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小麦的根!20个农药小配方

小麦的根!20个农药小配方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19 13:18

一、微课小视频《小麦的根》

二、小麦根系建成特点

小麦的根系是吸收水分和氮、磷、钾等矿质营养的器官,发育良好的根系是高产的基础。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一产量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小麦植株形态示意图

(一)小麦根系发生规律

1.发生特点

小麦的根由种子根(胚根、初生根)和次生根(节根、不定根)组成。种子根由胚根发育而来,小麦种子萌发时,其胚根鞘突破皮层,伸长达1毫米时,主胚根即从胚根鞘中伸出,接着在胚轴的基部又陆续长第一对和第二对侧生根,有时甚至出现第三对侧生根,当生长到10~15厘米长时,开始发生一级分枝根,在以后生长中,从一级分枝根上可长出二级分枝根,依次类推,多时有四级,当第一片真叶抽出以后,就停止发生。次生根是由簇生在分蘖节的各叶节上发生的,据高式余(1990)、严六零(1992)观察资料,小麦主茎次生根最早发生在芽鞘节上,与主茎的第3叶同时发生,即次生根发生的起始叶龄期为3叶期,其余各节发根与主茎出叶呈现(n-3)的同伸关系,即当n叶抽出期,(n-3)叶节着生的节位上节根开始发生。根系发生与叶龄的同伸关系可以表述为:

n叶抽出期 ≈ n叶节分化出现根原基

≈ (n-1)~(n-2)叶节根原基进一步分化

≈ (n-3)叶节发根

≈ (n-4)叶节根发生一次分枝根

小麦发生次生根的最上节位为基部第一伸长节间的下位节即植株下方第1抱茎叶节(倒二叶发生),如11叶的品种,发生次生根的主茎上有8个节(A+1~7节),故小麦次生根实际能发生的总节位数是分蘖节位数加1,即为(N-n+1)个。分蘖各叶节次生根发生规律基本同于主茎。

2.发根数量

小麦的根由各发根节位上分化的根原基生长发育而来,根原基是在发根节的边周部维管束环上发生的,与叶的大维管束连通,叶片的维管束越多,节中分化的根原基也越多。叶片的维管束数是随叶位上升而增加的,故各发根节位上的根原基数亦由下向上逐渐增多,同一茎蘖随节位提高,发根数增多,如芽鞘、1、2叶节每节发根1~2条,3~4叶节每节发根2~3条,5、6、7叶节每节发根2~4条。分蘖的近根节上也能发生根系,但发生数量与主茎分蘖节上的发根数量不一样多,分蘖鞘节一般为1条,极少2条,1~5节位每节发根2~4条。

分蘖期粗壮的麦株,叶具有较多的的维管束数,是形成较多根原基的物质和组织基础,但根原基能否发育生长,取决于发根时的麦株营养状况和外部环境条件。通常一株小麦次生根数一般为20~30条,最多可达70~80条。

3.根系的纵横发展动态

根系的发生时间从种子萌动开始,可以一直延续到抽穗开花期,其中种子根于种子萌动时开始发生,主胚根先向下生长,侧生胚根先横向生长,和垂直线呈60°角,至长至5~30厘米时,往下生长,到主茎第一片真叶抽出后停止发生。次生根的发生从3叶期开始,抱茎叶节根要倒2叶开始发生,但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可持续发生至抽穗开花期。长江中下游流域春性小麦适期播种条件下冬前发生的次生根在适宜条件下越冬时可达30~60厘米,最终长可达80厘米以上,春后发生的次生根入土较浅。

根系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冬前分蘖期,次生根大都从主茎的分蘖上长出;一是在春季拔节期,此时是小麦一生中发根力最旺盛的时期,新根成倍地增加,尤以分蘖次生根的增加率为高,根系总干物质的40%~50%是在这一时期积累的。拔节以后次生根的增加率显著下降,根系生长一般持续至抽穗时为止,根系功能可延续到成熟期。

根系主要分布在0~40厘米土层中,其中在0~20厘米土层内占70~80%,20~40厘米占10~15%,40厘米以下占10~15%。小麦根量的垂直分布因产量水平,土壤条件而不同,产量越高,中下层根量占比例越高(在耕作层中绝对根量高于低产田)。浅耕条件下根系多分布0~15厘米内,不能充分利用耕层的下层肥力。

