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消失80多年!2004年在广西山谷专家再次发现,花16年种出2万多

消失80多年!2004年在广西山谷专家再次发现,花16年种出2万多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9 14:15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09年5月25日,广西新闻网报道,在5年前,广西一个长满兰花的山谷引起了专家的高度关注。

兰花形态优美,种类繁多,但它们也是一个非常濒危的植物群体,也一直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种类。



这片山谷就在广西的雅长林区,这里的兰花资源储量令国内外专家感到无比震惊,甚至走进去之后都无从下脚,是国内甚至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种群。

在这里,专家发现了很多濒危的兰花物种,更令专家感到惊奇的是,还有植物专家在这里发现了一种“隐身”近百年的兰花。



«—【·贵州地宝兰·】—»

这种兰花的名字叫贵州地宝兰,是一种长相十分清雅的兰花。

相比于知名的蕙兰、墨兰等,很多人对贵州地宝兰这种兰花要相对陌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十分稀有,曾经有80多年,它都没再出现过。

1921年,一位德国的植物学家在贵州罗甸发现了它的踪迹,并将其发表,人们才正式认识了它。



然而自此之后,它就彻底销声匿迹了,再也没有人在野外找到过它。

后来我国的植物学家在编撰中国的兰科植物时,对它的记载也非常有限,仅有的描述也全部都来自于德国专家采集到的这唯一一份标本和一些简单的记载。



更糟糕的是,因为标本的时间比较久远,还出现了缺失,上面的叶子丢失,人们对它的印象变得更加模糊。

就在人们以为它不会再出现,甚至可能已经灭绝的时候,它再次现身了,不过这次却出现在了广西,就在专家发现的雅长林区的兰花山谷中。



2004年,人们再次发现了贵州地宝兰的踪迹,但是数量也非常有限,经过仔细寻找,发现了4处分布点,野生植株的数量大约有50株左右。

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贵州地宝兰仍存于野外,更揭示了该物种的分布远较原先认识更广泛。



这也给了专家们极大的震撼,也让人们有机会再次一睹贵州地宝兰的真容,能够再次有机会将其保护并繁殖下去。

贵州地宝兰属于兰科地宝兰属植物,植株高度在30厘米左右,茎为块状,多呈现不规则的圆球形状。



每年的12月份,它们就会盛开,它的花序为总状花序,顶端有很多小花,自叶腋中抽出,开花时微微俯垂,它的花色为玫红色,开花时十分淡雅美丽。



贵州地宝兰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再加上它本身繁殖也比较困难,野生个体有限,近交影响基因多样性,萌发率低等自身原因,种群数量很有限。

为了保护这一兰花野生物种,雅长保护区也对贵州地宝兰的生长地进行了特别的保护,野生植株的数量也有了增长,在500株左右。



除此之外,专家们也开始尝试人工繁育育种实验,采用人工的方式帮助它们授粉。

从2018年开始,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尝试,科研人员才摸索出了适宜的繁殖方式,成功育出了一批幼苗。



2020年10月15日,南国早报报道,广西雅长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将繁育出了2万多株贵州地宝兰移植到了野外。



这对于壮大贵州地宝兰的野生种群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兰花家族·】——»

兰科植物不仅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被子植物科之一,更因其精美的外形、独特的生理机制和深远的文化象征而拥有极高的综合价值。



兰科拥有近3万种正式记载的成员,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洲,尤以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最为丰富。

中国是兰科植物的重要分布国之一,据统计全国有兰科植物约1700余种,其中约500种为中国特有,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是其主要集中区域。



在中国,兰花自古就被誉为“花中君子”,以其幽香、高洁、优雅的姿态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但这也为它们带来了威胁,在现在部分兰花品种因观赏性强,常遭非法采挖和国际走私,野生兰花数量一再减少。



这不仅威胁兰花的野生种群,而且也是违法的,兰科中的绝大部分植物都被列为了保护植物,受到法律的保护,野外采挖不可取。

兰花在进化中发展出多种特殊的适应机制,它们的花形精巧复杂,需要依靠特定昆虫授粉,种子也极小且无胚乳,必须与特定真菌共生萌发。



并且多数兰花需要附生种通过气生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地生种则依赖腐殖质土壤与真菌共生。

它们对生长条件的严格要求,也使其在环境变化与人为干扰下更为脆弱,一旦生态条件遭到破坏,极难自然恢复种群。



除了观赏价值之外,它们之中还有很多具有药用价值,然而长期无节制的采挖行为使许多野生药用兰科植物面临灭绝风险,因此保护野生种群、开展人工繁育显得尤为紧迫。

广西雅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第一个以兰科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全国兰科植物资源最集中、保护最系统的典型区域之一。



该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湿润多雾,适宜兰科植物生长,林区植被以中山常绿阔叶林、山地季雨林和石灰岩灌丛林为主,土壤多为石灰性黄壤或腐殖质黑壤,为地生兰和附生兰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



尽管广西雅兰科植物保护区成效显著,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兰科植物繁殖周期长、自然更新慢,生态恢复需较长时间,并且人工繁育难度高,未来,人们的保护工作还需要继续。

兰花作为植物界中的“大家族”,在生态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们虽然美丽惹人爱,但是这不应该成为人们采摘它们的理由,真正的喜爱应该是让它们自由生长。

参考:

南国早报《曾消失80年,这种兰科植物中的“大熊猫”在广西有2万多株了》,2020-10-15
中科院之声《新知丨珍稀兰科植物贵州地宝兰》,2016-7-28
广西新闻网《世界珍稀兰花群惊现广西山谷 专家称护兰迫切(图)》,2009-5-25

相关知识

广西重新发现“隐世”80多年稀有植物
广西发现杜鹃花属植物新种
【人民日报】16年,种下2万多亩“海底草原”
广西柳州时隔42年再次发现原生美丽箬竹
人民日报点赞中国海洋大学师生团队修复养护海草床:16年,种下2万多亩“海底草原”
中国最难找的兰花:德国专家在贵州找到,消失近百年才在广西发现
世界珍稀兰花群惊现广西山谷
发现丨陕西羽叶报春 消失百年后重现西安
专家在柳州发现失联42年的原生“美丽箬竹”
树中国宝;广西银杉

网址: 消失80多年!2004年在广西山谷专家再次发现,花16年种出2万多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1944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有些花名字虽然叫兰,却不是兰花,
下一篇: 兰科植物有哪些特征?兰科植物的分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