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农科院植保所王振营

农科院植保所王振营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4 14:43

1、我国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我国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王振营王振营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内内 容容 我国玉米生产与病虫害发生概况 主要害虫发生现状 主要病害发生现状 防控技术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玉米生产与病虫害发生概况玉米生产与病虫害发生概况 玉米生产概况玉米生产概况 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的20%左右。 1998年玉米总产1.329亿吨,超过小麦(1.097亿吨),成成为为第二大第二大粮粮食作食作物物 2002年玉米播种面积2463.3万公顷,超过小麦(2390.8万公顷)。 2007年玉

2、米播种面积 3002.37万公顷,超过水稻(2897.27万公顷),播种 面 积跃居粮食作物第一位。 2011年玉米总产2.113亿吨, 超过水稻(2.028亿吨),成为第一成为第一大粮大粮食食作物作物。 2015年玉米播种面积 4496.8万公顷,总产2.649亿吨,创历史新高。 2019年玉米播种面积 4126万公顷,总产为2.607亿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 耕作栽培制度改革与品种更新换代、全球气候变暖,玉米病 虫为害日趋严重。 一些新发或次要病虫害,在全国或局部严重危害,甚至上升 为主要病虫害。 2003年

3、以来,玉米病虫害发生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1年:5026.7万公顷次 (二点委夜蛾暴发) 2012年:5905.99万公顷次(二、三代黏虫暴发) 2013年:5973.7万公顷次(二代黏虫暴发) 2016年:6957.2万公顷次 2019年:5808.3万公顷次,(草地贪夜蛾入侵) (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来源:全国农技推广中中心测报心测报处处) )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 19912020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发生防治面积和损失 ( (来源:全国农技

4、推广中心测报来源: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测报处处) ) 20212021年玉米年玉米重重大病大病虫虫害发生害发生趋势趋势 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21年玉米病虫害将偏重发生。 玉米“三虫一病”发生面积4.4亿亩次,同比增加13.4%。 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涉及黄淮海及以南玉米种植区,见虫面积4000万亩万亩,其中 长江以南占80%; 黏虫黏虫在北方和西南部分玉米产区可能出现高密度集中危害,预计发生 7500万亩次万亩次; 玉米玉米螟螟在东北大部中等发生,黄淮大部和西南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 生2.6亿亩次亿亩次; 大斑病大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南部分地区偏重发生,预计发生6500万万亩亩。 玉米产业体系病

5、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主要害虫发生现状主要害虫发生现状 亚洲玉米螟仍是玉米生产中最亚洲玉米螟仍是玉米生产中最重重要害虫要害虫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我国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在 黄海海夏玉米区每年发生3代,第一代和第二代在春玉米上发生,第二和 第三代在夏玉米上发生。 雌蛾 雄蛾 卵块 老龄幼虫 幼虫和蛹 被被 害害 正正 常常 心叶被害心叶被害 雌穗下茎秆折断雌穗下茎秆折断 被害被害正常正常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心叶期为害心叶期为害 亚洲玉米螟仍是玉米生产中最亚洲玉米螟仍是玉米生产中最重重要害虫要害虫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

6、虫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穗期被害状穗期被害状 亚洲玉米螟仍是玉米生产中最亚洲玉米螟仍是玉米生产中最重重要害虫要害虫 营养输送受阻营养输送受阻 钻蛀后植株光合作用产物输送受阻,影响生长 茎折或穗柄折茎折或穗柄折 倒折、落穗影响机收,导致更大的产量损失 诱发穗腐诱发穗腐病病 间接损失大 玉米螟常年为害造成 5%-10%的产量损失 大发生时在30%以上 落穗落穗 亚洲玉米螟仍是玉米生产中最亚洲玉米螟仍是玉米生产中最重重要害虫要害虫 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原是果树上的重要害虫,上世纪80 年中期,黄淮海夏玉米区桃蛀螟占 在玉米秸秆中越冬的钻蛀性害虫幼

7、 虫的比例不到1%1%。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桃蛀螟在 黄淮海和西南玉米区的为害逐渐加 重。 桃蛀螟为害加桃蛀螟为害加重重,发生区域将,发生区域将继继续扩续扩大大 桃蛀螟为害加桃蛀螟为害加重重,发生区域将,发生区域将继继续扩续扩大大 在黄淮海地区,有些地块或年份桃蛀螟种群数量与为害程度已超过玉米 螟, 成为该区玉米穗期的主要害虫,已形成桃蛀螟与玉米螟、棉铃虫混 合发 生为害的态势。 2015年河北香河夏玉米穗期桃蛀螟平均百株72头,最高563头,南皮县桃 蛀螟最高地块百株63头,远大于玉米螟数量;河南原阳夏玉米穗期桃蛀 螟的百株虫量达246头,果穗受害率83.3%。 桃蛀螟主要聚集在玉米果

8、穗上取食为害,不仅造成直接产量损失,还可 加重穗腐病发生,导致玉米籽粒品质明显降低,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西南区夏玉米面积增大,桃蛀螟将加重发生。 棉铃虫为害上棉铃虫为害上升升,局地对玉米,局地对玉米生生产影产影响响明明显显 自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以来,棉铃虫(Heliocoverpa armigera)在黄淮海 夏玉米区蛀穗为害十分严重。 90年代后期,由于黄淮海地区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有效控制了 3 代棉铃虫种群数量,玉米穗期棉铃虫危害减轻。 近年来,黄淮海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导致玉米田棉铃虫发生面 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该区域小麦收获后免耕直播玉米,麦田中1代 棉铃虫在土

