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从丝路舶来品到“中国名片”,一朵茉莉如何在江苏大运河畔绽放千年传奇?

从丝路舶来品到“中国名片”,一朵茉莉如何在江苏大运河畔绽放千年传奇?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7 06:40

全文共2462字 | 阅读需6分钟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一曲江苏民歌《茉莉花》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唱海内外,成为我国民歌作品中的经典。

虽然《茉莉花》在民间常被视作“江苏省歌”,茉莉花也于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花。但鲜为人知的是,茉莉花其实是两千年前沿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舶来品”,最终在江苏大运河畔落地生根、蓬勃繁衍,成为江苏乃至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

据农业史学者研究,茉莉花的起源主要有三种:

一是起源于罗马帝国

西汉学者陆贾在《南越行纪》中记载:“南越之境,五谷无味,百花不香,唯茉莉花特芳香者,缘自胡国移至,不随水土而变。”这说明2100多年前,茉莉花就已从西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岭南地区。西晋植物学家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也有记述:“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其中“末利花”即茉莉花,可见魏晋时期茉莉花已经在南方广泛种植。

二是起源于波斯地区

波斯地区即今天的伊朗高原地区,是古代重要的农作物和栽培植物起源地。唐朝段公路在《北户录》中记载:“又耶悉茗花、白末利花,花红者不香,皆波斯移植中夏。”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描述道:“茉莉原出波斯,弱茎繁枝,绿叶团尖。初夏开小白花,重瓣无蕊,秋尽乃止,不结实;其花皆夜开,芬香可爱。”“耶悉茗花”即与茉莉同为木犀科素馨属的素馨花。波斯盛产茉莉,因此到清代,《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等古籍均认为茉莉花:“原出波斯,移植南海。”

传为北宋赵昌所绘《茉莉花图》

三是起源于古代印度

北宋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中写道:“而又远方奇卉,如紫兰、抹丽、琼花、山茶之俦,号为难植,独植之洛阳,辄与其土产无异。” 南宋诗人王十朋云:“没利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老来耻逐蝇头利,故向禅房觅此花。”南宋文学家郑域也吟咏:“风韵传天竺,随经入汉京。香飘山麝馥,露染雪衣轻。”其中“抹丽”“没利”均指茉莉花,他们认为茉莉花来源于“佛国”“天竺”,也就是印度。

茉莉花喜温暖湿润,适宜在通风良好、半阴的环境生长,多数品种畏寒、畏旱,不耐霜冻、湿涝和碱土,冬季若持续低温极易死亡。因此,茉莉花传入中国后,虽然在西北至南方开始广泛种植,但唐宋以后,江苏大运河沿线成为茉莉花种植和茉莉文化兴盛的重要区域。

明代画家陈淳所绘《茉莉》

江苏地处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并通过大运河与陆上丝绸之路相连。茉莉花随着异域船队落户大运河,深受大家喜爱,成为“运河之花”。

茉莉花色嫩白,香味浓厚,少女多做成簪花头饰,扮靓自己。明清时期运河码头上,城市深巷中,少女商贾们卖茉莉花的叫卖声,成为运河市镇的一道风景线。清初词人朱彝尊《侍香金童·茉莉》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生活画卷:“暑雨初过,密叶传香远。忍才露、芳心先掐看。拢髻松松簪一点。便到黄昏,卸时犹恋。 怎得知、午日珠江江上宴。把墙角、篱根齐剪。结取画船屏四面。更有人儿,两鬟都满。”

《茉莉花》明清古乐版本

在扬州,“茉莉巧攒化蝶魂,夜来香泛露为痕。南门花院声声叫,还倩盈筐卖远村。”(林苏门《续扬州竹枝词》)。在泰州,“素馨茉莉扑人香,一笑掀帘窈窕娘。却好笛声新度曲,大东桥畔晚风凉。”(朱余庭《海陵竹枝词》)。在苏州,“书卷旗枰与酒樽,荡摇小艇出阊门。山塘避暑归来晚,茉莉珠兰买几盆。”(宗信《续苏州竹枝词》)。在南京,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也有描写:“两边河房住家的女郎,穿了轻纱衣服,头上簪了茉莉花,一齐卷起湘帘,凭栏静听。”

