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串起“甜蜜”产业链 “葡”写致富新路径

串起“甜蜜”产业链 “葡”写致富新路径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4 13:51

在萧县张村葡堤原乡休闲度假村内,游客正在采摘葡萄。记者 苏洋 摄

“地有三尺碱,山无一寸泥”“人均七分田,累毁不挣钱”,这曾是萧县白土镇张村资源匮乏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当地以一颗葡萄破题,通过土壤改良、创新种植技术、农文旅融合等举措,发展壮大以葡萄为代表的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

破局:做强富民“好产业”

“十来年前,我们这是出了名的贫困村,道路不畅、耕地贫瘠,村集体没有规模产业,经济收入基本为零。”对于曾经的贫困,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波感触颇深,原先村民们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传统作物为主,每亩农作物年收入仅3000多元,只能维持生活。

转机始于2017年。面对盐碱低洼的自然劣势和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经过省农科院专家“把脉”后,拥有葡萄种植传统的张村决定深耕“老本行”,向贫瘠的土地要效益。

说干就干。在专家的论证指导下,村里把村集体的200余亩荒废土地进行土壤改良,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制定葡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财政扶贫资金和各类帮扶资金,建设了以精品葡萄园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引进20余个国内外葡萄新品种。同时,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成立了农业公司并注册“张村果缘”商标,打造葡萄特色产业品牌,让葡萄种植更加规模化、规范化。

“与传统密植方式不同,我们在专家的建议下,采用‘大树稀植’有机栽培技术,使用节本高效、智能精准的肥水一体化灌溉控制管理系统,走生态、专业、高效、精品路线。”陈波表示,园区虽然亩均栽植葡萄苗的数量少,但由于管理精细化,与传统密植模式相比,产出的葡萄果粒更均匀、果肉更细腻、糖酸比更协调,亩均产值提高了3倍以上。

为提升园区科技含量,张村与省农科院及部分知名高校签订了双向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目前,园区已成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合肥试验站示范基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葡萄示范基地”“安徽省园艺学会科技服务站”以及部分知名高校的科研教学示范基地。

科技赋能进一步促进了葡萄品质飞跃。近年来,该村葡萄分别获得了安徽省第六届优质果品(加工品)展评会一等奖、全国鲜食葡萄评比大赛银奖,并在苏皖两省三地葡萄文化节中获得“葡萄王”的称号。张村葡萄成为萧县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聚力:联农带农“促增收”

“‘浪漫红颜’可是俺这儿的宝贝。你看,它的果实形似爱心,个大、肉多、味甜,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7月15日,在现代农业示范园,种植户郑进仔细检查葡萄成熟情况,为迎接周末游客采摘活动做足准备。

“今年俺种了10亩葡萄,有‘阳光玫瑰’‘蓝宝石’‘浪漫红颜’等数十个品种,采摘期从6月中旬能持续到9月中下旬。将所有品种放在一起算,一亩地大概能产3500斤葡萄。”郑进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2019年起,园区推行联营模式,他便把家里的地流转给村“两委”领办合作社,承包了22个棚种葡萄,不仅学会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改善了家庭条件,生活越过越滋润。

联农带农、合作共赢。在发展乡村产业过程中,张村创新引入村集体与村民联营模式,让更多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共享发展成果,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还增强了葡萄产业的发展后劲。

据介绍,园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聘请13户村民负责种植管理,由园区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对外销售。种植户无需投入成本,只要负责生产、管理、维护即可享受利益分成。每年销售结束后结算收益,按“承包人收益45%、村集体收益55%”的比例分成,承包人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产业兴旺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葡萄从日常浇水、除草、修理、绑枝,再到采摘以及销售,需要大量劳动力,可以带动村民在园区务工就业,让周围老百姓的腰包都鼓起来。”张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张婷婷告诉记者,目前,示范园占地400余亩,产业种植主棚区达270余亩,带动400多户村民在“家门口”增收。在示范园带动下,张村及周边30多户农民转型种植精品葡萄,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

融合:巧辟发展“新路径”

葡萄长廊果实累累,萌宠乐园趣味盎然,露营基地设施完善……记者走进张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配套提升项目——葡堤原乡休闲度假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让人流连忘返。

为破解园区产业布局单一的局面,2021年起,张村围绕打造乡村振兴观光休闲旅游园区的思路,引进社会资本,聘请了专业团队运营,以萧县周边200公里半径为市场开发区域,设计新产品、推出新玩法、打造新体验,促进葡萄种植、葡萄文化体验、葡萄生态休闲三产融合发展。2023年4月底,葡堤原乡休闲度假区正式运营,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观光步道、萌宠乐园、秋千乐园、垂钓中心、露营基地、百亩花海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形成了以休闲采摘、观光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新业态。

“今年‘五一’期间,园区日均客流量达上万人次。”运营负责人芈子航对记者说,除日常散客外,园区还与学校、机构等合作,开展一系列研学活动,承接各类论坛、讲座、观摩和实训活动,涵盖农耕文化、手工制作、露营拓展、国防教育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产学研、农文旅深度融合。近年来,园区先后被认定为“省级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宿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宿州市乡村干部实训基地”。

如今,葡堤原乡休闲度假区已成为萧县又一个“出圈”的旅游景点。张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由“园区”向“景区”的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提档升级。“我们会不断延伸产业链,继续优化服务质量,丰富产品内容,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将农业、旅游与拓展训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融合,让村里一年四季都有景,村民一年到头有钱挣。”芈子航表示。记者 彭序

相关知识

串起组织链 服务产业链
绍兴:串起组织链 服务产业链
菊花串起现代农业产业链
江西德兴:一根竹子串起的富民增收“绿色产业链”
甘肃玉门:“甜蜜”产业链 致富新引擎
甘肃玉门:“甜蜜”产业链 致富新引擎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德兴:一根竹子串起的富民增收“绿色产业链”
上海玫瑰婚典 串起“甜蜜产业链”
“一朵菌菇”串起一条绿色产业链
在中江,看一朵牡丹花如何串起一条产业链

网址: 串起“甜蜜”产业链 “葡”写致富新路径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9938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赏花流量变产量!银川用“花经济”
下一篇: 优质葡萄园最科学管理方案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