9、壤中化蛹后种群数量增大,成虫羽化后正值夏玉米心叶初期 ,直接在玉米心叶中产卵,造成2代棉铃虫对玉米幼叶的为害加重;随 后,3代和4代棉铃虫继续在玉米田为害,特别是4代棉铃虫的幼虫在夏 玉米果穗上取食花丝、穗尖幼嫩组织和籽粒,加重了玉米穗腐病的发生 。 幼虫 棉铃虫为害上棉铃虫为害上升升,局地对玉米,局地对玉米生生产影产影响响明明显显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业体系病虫虫草害防控研究室草害防控研究室 棉铃虫为害上棉铃虫为害上升升,局地对玉米,局地对玉米生生产影产影响响明明显显 黏虫不定期暴黏虫不定期暴发发,已经成为玉,已经成为玉米米生产生产的的重重要要害害虫虫 黏虫(Mythimna separat

10、a)原本是我国农作物的重要害虫。随着种植 结构 的调整,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广西南部黏虫越冬代发生区不再种 植小麦 ,越冬寄主植物的缺乏导致黏虫越冬种群数量小,很少再对农作物生产构 成威胁。进入21世纪后,黏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属于中等偏轻发生 ,并未对粮食生产构成太大威胁。 黏虫不定期暴黏虫不定期暴发发,已经成为玉,已经成为玉米米生产生产的的重重要要害害虫虫 近年由于黏虫在南方冬季繁殖区玉米、甘蔗和再生稻面积的增大, 有 利于黏虫的种群数量不断积累,自2010年以来黏虫的种群数量逐年 上 升,导致2012年2代黏虫在东北部分地区暴发,加之当年特殊的气 候条 件,导致3代黏虫回迁受阻,滞

11、留在华北和东北地区,造成该区 暴发成 灾,发生面积达361.3万公顷,重发面积64.7万公顷,重发玉米 田块百 株虫量一般为100-500头,最高达5000头,有4866 公顷的玉米 叶片被吃 光,其中河北、天津、山西3省(直辖市)发生危害程度居 30年之首, 吉林居20年之首,内蒙古、北京和云南等地居15年来之 首。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迁飞性,突发性、暴发性,局部为害严迁飞性,突发性、暴发性,局部为害严重重 二代取食叶片,影响光合作用二代取食叶片,影响光合作用,严重严重影影响产量响产量 三代取食叶片、果穗三代取食叶片、果穗 2012年东北、华北、西南二

12、、三代暴发 2013年二代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大发生 2014年河北南部和河南大部二代粘虫偏重发生 2015年东北地区局部二代偏重发生 2016年三代在三代在豫、陕、晋三省交界区暴发 2017年二代在内蒙古、河南、山东、陕西 局部偏重 发生;三代在黑龙江南部、吉林 中西部、内蒙古等地 局部偏重发生 黏虫不定期暴发,黏虫不定期暴发,已经成为玉已经成为玉米米生产生产的的重重要要害害虫虫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晋齐晋齐鸣等鸣等,玉米玉米科科学,学,2013, 21(6):):131-134 2012年年三代三代 严重严重地块地块 严重受害玉米籽粒干瘪,果穗短而

13、细, 秃尖程度严重,三代粘虫危害产量损 失率为25.79%73.84%。 黏虫不定期暴黏虫不定期暴发发,已经成为玉已经成为玉米米生产生产的的重重要要害害虫虫 黏虫不定期暴黏虫不定期暴发发,已经成为玉,已经成为玉米米生产生产的的重重要要害害虫虫 从近年黏虫发生区域和世代为害特点可见,黏虫的发生规律已经出现变化, 原来黏虫3代要从东北回迁至黄淮海一带为害,但自2012年以来已经多次在 东北及华北严重为害,2代和3代连续为害的局面多次上演。 根据近年监测到的黏虫种群数量持续较高以及发生情况来看,黏虫发生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黏虫在全国范围内局部严重发生的局面还将持续。 地下害虫为害持续加重地下害

14、虫为害持续加重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总体上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到大发生,发生面积大总体上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到大发生,发生面积大 以地老虎、金针虫、蛴螬为主,此外还有:玉米耕葵粉蚧、根土蝽、旋心虫和蝼蛄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高毒农药禁用 免耕和浅耕 精量播种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2013年金针虫在吉林省榆树市局部严重发生,一 般平均3-9头/ m2,严重地地块达30头/ m2,主要 集中在岗地和坡地。播种早的田块为害率高达 90%。 地下害虫为害持续加重地下害虫为害持续加重 (苏前富供图)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

