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天演論:城市更新浪潮中,天美藝術街區為何如此不同?

天演論:城市更新浪潮中,天美藝術街區為何如此不同?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20 06:14

天美藝術街區

7月9日傍晚,河北區天緯路與三馬路交口光影流轉,人潮涌動。第一屆海河青年藝術季在此正式啟幕,天美藝術街區也同時正式開街。

天美藝術街區

天美藝術街區坐落于天津河北區,地處海河之濱,遙望“天津之眼”,緊鄰被稱為“天津搖籃”的三岔河口,毗鄰天津美術學院天緯路校區,與津門古剎大悲禪院也僅隔兩個街區。歷史與當代在這裡交響,多元城市文化在此交織,藝術的介入將使這片飽含歷史肌理與現代工業美學的區域煥發出怎樣的活力?

“四區”融合,“無墻”的美術學院

如果你從天緯路走進這片街區,立刻會被路口邊這件名為《都市主人翁》的作品吸引。一個身高超出街邊綠樹的年輕人形象,身背重重的旅行包,立於街邊,低頭踟躕,當觀眾抬頭仰望的瞬間,目光與之交疊。藝術家王坤昭將都市裏奔忙的靈魂定格成永恒的剪影,拉長的高大身影背著生活的行囊走向下一個轉角。每個人是都市主人翁,也是遷徙者,穿行于鋼筋水泥叢林中。

王坤昭《都市主人翁》攝影:許柏成

天美藝術街區首次將“街區、社區、景區、校區”融合。在天津美術學院院長邱志傑看來,這不僅是國內首個“四區”融合理念的文化創意區域,在國際也難得一見。它既是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城市街區,也是承擔著教學功能的天津美術學院校區,同時也是周邊居民散步休閒的社區,以及遊客前來參觀、打卡、消費的景區。

從天津美術學院教室看向窗外 攝影:許柏成

進入街區之後,遊客會發現教育、藝術、商業在這裡聚集交匯、融為一體。天津美術學院雕塑係的教室坐落於此,採光、空間、配套設施可謂國內一流。很多位於一層的教室多面均為無遮擋落地大窗,遊客可以現場觀看美院的教學,學生則直接在人民與生活之中進行創作。這種“接地氣”和思想互動,無疑為將為學生的創作,特別是以觀念為主的當代藝術創作注入更多鮮活的靈感。

TAFA發現展現場 攝影:許柏成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陳輝認為天美開放包容的校園氛圍令人稱羨,這種開放不僅體現在物理空間上,更反映在辦學理念中。校園文化需要打破學科壁壘,與社會形成有機互動。天美“拆墻”的實踐具有示範意義,將教學空間與社區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能在實踐中感知社會。這種模式既延續了傳統教學的觀察精神,又解決了當代藝術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閉門造車”問題。

什麼是“公共性”?能引發觀眾共鳴

2025海河公共藝術季以嚴復“天演論”為主題,20余位藝術家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與天美藝術街區環境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對每一件作品內容主題和擺放位置的選擇可謂獨具匠心,讓藝術真正融入城市日常生活,讓民眾與藝術零距離接觸。

傅中望《中國帽子》攝影:許柏成

原湖北美術館館長、藝術家傅中望為天美藝術街區創作的《中國帽子》,與它所在的玻璃天井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超現實夢境,讓人聯想到馬格裏特繪畫裏常出現的帽子元素。在他看來,從唐宋到明清,帽子象徵著不同的社會地位,而如今每個人都在為了未來努力掙扎奮鬥,“帽子”在中國的現實社會當中也代表著每個人的身份和背景。各種帽子具有公共意義,通過歷代帽飾的演變,象徵著來自不同時間和空間的人群匯聚一起,在一種自然、和諧、平等的環境中對話、交流。

傅中望 《點讚》

他的另一件作品《點讚》,更是將一個網際網路時代每一個普通人的社交行為提煉出來,將最細微的日常行為置於公共環境,邀請觀眾互動,進而思考。他認為,在純粹的個體體驗下,人們才能真正感受社會,關注生活。並非將作品放在室外就是公共藝術,核心在於能否引發公眾共鳴,正是公共藝術的深層價值所在。

