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麦菜又称为“青着眼”,因为其叶子上有一个斑点,所以名字叫做油麦菜。
油麦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既可以炒熟吃,也能清洗干净生吃,色泽鲜绿受到很多食客的欢迎。
市面上的油麦菜大多都是通过大棚种出来的,播种时的催芽环节非常重要,如何催芽会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是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讲述油麦菜的催芽方法以及播种后的管理要注意些什么。
油麦菜种子的发芽特性。
油麦菜种子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播撒入土,经过一定时间会发胚叶显芽。
发胚叶显芽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内,种子会储存大量养分,一般情况下储存周期不会超过一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如果外界环境适合种子的生长,种子便会享受来自养分的帮助,然后开始生根发芽。
种子要完成从幼芽期到幼苗期的转变,需要经历萌发、出土、开叶三个生理学阶段。
种子本身就有一定的水分,而促使种子萌发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环境温度,卷曲在一起的胚芽只需要温度的刺激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展开。
研究表明,种子的适合发芽的环境温度是15℃至20℃。
水分也是影响发芽的重要因素,如果空气中有适量的氮气,会帮助种子更快地发芽。
油麦菜种子属于卫矛科植物,属于二叉状细小种子。
为了使油麦菜能够在脱粒时完整保存,一般采取手工收割的方法,防止脱粒过大摔坏。
另外,我国南方地区普遍适合油麦菜生长,因此在南方地区的油麦菜一般不会进行脱粒,而是直接曬干后进行贮存。
南方地区普遍潮湿,不适合贮存油麦菜,因此一般会选择排涝来防止油麦菜受潮虫蛀等。
油麦菜催芽的方法。
2.1 清水浸泡法。
清水浸泡法是有效又比较迅速的方法,油麦菜的种子在含水量达到11%~14%的时候就会开始膨胀,这意味着水分已经占据了种子的大部分体积,再进行浸泡就没有意义了,会造成浸泡时间的浪费。
为了提高油麦菜的发芽率,一般要求浸泡时间不要超过2天,而且在放入水中的时候,要保证水深在5cm以上。
保持这个深度,这样能够使种子的上下部吸收水分均匀,有利于水分和空气的交换,有助于发芽生长。
浸泡过程中,应该每隔8小时更换1~2次水,以保持水质的新鲜,从而提高发芽率。
清水浸泡法适合家庭小规模简单种植使用,而且简单易行,不费事。
2.2 河沙催芽法。
河沙催芽法是采用大批量油麦菜种植时常用的方法,在阴凉处找一个盛水的容器,将一个网眼比容器口稍大一点的圆片放在容器口,之后用镐头坑挖出的河沙倒进容器里,然后用手拍实。
这个圆片就是河砂撒种子的关键,在它上面放置油麦菜种子撒上一层河沙,就可以有效地遮光了。
河沙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在阴凉处放置两天,就能达到60%~70%的湿度,并且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这时候油麦菜基本会发芽了。
2.3 保温瓶冰块催芽法。
保温瓶冰块催芽法更适合小规模家庭使用,在保温瓶里面放上半瓶清水,然后放入一到两个冰块,一个冰块能持续使用一天的时间,两三个冰块能保持个两三天。
向保温瓶中加入两到三勺的油麦菜种子,然后盖好盖子放置一周就能看到油麦菜已经完全发芽了。
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保温瓶口向下放置,不能让水倒出来,受阻碍。
这样能够较好地促使种子的萌发,而且更方便使用,不容易撒出种子,非常适合家庭的小规模使用。
2.4 冰箱低温催芽法。
夏季高温区要提前进行催芽,这样才能让油麦菜种子及时经过催芽发出嫩苗。
将油麦菜放置在冰箱5℃以下的低温环境中,继续保持湿润,三到七天后就会生根发芽,但是这种方法不太适合新手,因为需要对温度变化有着足够敏感的反应能力。
炒播方法及管理要注意什么?
3.1 播种方法。
将经过催芽后冒出白色触须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在土壤中进行开沟培土,沟间距保持15~18厘米宽度,还可以通过绳索暗埋在土壤中形成排灌沟,从而提高防涝能力,让油麦菜更好地成长。
按照排灌沟顺序,将已经发芽的种子搓扁成一小团,这样有利于减少虫害,并且使用手来播撒比用器具来播撒好得多。
经过多次研究发现,用手播撒能够显著提高亩产量。
3.2 增强田间管理。
播种后逐渐增加浇灌次数,让排灌沟中充满水流动的状态延续20天左右,让土壤间形成一定湿度,这样能够让家里的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并且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
播后还需要防止虫害,还需要防旱,七八月份的时候气候既干燥又炎热,要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蒸发,有条件可以洒水降温并有效保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