15、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地下害虫为害持续加重地下害虫为害持续加重 其他地下害虫其他地下害虫 蝼蛄及为害状 耕葵粉蚧及其为害 根土蝽及其为害状 旋心虫及其为害状 蛀茎夜蛾及其为害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玉米蚜玉米蚜虫虫从苗期到穗期持续为害从苗期到穗期持续为害 中等发生态势,局部偏重发生,年度间差异较中等发生态势,局部偏重发生,年度间差异较大大 发生普遍 2007年吉林省严重发生;2011年东北局部偏重 苗期传播甘蔗矮化叶病毒引起玉米矮化叶病苗期传播甘蔗矮化叶病毒引起玉米矮化叶病 局部地区矮花叶病重与苗期蚜虫多有关 抽雄授粉阶段重发严重影响生产抽雄授粉阶

16、段重发严重影响生产 种群数量大,分泌的蜜露引起霉污病影响光合作用 果穗发育受阻 导致雄穗无法散粉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品种间抗性差异 抽雄期高温干旱易导致重发生 玉米蚜玉米蚜虫虫从苗期到穗期持续为害从苗期到穗期持续为害 玉米蚜玉米蚜 禾谷缢管蚜禾谷缢管蚜 麦长管蚜麦长管蚜 麦二叉蚜麦二叉蚜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棉蚜棉蚜 玉米田玉米田蚜蚜虫虫的的种类种类 抽雄期高温干旱常造成暴发抽雄期高温干旱常造成暴发 临近果园和蔬菜地块发生重 局部发生 玉米叶螨是干旱地区的重要虫害玉米叶螨是干旱地区的重要虫害 朱砂叶螨(王恩东供图) 截形叶螨 (张秋萍供图) 二斑叶螨(王恩

17、东供图) 原为玉米的偶发性害虫,自20 世纪90 年代后期以来,玉米田蓟马发生危 害加重,为害苗期玉米,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已成为华北和黄淮海 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 黄淮海玉米田蓟马的优势种为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禾花蓟 马(Franklinielle tenuicornis)。 晚春玉米、套播玉米和早播夏玉米田受害较重,严重被害时百株虫量达2 万头;被害玉米叶片枯白扭曲,影响玉米生长。 近10年来,蓟马在黄淮海大部分地区一直呈偏重发生态势,未来这种状况 将持续。 蓟马已成为重要的玉米苗期害虫蓟马已成为重要的玉米苗期害虫 蓟马已成为重要的玉米苗期害虫蓟马已

18、成为重要的玉米苗期害虫 蓟马为害状 双斑长跗萤叶甲快速上升为春双斑长跗萤叶甲快速上升为春玉玉米区米区的的重重要要害虫害虫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为多食性害虫,过去很少危害玉米。自 2001年报道在陕西省岐山其为害玉米以来,发生呈加重趋势,为害区域和面积不断 扩大。2007年在辽宁省丹东、铁岭和鞍山等地普遍发生。 2017年,在北方春玉米区部分地区大发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局部地块的玉米花 丝被取食光,果穗受粉不良,严重影响产量。 双斑长跗萤叶甲已经成为北方春玉米区和西北灌溉玉米区的重要害虫。 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为害区域和为害程度正在逐年加重,值得引起关

19、注。 2010年7月河南省淇县观察到有少量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聚集为害玉米叶片 2011年9月山东省龙口市玉米田见到少量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 2014年河南新乡县出现大面积为害,虫害田率达70%,受害株率27%,平均百株 虫量23头,最高百株虫量54头 2017年9月河北省衡水、石家庄和邯郸玉米田见到少量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 2018年8月河北省的黄骅市也出现了局部严重为害地块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双斑长跗萤叶甲快速上升为春双斑长跗萤叶甲快速上升为春玉玉米区米区的的重重要要害虫害虫 二点委夜二点委夜蛾蛾为为害害已经得到基本已经得到基本控控制制 二点委夜蛾是一

20、种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比较广的中性昆虫,主要以腐败的植 物 残枝落叶为食,是我国耕作制度变革引起的新害虫。 2005年首次报道在河北为害夏玉米苗,2007年范围扩大,在衡水、邯郸和 邢 台三市的发生面积达22.9万公顷,并扩展到毗邻的山东省宁晋县。 2011年在夏玉米区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山西和北京等7省市 298 个县(市区)暴发,发生面积达214.8万公顷,被害株率20%的面积 62.34万公顷,造成大面积的补种或毁种。 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但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远低于2011年。 成为黄淮海夏玉米苗期的常发性害虫。 随着麦秸处理方式的改进及防控措施的广泛应用,其为害已得到

21、有效控制。 近年来发生区域扩大,局部严重为害地块仍有发生,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点委夜二点委夜蛾蛾为为害害已经得到基本已经得到基本控控制制 草地贪夜蛾成为玉米上常发性草地贪夜蛾成为玉米上常发性重重大害虫大害虫 草地贪夜蛾已成为玉米上常发草地贪夜蛾已成为玉米上常发性性重大重大害害虫虫 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我国26个省份见虫,其中22个省份1438个县见幼 虫为害,其中玉米发生为害面积106.5万公顷。 2020年草地贪夜蛾在27个省份1426个县见虫,发生面积133.33万公顷 ,同比增加17.6%。 预计2021年全国见虫面积267万公顷次,涉及黄淮海及以南玉米种植 区,长江以南发生面积占比

