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打破校史!贵州大学首篇Nature

打破校史!贵州大学首篇Nature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30 00:16

2023年3月9日, Nature 在线发表了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古生物研究中心兰天副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与 云南大学张喜光教授、杨杰研究员 合作完成的题为“Protomelission is an Early Dasyclad Alga and not a Cambrian Bryozoan” 的研究论文,这是贵州大学历史上在自然杂志首篇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论文

兰天博士,毕业于云南大学,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15年任职贵州大学,现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曾入选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第三完成人)、2019年度教育部高校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第四完成人)。

研究揭示先前被认为是寒武纪苔藓虫的化石其实为早期石莼目的藻类。现代生物圈主要门级生物类群是否在寒武纪大爆发时期都已出现是进化生物学家长期感兴趣的议题,很多生物门类缺乏硬体结构,难以保存为化石,但形如苔藓虫这类具有外骨骼的生物门类有着很高的化石保存潜力,在寒武纪找寻苔藓虫化石,为验证门级生物类群早期分化假说提供实例是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愿景。2021年国内团队依据在陕南略低于澄江化石群层位地层中发现的一枚“潜在干群苔藓虫”,结合产自澳大利亚5枚同类化石完成的论文在Nature发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硬体标本“虫室”的“前壁”多缺损,不规则开口被定为苔藓虫触手伸出的孔口(orifice)值得商榷,孔口为苔藓虫的关键硬体构造之一,这一结构的缺失动摇了寒武纪存在苔藓虫动物的结论。

图一

a-c,产自小石坝底栖的类Protomelission化石,常以附着器(holdfast)固着在动物介壳上(白色箭头),柱状藻体被埋藏压扁,呈条带状具柔软的棘状缘突(橙色箭头).d, e,显示缘突(橙色箭头)细部的荧光和EDX摄像。f-i, 布尔吉斯页岩型的小石坝绿藻与磷酸盐化的 “苔藓虫”的细节比较:f, h, 规则排列的藻体模块,其外表为韧性膜覆盖(橙色箭头),破损后呈无固定形状的残破开口(星号所示),绝非“苔藓虫虫室”的关键构造孔口(Zhang et al. 2021)。g, i, 当柱状藻体(或“苔藓虫”体)一侧的体壁被剥离(白色箭头),藻体(或“苔藓虫”体)另一侧内表面规则排列的菱形模块及彼此间的小孔(橙色箭头)。

本文来源:贵州大学

各位读者

科研小助手官方QQ群:

相关知识

打破校史!贵州大学首篇Nature
贵州大学,校史首篇Nature!
“双非”高校首篇Nature!37岁一作花3个月写完初稿
牛津大学校史:牛津大Margaret
贵州大学植物物种鉴定研究中心
【校史学习教育】校史上的那些人—— 方志远为师生作校史讲座直播《学脉传承与文化底蕴》
济南大学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
科学网—我们课题组在Nature上发表论文解析睡莲基因组揭示早期开花植物进化奥秘
一支科学基金培育的队伍——记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基础研究团队
关于举办江西农业大学首届校史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

网址: 打破校史!贵州大学首篇Nature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2140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云南大学张喜光杨杰团队在Natu
下一篇: 科学网—苔藓虫:被忽视的“小”动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