(二)小麦根系功能特点

1.根系功能

小麦根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现着几大功能;吸收、代谢和支持功能。根部吸收的矿质营养,一部分保留在根部利用,另一部分以原来的形式或转变为其它化合物的形式进入输导组织,并随着蒸腾液流的上升,运输到各部分,满足叶片、茎、穗等器官生长发育的需要。另外,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营养在根部还会发生各种复杂的生物化学转化过程,合成多种有机物质。所以根系不仅是吸收器官,也是一个合成器官。根系既有水平分布,又有垂直生长,形成很好支撑力和拉力,支持植株直立不倒。由此可见,壮苗先壮根,根深叶才茂,强大的根系是壮苗、壮秆、大穗的基础。在小麦生产上,后期早衰,青枯逼熟等现象,都与根系发育不良有关。

2.根系功能分组

小麦的根自出生以后,在一生中均起作用。小麦在分蘖以前次生根尚未发生,主要依靠种子根吸收水分、养分,特别在于旱情况下,由于种子根入土较深,能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养分,所以,种子根在植株营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分蘖开始以后,次生根的功能愈来愈大,但种子根仍然继续发挥作用,直到植株生长末期。

次生根自发生之后,逐渐发挥其生理功能,但不同叶龄期发生的次生根系,进入功能盛期和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不同,通常n叶抽出期发生的节根,到(n+3)叶出生时进入该节根的吸收功能盛期,不同时期发生的根,由于生理年龄的差异,其分布状况和生理活力亦有很大的差异,功能也有所不同。高式余(1991)、彭永欣(1992)提出小麦一生中各台根可划分为上层根、下层根和种子根三组,种子根组由所有种子根构成,下层根组是拔节前出生的次生根,即自上向下第4发根节位以下所有节位的次生根,上层根组是拔节后发生的三台根。如11叶、5个伸长节间的春性品种,芽鞘节根、第1、2、3、4台节根是下层根组,第5、6、7台节根是上层根组。其它总叶片数品种依此类推。

种子根组在小麦一生中均有吸收功能,以冬前分蘖期最强,孕穗次之,抽穗后功能开始下降,至乳熟期仍有一定功能,种子根对促进分蘖发生有显著作用。

下层根组是拔节前出生的次生根,在小麦拔节初已开始进入功能盛期,至拔节、孕穗期发挥更大吸收功能,以孕穗期为最高,抽穗后功能下降,至乳熟期功能仍超过种子根。下层根组对促进分蘖进一步生长、茎的形态建成提供养分,并为麦穗的进一步分化提供营养物质,对促进分蘖和小花分化、减少小花退化有重要作用。

上层根组是拔节后发生的三台根,生理功能在孕穗至乳熟期发挥最大吸收功能,此时植株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在开花和籽粒形成期出现最大值,至乳熟期功能仍保持最高,对巩固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和粒重有重要作用。

上层根节位具有较强的发根力,与地面夹角小,发生迟,主要分布于耕作层上部,在生育中期活力强,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大于下层根和种子根,氧化程度和对32P的吸收能力均大于下层根,如分别去除上层根、下层根和种子根,则单株产量分别为对照的48.29%、67.30%和83.27%(江苏农学院,1992)。且随着产量水平提高,次生根特别是上层根群质量提高。

不同产量水平小麦群体齐穗期根群质量

(高邮农业局,1996,扬麦158)

2、青椒掉花,让椒农心痛。

有的人,一定会说,打保花药吧。告诉你,只答对三分之一,因为掉花的主要原因并没有解决,花是保不住的。青椒前期掉花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必须控旺与保花协调使用。小秘方,用25%丙环唑1000-2000倍,加硼肥、复硝酚钠喷雾。后期掉花主要是脱力。

3、赤霉素是个好东西,但你会用吗?

920作用较多,生产上应用最广泛是用来促长。但用在有些作物上副作用也很明显。如叶色淡、徒长、掉花。小秘方是加芸苔素一起使用,相信会有意外收获。特别是在青椒、西瓜上使用。

5、丙环唑你不一定定性它单纯防病,其实它对作物调理的作用更不错呀。

作物化控你一定选生长调节剂,而我不是,用丙环唑既化控又防病,不是更好吗,但问题是你会用吗?告诉你,所有作物都可用,只不过你不会用、不敢用而已罢了。青椒1000-3000倍,玉米1000-1500倍、麦子500-1000倍、大豆1500-2000倍、韭菜1000-1500倍。特别提醒,西瓜苗期到坐果期不宜使用。

6、青椒坐果高峰期,打什么果子长得最快、植株又不易早衰?

小秘方,920加细胞分裂素、复硝酚纳,增产100%,不信你试试呀。

7、西瓜裂果真正主要原因是什么,预防的小配方是什么?

近来,西瓜裂果问题普遍。打钙有用吗?用处当然不大。为什么?因为裂果主要原因是西瓜花瓣处感病,造成先烂后裂。小配方,在西瓜授粉前后用腐霉利烟剂,两次即可。

8、玉米锈病要么不发生,发生就很快,你的药剂小配方是什么?

