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梅花和花文化.doc

梅花和花文化.doc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1 17:28

梅花和花文化

摘要:梅花独放天下春,以食名天下,经岁月的洗礼,与人民在生活、文学、等有传统相融合,以其形象特征被赋予了高洁的品质,引无数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形成自身独特的花文化。

关键词:梅花高洁坚强文化底蕴

绪论

梅原产于中国,梅花独放天下春,花以其形色高雅、刚毅、圣洁,被人们用以比德,畅神,逐渐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审美对象,进而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梅文化。梅花在我国栽培已有三仟多年的历史了,与人民在生活、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有传统的多方关联,人们对梅花已有深厚的民族感情。

一、梅花的发展—---以食而名天下

随着历史的发展,花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们便开始赋予自然花卉以某种意义和情感,花卉也就不断的被融入人们的文化与生活,逐渐形成了以花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是深植于中国固有文化之上的,这就是中国花文化。在花卉这一自然之物已经寄寓了人们特殊的思想和情感,也从中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

梅花,作为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自然被赋予了代表自己的精神特点和时代特征,拥有自己的品格,寄托了人们的浓厚情感。

梅最初是以果而名闻中华。古人以梅代醋,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如《尚书·说命》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魏晋南北朝时,还流传着一些关于梅的典故。《世说新语》写道:“魏武帝行失道,三军皆渴帝令曰前有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水出。”“望梅止渴”①的成语便由此而来。

古代先民采集野梅,主要系作加工食品或祭祀之用。早期的梅花在千万年的历史中都是单纯的5瓣,在长期的驯化栽培中,梅个别出现了复瓣、重瓣、台阁等变异,有心人另行嫁接繁殖,就育成了专供欣赏的新品种,这就是花梅从果梅中分化而出的来龙去脉。秦汉之际,《蜀都赋》中记有,“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梅已作为城市绿化树种被应用了。

二、独树一帜的梅花----高洁傲骨

梅花具有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的特点。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著名诗人陆游词《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卜算子·咏梅》中“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②。象征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因此,梅花的代表着高洁傲骨之风不畏严寒坚强美丽却有德行的人。它不仅是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三、傲骨梅花----引无数诗画名人竞折腰

魏晋时期之后,有关梅花的诗文逐渐增多,甚至有人邮寄单枝梅花赠友表达“聊赠一支春”的心意。时至宋元,栽培梅花兴盛,形成了一段艺梅的高潮,文学绘画创作的兴盛.

相关知识

梅花和花文化.doc
腊梅花的花语和传说故事.doc
“花文化”校本课程纲要.doc
梅兰竹菊花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oc
梅花和什么有关?梅花的文化、精神和自然象征!
日本文化漫谈.doc
梅花观赏特性及专类园景观营造.doc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
梅花象征意义解析(探索梅花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花文化资料.doc

网址: 梅花和花文化.doc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8619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名家热议《中国梅文化经典读本》南
下一篇: 聆听汉字之美:《花草字传》,了解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