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园林水景设计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园林水景设计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7 23:14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园林水景设计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专业:2013级风景园艺姓名:陈艺琳学号:1002130104浅析景观设计中的园林水景设计摘要:水是大自然中最有灵性、最活泼、最具有变化色彩的因素。

它具有魔幻般的吸引力,清新洁净、晶莹剔透、既柔媚又强韧,以其特有的形态及所蕴涵的哲理思维来融入诗文、绘画、音乐、戏曲等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而且水体已经成为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具有魅力的一种构景要素。

水景观在水景设计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具有灵活、巧于因借等特点,能起到组织空间、协调水景变化的作用,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明确的方向感。

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

一、园林水景设计概况在自然界中,水是生态循环最重要的一节。

因此,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

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

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

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可以说是“无园不水”。

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

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

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

“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

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

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

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

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二、水景在东方历史文化上的体现中国的古典园林是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的,是具有东方魅力的空间环境艺术。

由江南一带的园林到北方宫廷的皇家宫苑,从皇家宫苑到普通居民的家庭,水景观在其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典型园林中,水景观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缺少,当时就有“无水不成园,无园不水”的说法,在中国园林的五要素中,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要素,这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当时的周文王建造有水池,在水池中养了一些花鸟鱼虫,这是我国非常早的水池模式。

“引渭水为池,筑蓬、赢,刻石为鲸,长两百丈,”由此而产生的“一池三山”的模式对景观的理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文人顺应当时的潮流开始把感情寄托在山水中,对当时的园林规划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当时的文人雅士开始借助于潺潺的流水来传递感情并且赋予其诗词,随后,当时的皇宫园林也开始引入了这种模式,后来逐渐的演变成了一种对于后世的水景观设计规划具有重要影响的水景模式。

“一池三山”的水景模式是当时的主要的水景观设计模式。

隋唐时期多种多样的技术和艺术开始逐渐的变得成熟,开始和当时的各种园林水景观的理水形式相结合,在唐代当时以水景观规划为主的私家园林开始出现,那时,唐代诗人白居易于《草堂记》中非常生动的描绘了庐山草堂的水景观:“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声”宋代的园林理水与建筑、山石景观搭配形成了园景,在当时以“左山右水”的良岳为典型性代表。

明清园林的理水以小巧精致来取胜,利用小桥、小岛、水口、石矾处理,结合山石来营造各种各样形式的生态水景景观,将山石与水景有机的结合起来,注意考虑水景布局的聚合与分散,明清的园林都是按照江南的理水模式,小桥、码头、驳岸都是借鉴于江南山水园林,将北方地区朴实、敦厚的风格里又增加了江南山水园林清新、秀丽的情调和趣味。

东方的园林中,日本的枯山水也很具有代表性,它继承了中国的山水园林模式,并将其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格局和模式。

枯山水在日本也被称为假山水、千山水,后期的枯山水又融入了禅宗和茶道的韵味,使枯山水的理水意境更加丰富多彩。

日本的枯山水模式,不仅在古代园林中,而且在现代园林中,枯山水的设计方法对现代的园林设计和城市居住景观的设计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比如枯山水的“无水胜有水”的设计方法。

水景设计要继承中国古典园林“一池三山”、“左山右水”的水景模式,使园林景观的理水与建筑、山石等互相搭配,考虑水景布局的聚合与分散,可以对日本的枯山水模式进行借鉴,使园林景观的水景意境更加的丰富多彩。

三、水景在西方园林表现西方的水景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东区庭园、巴洛克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法国古典主义风格、英国的自然风景园、德国的庭园。

古埃及时期宫廷院落第一次出现了矩形的蓄水池,并且在水池中还种有水生的植物。

古希腊是首个喷泉的发源地,在当时它的目的是来对英雄和西方诸神进行供奉的古罗马时期,当时的许多人都己经拥有了私家庭院和别墅,并且开始把住宅、广场、皇宫宫殿和水景景观结合起来,对当时一的城市面貌和城市居住的空间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丰富作用。

在当时的中东区时期,出现了波斯造景园林的“四分园”形式,这种宫廷园林的造景形式主要就是修建一些几何规则型的沟渠,并使其以十字相交的形式布局。

巴洛克风格的庭园大量的运用水景做布局来引导,水景也极大地表现了巴洛克XL格的特征。

这时候多种多样的处理水的技巧也相继出现,水剧场、水喷泉、秘密喷泉等均是代表。

在法国古典主义风格时期,勃阿索说过:“水之为造园所不可缺少,不仅是因为在严重干旱时要用它来浇灌庭园及凉爽环境,而且,水尤其是流水还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庭园装饰手段。