2016年沿海玉米锈病大发生,用什么药能快速有效我们进行了十多种药剂试验。结果用丙环唑+氟硅唑效果最好。同时对夏玉米的大小斑病效果也较好。

10、青椒换枝花叶,你到底是个什么鬼?

青椒生长中期,有些田块成整体上部叶片黄化,黄绿相间。是病毒吗?不是,是缺素吗?一定是,但问题是到底缺什么?锌、铁、硫、锰?我都试了,无果。但有些意外不得不让你惊喜。有一次我在做杀菌剂试验时,下面我们一起见证奇迹,用杜邦易保的地段,当天用药,青椒症状次日消失。由此我找到了对付这种情况的小配方。

11、花生黄叶,有一种小秘方一用就好。

花生生产区,在生长中期,往往会在雨后出现新叶黄白的现象。缺铁无可非议。问题是哪一种最有效。小配方自信叶圣(2%铁、10%硫、40%氮)300倍非常管用。

12、控制青椒疫病有一种小秘方叫“会用”。

小秘方不一定就是指药方,使用方法有时比药还管用。你查遍所有科技书籍,防治疫病都是用什么什么药、多少多少倍喷雾,能控制吗?效果还是不怎么样。我对付青椒疫病是用疫病药剂喷淋根部,特别是发病中心地表都要喷药。

13、我有一种常用的小配方叫“好搭档真管用”。

这个真管用的小秘方有两种药剂组成。就是氯溴异氰脲酸+苯醚甲环唑。到底有多管用。真菌、细菌、病毒都有好的效果。能治哪些病?病毒病、枯萎病、叶斑病、霜霉病、斑枯病、软腐病、作物根病等。

15、番茄叶霉病,药剂与叶面肥配合使用同等重要。

番茄叶霉病是番茄中后期常发生的病害。从下部叶片开始。由下而上,易造成番茄早衰。小配方是40%氟硅唑8000倍加含镁的促长叶面肥叶背喷雾。控病保绿防衰。

16、青椒白粉病,诊断与药方十分必要。

青椒白粉病与霜霉病田间诊断容易混淆,田间发生是从下部叶片开始,在青椒叶片背面有似霜霉病的霉层,它不是霜霉病,是青椒白粉病。药方是2%春雷霉素200倍最有效,记住加促长的叶面肥,不然,病是控制了,但因病青椒早衰,不是我们防病的目的呀。

17、茶黄螨防治,想防治彻底不是那么容易。

近来,茶黄螨在部分地区、部分阔叶作物上发生危害严重,发生重的有芝麻、青椒、茄子、甜叶菊等。防治关键不能误诊,要与病毒病加以区别。防治小配方是阿维菌素+唑螨脂。一定要叶背喷雾,喷雾周到,只要有一片叶子打不到药,它的繁殖速度出乎我们的预料。

18、茄子黄萎病,到底能不能防治。

茄子黄萎病的控制,预防与治疗非常重要,我的小配方是移栽浇根预防与见病灌根浇根见机行事。对于老病区,移栽就要预防,小苗用多菌灵胶悬剂+苯醚甲环唑作为活棵水浇根,注意有的药有抑制作用。苗大了见病用氯溴+氟硅唑效果好。

19、黄瓜主要病害,一种药就可控制。

黄瓜主要病害是低等真菌霜霉病、细菌病害角斑病。有的农资人,也不知道是自己心里没底,还是为了多卖药,都是一个方子一串药。成本太大,回头客多吗?不一定。我的小配方就是一种药搞定,氯溴异氰尿酸500倍,最多加一种促长的叶面肥。提示农户要早防早治,防治迟了,病即使打住了,也要拉秧了。

20、甜叶菊斑枯病,药方比安全还重要。

甜叶菊斑枯病是常发性病害,小配方是多菌灵加甲环唑防治。特别提醒,代森锰锌对有的品种有药害呀。

相关知识

记住这20个农药配方,杀虫杀菌,药效翻倍!
送你20个农药配方,杀虫杀菌药效翻倍!
请收藏!20个农药配方奉上,杀虫灭菌药效翻倍
病虫害防治农药配方有哪些?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配方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农药防治技巧
小麦复合肥的最佳配方
60个经典农药配方,超实用,建议收藏!
实践出真知!52个农药混用配方
搞懂这些新农药配方,药效提高一倍!(建议收藏)
超高产小麦施肥配方

网址: 小麦的根!20个农药小配方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7694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第三节 水稻的形态结构.ppt
下一篇: 水稻的形态结构分析课件.pptx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