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30 00:40
王联生 王联生 医师 医生集团-北京 中医科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

2018年04月16日 · 来自专栏 常用药对

2465人已读

文章摘要:本文介绍了中药配伍的分类及举例,包括相对性质不同、相辅相成、性质功效类似的药物配伍。通过适当配伍,能加强药物的效能,扩大治疗的范围。

处方上经常当归、白芍同用,苍术、厚朴同用,半夏、陈皮同用,这种药物的配伍,主要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有根据,有理论,不是随便凑合的。通过适当配伍,能加强药物的效能,扩大治疗的范围,值得我们重视。兹为便于大家的掌握和进一步理解它的作用,拟分三类叙述如下。

第一类

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这类最有意义。例如:

桂枝——白芍(气——血) 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 二参汤,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 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 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 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 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 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黄连——干姜(寒——热) 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 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 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 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 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 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 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 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 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 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 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 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 枸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 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 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 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升——降) 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 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 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酸——甘) 连梅汤,化阴生津。

乌梅——黄连(酸——苦) 连梅汤,泄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 四物汤,养血和血。

第二类

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化湿结合理气,发汗结合通阳,包括上下、表里结合,以及相须、相使等在内。这类在临床上最为多用,例如:

苍术——厚朴 平胃散,燥湿行气。

豆豉——葱白 葱豉汤,散寒通阳。

半夏——陈皮 二陈汤,化痰顺气。

杏仁——贝母 桑杏汤,顺气化痰。

知母——贝母 二母散,清热化痰。

枳实——竹茹 温胆汤,和胃止呕。

木香——槟榔 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

人参——蛤蚧 人参蛤蚧散,纳气。

黄芪——防己 黄芪防己汤,行皮水。

人参——附子 参附汤,温补元气。

黄芪——附子 芪附汤,温固卫气。

白术——附子 术附汤,温补中气。

附子——茯苓 (相使) 温肾利水。

黄柏——知母 (相须) 清下焦湿热。

第三类

取性质和功效类似的两种药物同用,目的在于加强药效,或使内脏之间得到兼顾。例如:

党参——黄芪 补气。

附子——肉桂 温肾回阳。

山药——扁豆 补脾止泻。

沙参——麦冬 润肺生津。

柏子仁——枣仁 养心安神。

杜仲——续断 补肾强腰。

麻仁——瓜蒌仁(处方惯写蒌麻仁)润肠通便。

龙骨——牡蛎(处方惯写煅龙骨) 固脱。

金樱子——芡实 固精。

赤石脂——禹余粮 涩肠。

谷芽——麦芽(处方惯写谷麦芽) 助消化。

桑枝——丝瓜络 活络。

牡蛎——石决明 潜阳。

升麻——柴胡 升提气分。

旋复花——代赭石 降气。

橘核——荔枝核 消疝气。

甘松——山奈 止胃气痛。

海藻——昆布 消痰核。

荆三棱——蓬莪术 消癥瘕痞块。

白茯苓——赤苓(处方惯写赤白苓)利水。

甘遂——芫花 逐水。

常山——草果 截疟。

当归——川芎 活血祛瘀。

桃仁——红花 破瘀。

蒲黄——五灵脂 祛瘀。

乳香——没药(处方惯写炙乳没) 理气散瘀止痛。

藿香——佩兰(处方惯写藿佩兰) 清暑。

银花——连翘 清热解毒。

黄连——黄芩 泻火。

桑叶——菊花 清风热。

羌活——独活(处方惯写羌独活) 治风湿疼痛。

川芎——草乌(处方惯写川草乌) 治寒湿疼痛。

青皮——陈皮(处方惯写青陈皮) 疏肝胃气。

苏梗——藿梗(处方惯写苏藿梗) 理脾胃气。

天冬——麦冬(处方惯写天麦冬) 滋养肺肾。

芦根——茅根(处方惯写芦茅根) 清肺胃热。

砂仁——蔻仁(处方惯写砂蔻仁) 健脾胃。

神曲——山楂 消谷肉食积。

来自: 古道岐黄 > 《基础知识》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相关知识

史上最全的IDEA快捷键总结
史上最全盆栽DIY攻略!
史上最全的情人节卖花技巧
史上最全家庭种菜攻略
史上最全的养花妙招有哪些
史上最全的养花大全,终于收齐了,太棒了!
史上最全北京樱桃采摘攻略,特色+价格+地址,还等啥,走起!
芒粉看过来,史上最全的芒果品种总结攻略
史上最全的养花秘籍,收好了
史上最全!12星座之间的关系配对

网址: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2153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金银花搭配什么泡水喝好
下一篇: 警惕!连花清瘟不能同服这些药物!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