22、80%。其中,西南、华南发生代次多、程 度重,江南、长江中下游可达中等发生,江淮、黄淮、西北、华北偏 轻及以下程度发生,东北南部可能零星发生。 草地贪夜蛾已成为玉米上常发草地贪夜蛾已成为玉米上常发性性重大重大害害虫虫 主要病害发生现状主要病害发生现状 茎腐病在各地区重发生,严重茎腐病在各地区重发生,严重威威胁玉胁玉米米生产生产 玉米茎腐病在我国曾于上世纪80年代暴发,目前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上重要 的 病害,常造成玉米植株的倒伏。随着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广泛应用,由多 种 病原菌引发的茎腐病因引发植株倒伏而对生产的危害性更为明显。 近年来,茎腐病的频繁暴发对玉米生产影响极大。2013-2015年茎腐病

23、在东 北地区普遍发生,2014年在黄淮海地区暴发,2016年在山西北部至甘肃西 部一线严重发生,2017年在黄淮海及西北局部偏重发生。 一般情况下,茎腐病直接导致减产5%-10%,并引起植株倒伏,加重穗腐病 的发生。 多年持续的秸秆还田和玉米单一化种植,导致土壤中茎腐病致病菌(以腐 霉菌和镰孢菌为主)大量积累;许多推广的玉米品种属于感茎腐病类型。 灌浆期遇到连续降雨气候,茎腐病将会暴发! 茎腐病在各地区重发生,严重茎腐病在各地区重发生,严重威威胁玉胁玉米米生产生产 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发生面积、造成的损失至今无确切的统计数据 茎腐病引发倒伏影响机械化收茎腐病引发倒伏影响机械化收获

24、获 易倒伏品 种:茎秆粗,但茎皮韧性低 耐倒伏品种:茎 髓少,茎皮坚韧 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秸秆还田与连作:土壤中病菌积累 感病品种: 对腐霉菌茎腐病抗性较差 田间积水:发病环 境具备 穗腐病快速上升,病菌毒素导穗腐病快速上升,病菌毒素导致致籽粒籽粒质质量量严严重下降重下降 穗腐病是我国玉米生长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穗腐病除籽粒腐烂造成直接 产 量损失外,更重要的是籽粒中的致病菌产生多种毒素,不仅导致玉米品 质的降低,也对食品与饲料的安全带来重大隐患,直接威胁到人畜健康。 国内报道引起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已达40余种,包括镰孢属(Fusarium) 、木霉属(Trichoderm

25、a)、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 、链格孢属(Alternaria)的不同种真菌及细菌等。 镰孢菌是我国玉米穗腐病的优势致病菌,分离频率超过50%,以拟轮枝镰 孢 (F. verticillioides)和禾谷镰孢复合种(F.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 )为广泛分布的优势致病种类,不同区域优势种不同。 穗腐病快速上升,病菌毒素导穗腐病快速上升,病菌毒素导致致籽粒籽粒质质量量严严重下降重下降 近年来,穗腐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为害呈上升趋势,2004年对黄淮海5省10 个县市的调查,穗腐病平均发病率为42.9%;2009年甘肃省各

26、玉米种植区 穗腐病发生严重,病田率为100%,平均病穗率为63.6%,重病田病穗率达 100%。由于穗腐病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田间防治操作难度较大,其防治 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玉米穗腐病的诱发原因多样,致病菌类型复杂、侵染途径多样,病害发生 受气候和穗期害虫发生程度的影响 穗腐病籽粒又是储藏期库存籽粒霉变的侵染源和霉菌毒素的污染源。 由于穗腐病暴发机理的复杂性和田间病害防控的难度较高,品种抗病性普 遍较低、籽粒后期脱水慢的状况下,环境条件适宜时会频繁暴发,是玉米 籽粒机械化直接收获的重要障碍。 穗腐病快速上升,病菌毒素导穗腐病快速上升,病菌毒素导致致籽粒籽粒质质量量严严重下降重下降 没有

27、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机械化籽粒收获的重要障机械化籽粒收获的重要障碍碍 无法剔除霉变果穗 带菌与健康 籽粒混淆 破碎籽粒占比加大,更易污染 籽粒含水高,晾晒成为新的问题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品种抗性 穗期害虫为害 气候条件 大斑病在春玉米区持续影响玉大斑病在春玉米区持续影响玉米米生产生产 大斑病是北方和西南发生最为普遍、为害最重的病害。上世纪80年代中后 期,曾在东北春玉米区暴发流行。随着抗性品种的广泛推广应用,其严重 为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本世纪以来,由于忽视了抗大斑病育种,特别是感病品种先玉335及其衍 生品种的大面积种植、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大斑病多 次暴发流行。2

28、003-04年,在北方和西南大范围流行;其后又出现连续多年 的偏重和暴发流行。 2015年以来,随着生产中抗病品种逐渐替代感病品种,特别是推广了玉米 心叶末期施药防控技术,严重为害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 由于生产中仍然存在许多感大斑病品种,一旦遇到适宜的发病环境,局部 严重发生的情况还将出现。 大范围发病,叶片早枯大范围发病,叶片早枯 无法形成籽粒灌浆需要的光合产物 发病早,植株早衰引发倒伏发病早,植株早衰引发倒伏 茎秆活力快速下降,引发植株早衰、倒伏 大斑病减产30%50%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大斑病在春玉米区持续影响玉大斑病在春玉米区持续影响玉米米

