风格研究
《茉莉花》流传史
简析不同地域《茉莉花》的民歌特色
1.3聆听 茉莉花(东北民歌) 教案
山西同宗民歌之《茉莉花》研究
民歌《茉莉花》赏析
论江西民间歌曲发展的新思路
介绍一下江苏民歌茉莉花

网址: 论民歌《茉莉花》发展流传与演变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2418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犍为茉莉花香纯原因分析及产业发
下一篇: 茉莉花茶发展源流初探.pptx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