流水的静态在法国古典园林中有很大的表现,法国古典园林的另外一种表现方法是水渠。

英国的园林形式深受中国园林模式的影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自然形式的风景园林模式,这种模式反对一切直线和不自然的东西,例如几何规则式的喷泉、水渠,呈现对称、轴线形式的花坛、绿化等等。

中国古典园林模式与西方几何式造景模式的区别:不同的哲学理论在东西方水体景观中的不同的体现。

西方人热爱水,但更加于崇尚火,更加注重自己在短暂的时间里能否最大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能量。

古代的中国人们认为世界万物都以水为本源,当时的东方人在水的面前是抱着畏惧和尊敬的心理的,那时中国古代的居民都是以模仿自然生态水体环境的形式来利用水景的。

西方人希望去改造自然,用人工去把自然改造的更加适合于人去居住。

中国的传统的水景模式都是偏重于对大自然的模仿,努力的去用艺术的表现形式把自然表现出来,创造了一些模仿自然水景形式的水景景观,比如说山涧、瀑布、泉水等等,努力去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西方的水景与东方的水景形式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形式是讲求去努力的改造自然,使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改造自然。

四、水景观的设计形式水景观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地势或土建结构,仿照天然水景观而成。

如溪流、瀑布、人工湖、养鱼池、泉涌、跌水等,这些在我国传统园林中的有较多应用。

近年来,水景的应用技术发展很快,许多技术已大量应用于实践中,水艺景观已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工程分支,但在工程设计实践中系统的指导理论尚不完善。

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大量建筑物和道路等的建设使城市不透水地面面积快速增长。

二是雨水径流量将大大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而单纯考虑将雨水径流快速排出,所需雨水管道、雨水泵站等设施的容量、输送能力必将随之增大,这对于城市建设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一个好的水景设计,必然是在优秀的艺术效果设计的基础上,上述各专业系统完美结合的产物,其设计要点如下:1、造型设计及喷头选择进行水景的总体设计,应先分析环境氛围的基本要求,再分析各种水景形式,分列不同的组合方案,绘制效果图,从中选优。

水景形态有静水、流水、落水、喷水等几种这几种形态又可衍生出多姿多彩的变化形式,特别是由于喷头技术的发展,喷水姿态更是变化万千。

有了这些素材,再通过专业人员的艺术设计,即可以勾画出优美的水艺景观。

另外,不同的景观形式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

比如音乐喷泉一般适用广场等集会场所。

它是以音乐、水形、灯光的有机组合来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同时喷泉与广场又融为一体,形成了建筑的一部分。

而住宅区的楼宇间更适合设计溪流环绕,以体现静谧悠然的氛围,给人以平缓、松驰的视觉享受,从而营造宜人的生活休息空间。

2、水体建亭、水面建桥。

水面开阔舒展,明朗,流动,有的幽深宁静、有的碧波万顷,情趣各异,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以细察涟漪。

而在大水面,碧波坦荡,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亟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各有其妙。

一般临水建亭,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岸边石矶上都是临水建亭之所。

在桥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

桥是人类跨越山河天堑的技术创造,给人带来生活的进步与交通的方便,自然能引起人的美好联想,固有人间彩虹的美称。

而在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中,地形变化与水路相隔,非常需要桥来联系交通,沟通景区,组织游览路线。

而且更以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作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

因此小桥流水成为中国园林及风景绘画的典型景色。

在规划设计桥时,桥应与园林道路系统配合、方便交通;联系游览路线与观景点;注意水面的划分与水路通行与通航;组织景区分隔与联系的关系。

3、水源与水质控制。

目前水景所用水源大多数为自来水,少数以较为清洁的天然水体或地下水为水源。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多数城市用水紧张,如何节省水资源,又保持景观水质,越来越成为一重要课题。

业内较为普遍的倾向是采用中水再处理后作为水景观的水源。

景观水质首先要求清澈无色无异味。

水景观如果没有良好的水质作保证,就谈不上美感。

为此,在夏季日照正常的地区,一般7~15天需换水清理一次。

其原因一是尘土飘落导致浊度升高,更重要的是因为藻类滋生使浊度与色度影响观感,以至达到感官难以接受的程度。

五、水景植物的配置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

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

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

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

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

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相关知识

浅析园林水景设计与施工管理
城市园林水景设计的方法分析与应用研究
园林水景设计
浅谈园林水景设计中的环境问题
现代园林规划中水景设计探究
园林景观设计知识:园林水景有哪些特性?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环境
工厂厂区景观设计公司园林水景喷泉
园林水景工程的设计布置方法研究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视觉艺术

网址: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园林水景设计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1299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园林景观设计水景
下一篇: 别墅庭院水景的设计形式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