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农桐间作综合效能及优化模式的研究

农桐间作综合效能及优化模式的研究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9 22:29

  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安徽省砀山县林业局泡桐试验站; 河南省民权县林业局; 山东省兖州县林业局; 河南省鹿邑县林业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经所; 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系
  完成人:竺肇华; 陆新育; 熊耀国; 曹效珍; 陈恩亮; 刘乃壮; 张维栋; 韩元玉; 侯知正
  研制时间:1976年8月~1990年5月
  1991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农桐间作是高效能农林复合体。在100多hm2的试验林中, 对20多个模式开展综合研究, 专题达24项。主要研究: (1)综合效能的研究。泡桐特性的研究,通过对泡桐生长和群落学特性、树冠透光度、根系生长分布、全树生物量表编制、叶花成分分析等研究证明, 泡桐具有作为优良农用林业树种应具备的速生、根深、冠稀、发叶晚、多用途、价值高适合与作物间作的突出优点; 生态效益研究通过对农田小气候、能量及水分平衡、土壤养分、水分和理化特性的检测及对上述各项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证明, 间作后, 形成了与单纯作物群落所不同的特殊生态环境。除了在树木长大和过密的情况下会形成与农作物对光的竞争外, 多数因子发生了对作物有利的变化; 生物效应的研究, 主要包括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生态生理变化、 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土壤生化活性的变化, 叶泌物杀菌作用、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时空变化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探明农作物产量的形成和时空变化机制提供依据; 经济社会效益研究提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情况的农桐间作经济效益多目标综合评估法, 间作地的产出投入比比纯农业对照地明显提高。(2)模式优化的研究。分别从作物产量和光辐射分布时空相关计算机模拟。作物产量和泡桐密度相关性的计算, 对多种模式进行经济效益综合评估和对不同经营和造林方式的研究, 得出一致结论, 在华北中、低产农区, 如以10~11年为轮伐期,泡桐最佳密度为5×40m~5×50m。该项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1)首次坚持长期多模式定位综合研究, 为精确地从时空动态角度评价各种效益成为可能。(2)首次开展能量和水分平衡规律的研究。详细研究了全树生物量的逐年动态和根系发育规律, 并首次编出泡桐生物量表及一系列生物量计算方程, 通过深入的生物量研究和成分分析, 为泡桐叶花巨大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基础。(3)首次开展了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农桐间作地内小麦品质明显提高, 是这项研究的一项重要发现。(4)首先探讨了间作后动物区系、土壤生化活性和微生物变化规律及泡桐叶泌的杀菌作用, 为综合评价开辟新领域。(5)首次采用现代科学评价方法, 建立起农桐间作经济评估模型, 加之以作物产量和泡桐密度, 光辐射和产量的计算和模拟, 为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知识

桐粮间作效益的研究
玉米花生宽幅间作碳足迹初探
丘陵地桃树园间作模式及效益研究
半夏三种间作模式下土壤微生态环境研究
花生木薯间作模式下木薯行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益研究及最优化施肥模式评判
玉米花生间作的最佳模式探索研究
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实现粮油均衡增产
适宜玉米/花生2∶4间作模式的花生品种筛选
中药材间作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幸福林带城市绿地碳汇效应与优化策略研究

网址: 农桐间作综合效能及优化模式的研究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2110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毛泡桐生态习性
下一篇: 兰考泡桐种植技术与效益分析.do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