29、生产生产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2012年吉林省大斑病暴发流行,受害玉米籽粒不饱 满,果穗短而细,秃尖程度严重,产量损失在 24.19%-46.15% 苏前富等,玉米科学,苏前富等,玉米科学,2013,21(6):):145-147 大斑病在春玉米区持续影响玉大斑病在春玉米区持续影响玉米米生产生产 由玉米尾孢引发的灰斑病正向由玉米尾孢引发的灰斑病正向北北方春方春玉玉米米区区扩展扩展 由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引发的灰斑病一直是我国玉米生 产中常见的叶斑病之一,一些年份在辽宁局部地区和山东东部沿海地区发 生严重,给生产造成

30、较大影响。 自2002年后,一种由玉米尾孢(C. zeina)引起的灰斑病在西南玉米种植区 迅猛扩展,成为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北等省高海拔山地玉米生产中危害 重、损失大的病害,2011年在湖北恩施,灰斑病在感病品种上发病率达 100%,病级均在5级以上。 由玉米尾孢引发的灰斑病正向由玉米尾孢引发的灰斑病正向北北方春方春玉玉米米区区扩展扩展 玉米尾孢引发的灰斑病已借助西南季风的作用从云南向北向东扩展,发病 区域包括了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四川大部、重庆、湖北西部、陕西的陕 南和关中地区、甘肃东部及陇南地区、河南西部山区。2017-2018年,玉米 尾孢灰斑病已经扩散至陕西延安市甘泉县和榆林市定边县

31、。 玉米尾孢具有较玉蜀黍尾孢更强的致病力,其一旦进入北方玉米主产区, 有可能取代玉蜀黍尾孢的地位,形成对北方春玉米区新的重大病害威胁。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由玉米尾孢引发的灰斑病正向由玉米尾孢引发的灰斑病正向北北方春方春玉玉米米区区扩展扩展 小斑病的风险仍在,品种抗性小斑病的风险仍在,品种抗性不不应忽视应忽视 玉米小斑病是黄淮海夏玉米区的主要病害,上世纪70-80年代曾严重发生。 每年在局部地区仍有较重发生,对生产具有较大影响。 由于生产推广品种大多对小斑病具有一定的抗性,所以该病害多年来并未 有大流行 近年来,随着一些具有欧美血缘的玉米品种在夏玉米区

32、推广,品种对小斑 病的抗性有所下降,小斑病在夏玉米区暴发的风险开始加大,应予以警惕。 南方锈病暴发时影响极大南方锈病暴发时影响极大,其其发发生具生具有有不不确确定定性性 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对夏玉米生产具有较大风险性的病害。 自2000年以来,南方锈病对生产的危害性加大,分别在2007、2008和2015年在黄 淮海暴发,大量感病玉米品种叶片提前干枯,生产损失巨大。 2015年,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等地大流行,是历史上发生面积最大、最为 严重的年份,全国发生面积525万公顷。由于大多数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表现为感 病或高度感病,一旦病害暴发流行,损失不可避免。 黄淮海夏玉米区南方锈病的暴发与生

33、成于太平洋台风的运动路径、登陆我国大陆 的位置、登陆后的强度与移动路线均有密切关系。2017年台风“纳沙”和“海棠” 的登陆导致了河南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部南方锈病的大发生。 南方锈病的在未来仍然具有暴发的可能性,但暴发需要有适宜的外部条件,其发 生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 南方锈病暴发时影响极大南方锈病暴发时影响极大,其其发发生具生具有有不不确确定定性性 纹枯病仍是西南地区的首要病纹枯病仍是西南地区的首要病害害,北方局部地区时有发生,北方局部地区时有发生 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加重、蔓延加速,是西南丘陵 玉米区的首要病害。 80年代于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和广东、广西等

34、南方高温高湿玉米产区为 害严重 90年代在华北和东北玉米产区形成危害,近年来该病为害有加重趋势。在 辽宁省,一般年份纹枯病发病率40%-85%,严重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 ;在丹东地区,常年发病率在80%以上,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近 年在吉林的一些田间也可发现纹枯病。 由于生产上的品种抗性差,发病迅速,随着气温升高、玉米种植密度增加 对田间湿度的提升,纹枯病将会加重,发生区域有可能进一步向北扩大。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影响影响 因素因素 品种抗性差品种抗性差 种植密度种植密度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 纹枯病仍是西南地区的首要病纹枯病仍是西南地区的首要

35、病害,害,北方局部地区时有发生北方局部地区时有发生 鞘腐病发生普遍,危害性需要鞘腐病发生普遍,危害性需要关关注注 自2003年在山东发现玉米鞘腐病后,病害为害区域逐渐扩大 2008年该病害在东北春玉米区发生,并被确认是由层出镰孢(Fusarium proliferatum) 所致。 2011年在宁夏、甘肃和浙江等地陆续发现较重的鞘腐病;江苏省春玉米中鞘腐病病 田 率达68.35%,浙江省为100%。湖南省2012年的病田率为97%,湖北恩施的病田率 也高达90%。 目前,鞘腐病在我国各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由于鞘腐 病 能够降低玉米茎秆的抗倒折能力并引起减产,因此其对玉米

