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消肿止痛二栀子

消肿止痛二栀子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5 19:28

绿化带中常见栀子花,却不见结果,多作观赏用。能结果的中药栀子有山栀子和水栀子之别。传统认为山栀子入药用,水栀子为染色用。山栀子即栀子,水栀子即大花栀子,二者皆有消肿止痛之效。不过临床用山栀子较多,水栀子常充作山栀子伪品,应注意区分。‌以下细说二者。

山栀子即栀子

栀子入药历史久

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入药为“栀子”。栀子之名与其果实形态有关,《本草纲目》言“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栀”。另有别名木丹(《神农本草经》)、支子(《本草经集注》)、鲜支(《上林赋》)、越桃(《名医别录》)、山栀子(《药性论》)、枝子(《新修本草》)、黄栀子《江苏药材志》等。名中所言“黄”,得之于成熟果实色黄也。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药材气微,味微酸而苦。

栀子入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谓其“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外用消肿止痛。现代临床用于治疗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家庭常备中成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牛黄上清片、清热解毒口服液等,皆有用栀子组方入药。栀子用量过大易伤脾胃,故脾虚便溏、胃寒作痛者慎服。

栀子苦泄沉降,性寒清热,为清降通利之品,可用于多种热证,能清诸经之火,尤长于清心肝之火。栀子入肝、胆经,能清肝胆湿热,用于湿热蕴结肝胆所致黄疸。常与退黄疸要药茵陈配伍以清利退黄,如《伤寒论》茵陈蒿汤。现代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及胆道疾患引起的黄疸,皆有较好的清热利湿退黄效果。

栀子属原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物质。栀子常用作食品调色,特别是在饮料、酒中有广泛的应用。许多卤菜的不传之秘,便有栀子。另有栀子茶,用栀子、蒲公英、陈皮沸水冲泡,代茶饮,有清热利湿的功效。

栀子含苷类、二萜类、有机酸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具有保肝、利胆、镇痛、降压、止血、清热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慎用。

栀子花、叶、根能入药

栀子除果实入药外,其叶、花、根均可入药。栀子叶苦、涩,性寒,有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疮痈疔毒。《本草求原》言“洗疳痔疔,散毒疮;同鸡煮,则祛风”。

栀子花能入药,《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有收载。有异名薝卜花(《西阳杂俎》)、山栀花(《本草纲目》)等。其性味苦寒,归肺经。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滇南本草》言“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鼻衄血,消痰”。现代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鼻衄等症。还能作面膏以“悦颜色”而具美容之功(《本草纲目》)。

栀子的根及根茎入药为“栀子根”,《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等皆有收载。畲医习称“山里黄根”。秋、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挖。其性味甘、苦,寒。归肝、胆、胃经。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分类草药性》言“治妇女血气不和”。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水肿臌胀、疮痈肿毒、风火牙痛、跌打损伤等症。中成药松栀丸有用栀子根组方入药。

水栀子即大花栀子

《本草图经》言“入药者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桃也……其大而长者,乃作染色,又谓之伏尸栀子,不堪入药用”。其中所言“伏尸栀子”,即现今之大花栀子、水栀子,作染料用,部分地区亦作栀子入药用。

大花栀子(水栀《中华本草》)的成熟果实入药为“建栀”,《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有收载。习称色栀、厦门栀。有异名伏尸栀子(《雷公炮炙论》)、水栀子(《八闽通志》)等。其性味苦寒,归心、肝经,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外用于跌扑损伤、扭挫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中成药中华跌打丸有用建栀组方入药。(邓 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相关知识

消肿止痛二栀子
消肿止痛酊详细说明书
药材栀子图片
花红消肿止痛酊怎么样
栀子图片大全
复方栀子膏
栀子的图片
栀子功效与作用
栀子花茶的功效
栀子介绍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网址: 消肿止痛二栀子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0430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水缸里面养“栀子”,10年养成大
下一篇: 栀子花品种——水栀子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