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加强玉米虫害监测调查,及时落实防治技术措施

加强玉米虫害监测调查,及时落实防治技术措施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4 14:53

根据县种植业发展中心植保站调查,我县部分玉米田块遭受玉米螟虫、粘虫为害。各乡(镇、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要做好监测调查,及时宣传玉米螟、玉米粘虫防治技术,指导农户适时开展防治工作的同时,全面提高防治减灾认识,为确保我县玉米丰收奠定基础。

一、玉米螟

(一)危害症状。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以幼虫钻蛀玉米茎秆、穗苞。使茎秆组织受破坏,影响养分输送,穗部发育不全,籽粒灌浆不满,在玉米穗期蛀食穗轴,咬食花丝及籽粒,引起籽粒霉烂。玉米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30%以上。

(二)防治建议  

1.防治指标。百株累积卵量30块或玉米心叶中期花叶率20%或心叶末期花叶株率达10%。

2.综合防治意见

(1)农业措施。有条件的地区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压低虫源;利用玉米螟多集中在即将抽出的雄穗上危害的特性,在玉米抽雄初期人工去除2/3的雄穗,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可消灭一部分幼虫。

(2)物理防治。①在玉米螟成虫羽化期,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每盏灯控制面积为30~60亩;②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每亩设置3~5个性诱捕器,性诱剂诱芯每月更换一次。

(3)药剂防治。①生物药剂:可选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拌细土撒入心叶内丛中,或选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粉剂或悬浮剂进行喷雾;②化学药剂:用杀虫双大粒、辛硫磷等颗粒剂拌细土撒施心叶内;也可用甲维·氯虫苯、甲维盐、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氟虫腈、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等;兑水喷雾。

二、玉米粘虫

(一)危害症状。粘虫俗称行军虫,具有群聚性、杂食性、暴食性和迁移性等特点。为害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二)防治建议

1.防治指标。在幼虫二至三龄期及时组织防治,玉米百株幼虫10头以上开展防治。

2.综合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减少成虫产卵场所;

秋收后及时翻耕土地,破坏幼虫越冬环境。  

(2)物理防治。利用成虫趋光性,在田间悬挂杀虫灯诱杀成虫。用性诱剂诱捕器吸引雄虫,降低交配率。  

(3)药剂防治。①生物防治:喷施苏云金杆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等生物药剂,在幼虫低龄期使用效果更佳。 ②化学药剂:可选用甲维·氯虫苯、甲维盐、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菊酯类)、氯虫苯甲酰胺等。在幼虫3龄前施药,重点喷施心叶、叶背及植株基部。粘虫发生严重田块,需在第一次喷药7天后再喷药一次。

三、注意事项

一是严格按照《禁限用农药名录》规定,不得使用禁用农药,不得超范围使用限制使用农药。二是全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注意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不得加大用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三是注意安全用药。选择晴天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喷药,阴天可以全天喷药,喷药后4小时内下雨要重新喷药。要顺风喷药,在喷药时,要穿着防护服,佩戴眼镜和口罩。喷药后,不能饮酒,要及时洗澡和更换衣服,确保人身安全。四是施药结束后,妥善收集农药包装等废弃物,不随意丢弃。

相关知识

加强玉米虫害监测调查,及时落实防治技术措施
加强夏播作物虫害监测与防治
南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加强秋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黄龙:积极开展玉米病虫害监测调查
2022年休宁县水稻、茶叶、油菜、玉米、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2022年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意见
关于印发2022年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意见的通知,玉米病虫草害,防控
2021年宿州市玉米、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来宾市(象州)玉米生态区域动态监测简报 2021年(第06期) 加强晚玉米后期田间管理 、适时收获

网址: 加强玉米虫害监测调查,及时落实防治技术措施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9964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市农牧局多措并举开展农作物病虫害
下一篇: 黄龙:积极开展玉米病虫害监测调查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