36、生产的危害性需要引 起 关注。 从基部叶鞘开始发生,叶片逐片干枯(青枯),可上到苞叶,病斑发生在叶鞘上,严从基部叶鞘开始发生,叶片逐片干枯(青枯),可上到苞叶,病斑发生在叶鞘上,严 重时茎秆也会出现病斑;感病植株在黄熟期整株枯死。重时茎秆也会出现病斑;感病植株在黄熟期整株枯死。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鞘腐病发生普遍,危害性需要鞘腐病发生普遍,危害性需要关关注注 玉米顶腐病近年局部发生重玉米顶腐病近年局部发生重 病原复杂病原复杂 肺炎克雷伯氏菌、 铜绿假单胞杆菌、 粘质沙雷氏菌、 鞘氨醇单孢菌属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损伤 连阴雨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

37、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玉米顶腐病近年局部发生重玉米顶腐病近年局部发生重 药害性顶腐病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轻微药害轻微药害 除草剂药害除草剂药害 病害严重程度与传毒介体- 灰飞虱量及带毒率密切相关 种植方式及播期 病害具有周期性 曾在夏玉米区南部持续严重发生曾在夏玉米区南部持续严重发生 山东省为重发区,2008年和2009年达到高峰 河南东部、南部、西部一些年份发生严重 易引发生产问题 病害流行原因病害流行原因20102010年年8 8月月 粗缩病可能再次大发生粗缩病可能再次大发生 粗缩病可能再次大发生粗缩病可能再次大发生 粗缩病可能再次大

38、发生粗缩病可能再次大发生 虽然粗缩病近几年处于一个发病低谷,但田间监测表明,灰飞虱的带毒率 正在稳步上升,局部已经超过10%。因此,粗缩病新的发病高峰即将到来, 各地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传毒介体灰飞虱带毒率的监测。 苗枯病苗枯病/根腐病成为新的生产障碍根腐病成为新的生产障碍 普遍发生,对生产有潜在影响普遍发生,对生产有潜在影响 病原菌种类多 局部地区或地块严重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土壤中病菌量大 种子带菌 种衣剂中缺保护性杀菌剂 播后 干旱/多雨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北京有发生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北京有发生 吉林、黑龙江、辽

39、宁局部发生偏重 重发生原因 不清 有扩大趋势, 2011年在山西省五台县出现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品种抗病性有差异 气候环境?土壤环境? 玉米线虫矮化病在春玉玉米线虫矮化病在春玉米米区偏重区偏重 长岭发垫刃线虫长岭发垫刃线虫Trichotylenchus changlingensis (石洁供图)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玉米线虫矮化病在春玉玉米线虫矮化病在春玉米米区偏重区偏重 玉米线虫矮化病在春玉玉米线虫矮化病在春玉米米区偏重区偏重 玉米顶腐病近年局部发生重玉米顶腐病近年局部发生重 病原复杂病原

40、复杂 肺炎克雷伯氏菌、 铜绿假单胞杆菌、 粘质沙雷氏菌、 鞘氨醇单孢菌属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损伤 连阴雨 玉米产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防控对策防控对策 防控重点防控重点 北方春播玉米北方春播玉米区区:重点防重点防控控二代三代粘虫、玉二代三代粘虫、玉米米螟、螟、双双斑长斑长跗跗萤叶萤叶 甲、地下害虫、大斑病、茎甲、地下害虫、大斑病、茎腐腐病、病、玉玉米线米线虫虫矮化病矮化病、灰斑灰斑病。病。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螟、棉、棉铃铃虫、二代虫、二代 三代粘虫三代粘虫、桃、桃蛀螟、玉蛀螟、玉米蚜米蚜虫、二点

41、虫、二点委夜委夜蛾、蓟马蛾、蓟马、茎、茎腐病、穗腐病、穗腐病、腐病、 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斑斑病、病、小小斑病斑病、粗缩病。粗缩病。 西南山地丘陵玉米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区:重点防控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螟、二、二代代三代三代 粘虫、纹枯病、大斑病、灰粘虫、纹枯病、大斑病、灰斑斑病、病、穗穗腐病。腐病。 西北玉米区西北玉米区:重点防重点防控控地下害虫、玉米地下害虫、玉米蚜蚜虫、叶虫、叶螨螨、玉、玉米米螟、双斑螟、双斑 长跗萤叶甲、茎腐病和大斑长跗萤叶甲、茎腐病和大斑病病。 防控对策:防控对策: 农业防治+抗病品种+统一药剂防治 病虫害高发时期病虫害

42、高发时期:出苗-4叶期、抽雄-灌浆后期 苗期病虫害特点苗期病虫害特点:地下害虫活动范围小、苗期小受害重 苗期为害影响大:苗期为害影响大:缺苗断垅、苗弱小 病害多发生在抽雄以后,农民无预防意识 病害是否发生及发病程度受品种和气候条件影响极大 草地贪夜蛾、地老虎、黏虫迁飞性,暴发性,易成灾 穗期病虫害严重影响生产与品质,防控难 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病性差异,但极少抗虫 玉米生产特点与防控技术选择玉米生产特点与防控技术选择 玉米生产特点与防控技术选择玉米生产特点与防控技术选择 种植地域广,生态类型复杂,种植结构多样 苗期生产与一般作物相似,但密度低,多单粒种植 为高秆高密度作物,后期人工田间喷雾作业十

