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巧手穿竹丝:冕宁传统竹编产品谋转型

巧手穿竹丝:冕宁传统竹编产品谋转型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1 00:39

四川在线消息(马嘿依姑 记者 何勤华)一双灵巧的手在竹丝之间灵活穿梭,手指翻飞之间,“调皮”的竹条正一步步化身竹筐、竹篮、竹筛……3月26日,走进凉山州冕宁复兴镇水城村,73岁的李正英老人坐在自家院坝编织竹筛。

“这一编就是几十年,年轻时眼睛好、手也巧,以前和老伴一起编,一个月近2000元的收入,家里的生活开支全靠编织竹制器具维持,现在大不如从前了。”说话间,老人手中的活不曾停下,脸上露出些许的怀念与怅然。

“编筐握篓虽然不能发家致富,但一个月挣点零花钱是没有问题的。”坐在一旁的女儿代富琼抢过话茬,代富琼说,我们这儿基本上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种有竹子,竹制品在家里随处可见,竹编是一门几乎人人都会的手艺。

记者在村里随机采访了几家竹编户,家家都有竹编原材料堆放在边屋里。在凌源寿家里记者看到,屋里堆放着200余个竹筛,墙边放着一大捆劈好的竹篾,妻子正忙着给竹筛“打底”。凌源寿今年56岁,编竹筛也有40多个年头了,平时夫妻俩在家种地,农闲时就编竹筛。

“女儿在成都一所医院上班,儿子在巨龙街上开了个理发店,我们年纪大了,只能在家编这玩意儿,我编的这个质量很好,我自己有车,等编够一车,就在家拉到攀枝花、德昌、西昌等地区卖,我有固定的客户,销路好的很,前几天才卖掉5000块钱的货。”凌源寿一边飞快地劈蔑一边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竹编是该村的传统手艺,每家都能做一两个品种,过去从80多岁的老人到10多岁的孩子都能编。跟所有的民间手艺一样,水城村竹编这一民间手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实用性”曾经使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塑料、玻璃和钢铁工业制品涌入人们的生活,竹编市场萎缩,竹编这一民间手艺日渐衰微。如今,仅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人,将竹编作为自己的爱好还在坚持,许多年轻人却渐渐对这门“祖传手艺”陌生了。

“有机会的话我想出去参加竹编工艺品的培训,我有基础,应该能很快掌握。”谈及竹编未来走向,凌源寿底气十足地。

“目前,我们村能编制出果盘、竹编灯罩等多种现代竹编工艺品。”水城村村委会主任凌元军说,下一步,将想方设法把村民带出去培训,改进工艺产品品种,增加种类,竹编产品由原来农村常用的农具型向竹编工艺品转型发展。

相关知识

将竹丝编成“非遗”
竹编文化
竹编《莲籽花器》:一头连着巧手匠心,一头连着乡村“致富经”|天府周末·“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传统竹编花篮 搭上“直播快车”
(竹制品)竹编工艺
华州竹编:指尖纵横的乡愁技艺
如何制作竹编工艺品
[农广天地]东阳竹编 20161223
【非遗】竹编(道明竹编)
冕宁挑花:凉山冕宁特产手工艺品挑花,产地工艺品挑花服饰

网址: 巧手穿竹丝:冕宁传统竹编产品谋转型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8303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竹编工艺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
下一篇: 「竹制品销售」竹制品销售公司黄页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