苏州茶厂采摘茉莉花

(图片来自“江苏苏化集团有限公司”公众号)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宋代便出现了各种花茶技艺。人们发现茉莉花有安神醒脑、解抑郁的功效,于是发明了茉莉花茶。明清时期,以花窨茶的手工作坊在南方出现,1938年茶商把窨花工艺引入苏州。1952年经公私合营之后组建的苏州茶厂,承袭了所有花茶的传统工艺,并以“虎丘”作为其系列花茶的品牌。苏州茶厂最盛时年产量40000担,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受南北茶客的欢迎,还多次入选人民大会堂国宴茶,作为外交国礼馈赠与各国元首。1982年,“一级三窨的玉露”茉莉花茶荣获国家优质食品银质奖,这是茶品类国家最高奖之一。

南京也曾是江苏省数一数二的“茉莉花茶”生产基地,1949年南京为支持花农创办了“南京茶厂”,收购花神庙生产的香花。20世纪70年代,南京茶厂扩大生产,茉莉花的种植范围从花神庙、天妃宫,延伸到江宁牛首山、江浦老山、栖霞摄山等地。20世纪80年代初,南京茉莉花产量曾达到6万多公斤,其中一半以上产自花神庙。

茉莉花在江苏大运河沿线的种植,催生出民歌《茉莉花》。《茉莉花》起源于佛教音乐《八段锦》,大约在元末明初被改编成《鲜花调》。随着明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鲜花调》随着人员流动由南向北传播,在今天大运河沿线多个省市都能听到人们传唱《鲜花调》。比如河北南皮的《鲜花调》,歌词、旋律和江苏相似,但带有吕剧四平腔的拖腔旋律。扬州是《鲜花调》成型的关键地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刊刻的扬州戏曲脚本《缀白裘》第一次在文献中著录了《仙花调》(即《鲜花调》)的歌词。清道光元年(1821)刊刻的《小蕙集》中,则收录了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的早期《鲜花调》曲谱。

清代道光年间《鲜花调》的工尺谱

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的茉莉花采风纪念碑

18世纪末,《茉莉花》又经在华的外国人整理,传入欧洲、南美等地。1924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把《茉莉花》作为音乐主题融入新创作的歌剧《图兰朵》,1926年公演后,在西方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42年冬,作曲家何仿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集到扬州仪征、南京六合一带民间流传《鲜花调》,并于1957年改编定稿,以《茉莉花》为名广为流传。在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天宫空间站等等重大活动中,茉莉花的旋律一次次回荡……

壮丽秀美的京杭大运河和古朴沧桑的丝绸古道一起,将“列作人间第一香”的茉莉花引入中国,带到江苏,走进千家万户。无论是曾经的簪花、花香、花茶,抑或由此衍生出的民歌乃至各种品牌标志、造型创意,茉莉花正绽放出更加浓郁的时代芬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相关知识

还原洛河北市,重现《捣练图》!“爱上大运河 丝路文化行”走进洛阳→
中国古代的“香水”:从舶来品到日用香
第六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闭幕,近5亿人次“云”逛运河
首届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艺术节即将开幕
江苏苏州:​“苏”写新时代的“运河颂”
从花蕊到花茶,一朵牡丹的传奇
《丝路之花》:千年丝路,十里飘香
亢竹青《丝路传奇·花木兰》首演获赞 传统新编领略文化魅力
江苏南京六合区:一朵茉莉开 满城清香来
“锦绣华冠——中国三大名锦文化展”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展

网址: 从丝路舶来品到“中国名片”,一朵茉莉如何在江苏大运河畔绽放千年传奇?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1057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柏树寓意与象征(传承与坚韧的代表
下一篇: “波斯文化艺术瑰宝展”广东省博亮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