43、分困难 价值低,防控药剂投入和防治次数受到影响 农村劳动力短缺,防控措施难实施 种植面积大,单一地块防控效果不明显 玉玉米米病虫害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防控的关键时期 苗期苗期:保苗(苗全、苗壮)。苗全是保证产量的最基本 要求 穗期:穗期:保穗(穗数、穗粒数和粒 重) 玉米病虫害防控玉米病虫害防控的的三道防线三道防线 抗病虫品种抗病虫品种 土传、流行性及难治理病害 种子包衣种子包衣 种传及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 生长中后期期施药生长中后期期施药 防虫控病压流行 种衣剂是农药安全使用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 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根据当地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的种

44、类,选择合适的种衣剂 。 苗期病虫害的防控对策苗期病虫害的防控对策 苗期病虫害的防控对策苗期病虫害的防控对策 控制种子传控制种子传播播/ /土传病害的种衣剂选择土传病害的种衣剂选择 选有选有内吸作用、持效期长,杀灭种子表面和内部病原菌 一般真菌病害一般真菌病害:含有福美双/咯菌腈等广谱杀菌剂成分 腐霉腐霉 根腐病根腐病:含有精甲霜灵杀卵菌剂成分 丝黑穗病丝黑穗病:含有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杀菌剂成分 瘤黑粉病瘤黑粉病:含有氟唑环菌胺成分 线虫矮化病线虫矮化病:含有丙硫克百威、硫双威杀线剂成分 苗期病虫害的防控对策苗期病虫害的防控对策 控制地下害虫控制地下害虫/ /苗期害虫的种衣剂选择苗期害虫的种衣

45、剂选择 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丁硫克百威/氟 虫腈等杀虫剂成分。溴氰虫酰胺+噻虫嗪对多种苗期害虫防效好 2016年和2017年在德州、石家庄进行大面积示范,噻虫嗪+溴虫氰酰胺FS 种衣剂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3%,对蓟马、棉铃虫、粘虫的防 治效果分别为87.7%、84.9%、50.0%。种衣剂处理小区草间小黑蛛、龟纹瓢 虫等自然天敌的种群数量比常规喷雾防治分别高出90.2%和66.7%。 控制矮花叶病控制矮花叶病/ /粗缩病种衣剂选择粗缩病种衣剂选择 矮花叶病-蚜虫非持久性传播:含有吡虫啉/丁硫克百威等成分 粗缩病-灰飞虱持久性传播:吡虫啉/噻虫嗪种衣剂作用

46、有限 中等偏轻年份有效,发生较重年份无效 利用品种抗病性利用品种抗病性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苗枯病/根腐病/丝黑穗病/线虫矮化病 苗期病虫害的防控对策苗期病虫害的防控对策 茎腐病的防控对策茎腐病的防控对策 选育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 茎腐病具有突发的特点,后期降雨是重要诱发因素 依靠抗病品种具有抵御突发病害的作用 自交系/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病性差异 生物防治措施是对土传病害长久控制的重要途径生物防治措施是对土传病害长久控制的重要途径 改善和平衡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必要的农业措施有利于减轻病害必要的农业措施有利于减轻病害 提高排涝能力,合理施肥,提高玉米抗病性 茎腐病的防控对策

47、茎腐病的防控对策 土壤中施用木霉菌颗粒土壤中施用木霉菌颗粒剂剂 防治玉米茎腐病防治玉米茎腐病 木霉菌颗粒剂和种衣剂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好 穗腐病的防控对策穗腐病的防控对策 由于缺乏抗病材料,抗病育种较由于缺乏抗病材料,抗病育种较难难 病原菌种类多病原菌种类多 培育早熟、籽粒脱水快品种培育早熟、籽粒脱水快品种 目前品种生育期长,籽粒脱水慢 秋季多雨引发穗腐病 控制蛀穗害虫,减少果穗伤害控制蛀穗害虫,减少果穗伤害 在育种材料中累积抗病基因在育种材料中累积抗病基因 微效抗病基因的汇聚 瘤黑粉病的防控对策瘤黑粉病的防控对策 选择抗瘤黑粉病品种选择抗瘤黑粉病品种 微伤口侵染,侵染机会多,侵染阶段极长 重病

48、田重病田/ /重病区不提倡秸秆还田重病区不提倡秸秆还田 病菌抗逆性强,在土壤中存活多年 制种基地要严控瘤黑粉病制种基地要严控瘤黑粉病 在68叶期和去雄后喷施内吸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 含有氟唑环菌胺种衣剂在苗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1 1)旋耕)旋耕灭茬灭茬 (2 2)清除)清除田田间麦间麦秸秸 (4 4)麦茬)麦茬粉碎粉碎 (5 5)清除)清除播播种行麦种行麦秸秸清垄播种机清垄播种机 清除田间麦秸清除田间麦秸 (3 3)麦套)麦套玉米玉米 实现机械化清沟播种一体化实现机械化清沟播种一体化:在防在防虫虫的同的同时时,最大最大程程度的度的保保持秸秆持秸秆覆覆盖,盖,有有 利于保墒和抑制杂草,