蘇新平《行走的人》與遠處的高樓、建設工地形成對話場域 攝影:許柏成

在天美藝術街區的西南入口,沿著三馬路通向海河的方向,一個昂首闊步向前走的巨大的人的形象引來無數遊客拍照。這是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原副院長蘇新平的作品《行走的人》。它鮮明的輪廓、有力的步伐和堅毅的神情,代表著中國社會高速發展過程中每一個奮進者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引起大眾內心的共振。

觀眾正在觀看柳青作品 《G4472.新世界》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張偉教授在論壇上説,公共藝術並非是雕塑的專屬呈現方式,也非新興學科——它其實自古就存在,本質上是一種藝術表達的屬性。它可以涵蓋繪畫、壁畫等多種形式,比如歷史上的寺廟壁畫、石窟寺等,都是基於特定社會需求而産生的公共藝術,其核心在於服務社會而非單純的藝術創作。因此,公共藝術是伴隨著時間生長出來的,是從特定土壤中自然生長出來的文化現象,本質在於在地性和原發性,其價值也在於能否與所處環境形成有機對話。

譚勳 《彩虹中國計劃》

天演論:開放包容,與時進化

天津河北區堪稱津沽藝術源流,這片土地曾孕育李叔同、曹禺等文化巨匠。天津美術學院的前身是1906年由近代教育家傅增湘創辦的北洋女師範學堂,是中國最早的公立高等學府之一。明年天津美院將迎來建校120週年。如今,一座承載歷史記憶與現代活力的藝術街區在這裡悄然生長。

焦興濤 《情緒與使命教育孵化中心》

我們看到,藝術與歷史在這裡共生。歷史為藝術提供了敘事深度,藝術則為歷史注入當代活力。以“微更新+強介入”的創新模式,街區活化利用了5處歷史建築,形成“可生長的藝術容器”,為城市更新提供了範式。

王禮軍《邃》《愴》

首屆“海河公共藝術季”將主題定為“天演論”,可謂飽含深意。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邵亦楊教授認為,《天演論》中嚴復翻譯介紹進化論所蘊含的開放訴求,今天仍有現實意義。在全球化語境下,真正的文化發展始終需要保持對話的勇氣。正如天津這座城市的變遷,這座曾與上海比肩的港口城市,其興衰軌跡印證了文化交流的深層價值。真正的學術進步不會刻意區分受眾群體,而在於構建開放包容的交流生態,這正是天美開放式校園實踐的可貴之處。

董書兵《大地之子》

伴隨著天美藝術街區的開街,首屆海河青年藝術季除了“天演論”2025海河公共藝術季,還包括TAFA發現展“腦洞遊戲”、TAFA青策展“問題出現再告訴大家”、天津市高校青年設計作品展、海河青年藝術季對話和馬賽克的《像素花園》等,共計20余項重點活動。以街區為引擎,輻射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意風區等多個文化場域,為市民呈現一場“可感知、可參與、可沉浸”的為期三個月城市藝術嘉年華。

天美藝術街區

天津美術學院院長邱志傑説:“藝術不應被束之高閣,而應成為城市生活的底色。”天津,這座見證著近代工業文明崛起和民俗文化繁盛的大都會,近年來以鬆弛感與幽默感而深受年輕人喜歡的網紅城市,基於它豐厚的多元文化背景,正在形成一座永不落幕的美術館。(撰文/編輯 許柏成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天津美術學院提供)

夜色中的《行走的人》與天美藝術街區

相关知识

堅持『四個以文』 深培海棠文化——第三屆『海棠花兒開』文化藝術節圓滿閉幕
文化藝術節開幕 創意市集開張!春日來津南看『海棠花兒開』
藝術之旅:在15個海外展覽中感受古今中國藝術
重慶渝東南片區園藝技能大賽暨涪陵區盆景藝術邀請展開幕
重慶市第24屆菊花藝術展10月28日巴南開展
千名“花仙子”志願服務重慶市第24屆菊花藝術展
中華文化中的賞花傳統有何美學內涵?
第三屆『海棠花兒開』文化藝術節開幕
杭州市臨平區首屆“枇杷花”茶藝技能大賽落幕
藝術中的花卉

网址: 天演論:城市更新浪潮中,天美藝術街區為何如此不同?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7999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美少女花骑士》宫灯百合技能介绍
下一篇: 女神异闻录夜幕魅影百合获得方法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