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文化差异与人物塑造——从电影《花木兰》浅析迪斯尼动画片中的木兰

文化差异与人物塑造——从电影《花木兰》浅析迪斯尼动画片中的木兰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6 02:07

文化差异与人物塑造——从电影《花木兰》浅析迪斯尼动画片中的木兰

【摘要】: 本文试图对比迪斯尼动画《花木兰》与中国《木兰辞》中"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两个主要的不同点,说明这种源于美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认为应当从正反两方面去认知这种理解上的差异。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文化差异与人物塑造——从电影《花木兰》浅析迪斯尼动画片中的木兰[J];电影文学;2012年06期 2 唐小琴;从《木兰辞》与电影《花木兰》的差异看中美文化差异[J];青春岁月;2010年18期 3 于舒岩;从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J];科技风;2015年07期 4 林杨;《花木兰》阅读推荐及写作引导[J];雪豆月读;2023年08期 5 傅守祥;宋静宇;从《木兰辞》到迪士尼《花木兰》的跨文化改编与误读探微[J];艺术传播研究;2022年01期 6 兰鲜凤;论从《木兰辞》到电影《花木兰》的改编[J];电影文学;2010年16期 7 吕净植;朱廷丽;《木兰辞》多元音乐文化嬗变[J];文艺争鸣;2010年21期 8 张潇月;《木兰辞》[J];上海纺织科技;2024年09期 9 郭晨;社会性别与异质幻象:从《木兰辞》到迪士尼“木兰”影片[J];电影评介;2021年06期 10 胡青宇;石舞潮;《木兰辞》与花木兰形象新解[J];文学教育(下);201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萍;基于评价理论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研究——以《木兰辞》英译个案为例[A];典籍翻译与传播[C];2020年 2 高露桔;迪士尼真人版和动画版《花木兰》改编对比研究[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13)[C];2023年 3 吴柳佳;从文化杂糅的视角对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文化输出的观察[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12)[C];2022年 4 赵晓春;邢祥虎;李化侠;受众需求视角下的山东原创动画之思考——基于山东省动画片受众情况的调查[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5 乔秀梅;浅析动画片对小学生的影响[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十卷[C];2015年 6 张岳;浅谈动画片的声音元素及其运用[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2年 7 吴金朝;邹莉;杨月文;气象科普动画片发展前景探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夏文蓉;陈家华;陈芳怡;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儿童消费行为分析[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孔令顺;文化学视阈中的动画片《孔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陈利红;梁秋芳;西方文化渗透下的迪士尼电影中的中国文化传递——以《花木兰》为例[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六卷)[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袁洁玲;探源动画之“魅”[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郭虹;中国动画传播状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任传印;形象·意义·审美—中国现代文学“宗教人物形象”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李世涛;从李二嫂到狗儿爷—建国以来戏剧舞台上农民人物形象演变轨迹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6 杨贺;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运;解构主义视域下《木兰辞》英译本研究[D];贵州大学;2019年 2 袁凯;论民族交响合唱《木兰辞》的创作特色和指挥演释[D];河南大学;2008年 3 陈卓;《木兰辞》网络游戏的发展空间探析[D];山东艺术学院;2015年 4 王子田;音乐剧《花木兰》的演唱分析与角色塑造[D];山东艺术学院;2023年 5 李梓瑄;音乐剧《花木兰》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研究[D];四川大学;2022年 6 苏昱文;从《花木兰》看中国传统音乐与欧美流行音乐的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22年 7 曾盼;音乐剧《花木兰》选段《我希望》的演唱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 8 魏巍;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英汉语版中文化的变形与重构策略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9 邓文丽;音乐剧《花木兰》选段《我希望》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D];湖南工业大学;2024年 10 陈丽宇;音乐剧《花木兰》演唱特点探究[D];成都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童薇菁;原来《木兰辞》里的“未解之谜”这么多[N];文汇报;2020年 2 本报记者 祁博 实习生 吴娜;经典《木兰辞》 今又添“新章”[N];商丘日报;2010年 3 记者 罗序文、周芳、通讯员 赵亮;原创动画片《花木兰》开拍[N];湖北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颢锡;八年艰辛创业路 一曲慷慨《木兰辞》[N];辽源日报;2015年 5 祝静;浙话最年轻团队打造儿童剧《花木兰》[N];中国文化报;2015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谢愚;《花木兰》的口碑之思[N];金融时报;2020年 7 ;专家评点《花木兰》[N];中国文化报;2004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彭宽;“花木兰”能否承载新辎重[N];中国艺术报;2004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李霆钧;《花木兰》:立体营销 注重网络[N];中国电影报;2009年 10 记者 厉晓杭;《花木兰》在美首演惊艳全场[N];宁波日报;2023年

相关知识

从迪斯尼《木兰》与国产《花木兰》看中美女性文化差异
美国人对迪士尼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女性人物形象的诠释
从电影《花木兰》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文化价值观角度看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
从文化价值观角度看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docx
花木兰论文(花木兰毕业论文)
【迪斯尼《花木兰》评论迪斯尼《花木兰》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元素有哪些?能学到什么?和书本中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些,更认同哪种说法?是艺术还是商业片?对传播中国文化有无作用,有,表现】
动画电影花木兰中色彩和造型及中美文化渗透初探.doc
从《花木兰》看好莱坞如何误读中国文化
《中西方电影中“花木兰”的形象文化差异研究》.docx

网址: 文化差异与人物塑造——从电影《花木兰》浅析迪斯尼动画片中的木兰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0555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那朵花》主题绘本设计人物设定
下一篇: 论《百合花》人物塑造与主题的共生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