49、促进利于保墒和抑制杂草,促进幼幼苗生长苗生长 二点委夜蛾的农业防治二点委夜蛾的农业防治 二点委夜蛾的农业防治二点委夜蛾的农业防治 2016年7月在河北正定召开现场观摩会,小麦秸秆覆盖对照区玉米苗 平均被害率11.33%;清除田间麦秸、灭麦茬并压实、利用“麦茬地清垄 施肥免耕精量播种机”进行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的三个处理均未见被害 苗;而利用携带“清垄机”的播种机播种进行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的处 理,仅见1株被害苗,被害率为0.3%,防效达97.1%。 玉米螟等蛀穗害虫防控对策玉米螟等蛀穗害虫防控对策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 青(黄)贮:青(黄)贮: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作为饲料料 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粉碎还田:

50、可杀死大量的准备在秸秆内化蛹或越冬幼虫 处理秸秆处理秸秆:春季越冬代成虫羽化前处理完玉米秸秆 玉米螟等蛀穗害虫防控对策玉米螟等蛀穗害虫防控对策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性诱剂诱杀越冬代成虫 投射式杀虫灯投射式杀虫灯 玉米螟等蛀穗害虫防控对策玉米螟等蛀穗害虫防控对策 玉米喇叭口期防控当地一代玉米螟玉米喇叭口期防控当地一代玉米螟 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Bt/白僵菌制剂 穗期螟虫防控当地二代玉米螟穗期螟虫防控当地二代玉米螟 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 严重时高杆机或无人机喷雾严重时高杆机或无人机喷雾:氯虫氯虫苯苯甲酰甲酰胺胺 玉米螟等蛀穗害虫防控对策玉米螟等蛀穗害虫防控对策 释放赤

51、眼蜂释放赤眼蜂 各种赤眼蜂蜂卡和释放方式 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块及被寄生卵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 昆虫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昆虫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线虫 白白僵僵菌菌寄生寄生 绿绿僵菌寄生僵菌寄生 我国云南、贵州、广东等地均在田间发现被白僵菌和绿僵菌自然寄生的草地贪夜蛾幼虫 农业农农业农村村部部推荐的生物农药: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球状白僵菌 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对策略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对策略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 草地贪夜蛾密度低、幼虫低龄期选用微生物杀虫剂 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对策略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对策略 G033A 对草地贪夜蛾田间

52、防效 (32000IU /mg WP) 药后7天,G033A可湿性粉剂不同试 验剂量处理防效达80%以上,对草地 贪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亩用 150-300g与对照化学药剂防效均无 显著性差异. 我所张杰团队的Bt工程菌G033A产品针对玉米 上草地贪夜蛾防治扩作农药登记,获得批准。 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对策略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对策略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 与甘蓝夜蛾病毒、绿僵菌混配,提高防效 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对策略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对策略 化学应急防控化学应急防控 2020年年2月月,农,农业业农村部农村部发发布的布的草草地贪夜地贪夜蛾蛾应急应急防防治用治用药药的推荐的推荐名单名单 甲维盐、

53、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虫螨腈、乙甲维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虫螨腈、乙 基多杀菌素、氟苯虫酰胺等基多杀菌素、氟苯虫酰胺等8 8种单剂种单剂。 甲维盐甲维盐茚虫威茚虫威、甲维盐甲维盐氟铃脲、氟铃脲、甲维甲维盐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盐虫螨虫螨 腈、甲维盐腈、甲维盐虱螨脲虱螨脲、甲维盐甲维盐虫酰肼、甲维盐虫酰肼、甲维盐甲氧虫酰肼、甲维盐甲氧虫酰肼、甲维盐杀铃杀铃 脲、氯虫苯甲酰胺脲、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氟苯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氟苯虫酰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甲维盐、氯虫苯甲酰 胺胺阿维菌素、除虫阿维菌素、除虫脲脲高效氯氟氰菊酯、氟铃高效氯氟氰菊酯、氟铃脲脲茚虫威、甲氧虫酰茚虫威、甲氧虫酰肼肼茚茚 虫威等虫威等14种复配制种复配制剂剂。 种子处理技术 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出苗后即可发生为害,容易造成确苗断垄 种衣剂是控制草地贪夜蛾、地下害虫以及其他苗期病虫害的第一道防线 选用含有内吸作用、对鳞翅目害虫有很好控制作用的化学药剂,如氯虫苯甲 酰胺、溴氰虫酰胺等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保证苗全、苗齐和苗壮,提高对病虫 害的抗性水平。 种子处理在玉米播后14-21天可有效控制苗期草地贪夜蛾为害,减少施药1-2 次。据报道在赞比亚,选用有内吸作用的化学农药对种子进行

相关知识

农科院植保所王振营
2018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农药课题组招聘3人公告
蔬菜花卉所植保病害课...
植保专家团组织召开黄淮海玉米穗腐病等重大病虫害田间考察暨防控技术观摩和交流研讨会
植保所举办花生重要病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现场成果展示评价会技术创新与应用
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专家来我院经作所考察交流
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李振宇研究员到惠阳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官方网站
津冀植保专家送技下乡 为农业企业“把脉问诊”
植保所参加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

网址: 农科院植保所王振营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9960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2022年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
下一篇: 玉米秃尖缺粒的原因及预防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