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清明 |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清明 |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17 18:30

今日清明,花香渐浓

2023年4月5日

农历闰二月十五

我们迎来了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

“清明”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节 气 由 来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

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

物候现象

清明三候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鹌。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

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二十四番花信风

清明时期的花信风为 “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桐花,是清明“节气”之花,是自然时序的物候标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有梧桐、油桐、泡桐、刺桐等,种类繁多。这里的“桐花”到底是什么花呢?人们对此争议颇多。很多人都认为是梧桐花。其实,这里的“桐花”应该指的是泡桐花,而非道路两旁常见的梧桐花。 麦花,小麦开出的花朵。清明过后若干天,麦子抽穗,每一个麦穗上挤着的密密的小花,就是小麦花。麦花极细小,颜色为白色,不比一粒麦子大,一不留神就会看不见。麦花花期极为短暂,一朵花大约开放15~30分钟,就会凋谢。没有亮丽的色彩,甚至没有花瓣和萼片,小到微不足道,这样的麦花,能够名列二十四番花信风,大概是因为它对农人至关重要:麦花开了,麦粒就开始饱满了,丰收的日子就快到了! 柳花,柳树开的花,呈鹅黄色。一串串的嫩黄的柳花,点缀在清绿的枝叶间,也让春天变得更加明媚可爱。雌柳和雄柳都会开花,但是,雄柳只会开花,花上面有花粉,不会结果,也不会有飞絮;雌柳的花上没有花粉,花落了之后,就开始结果,然后漫天飞絮。柳花并非柳絮。宋人杨伯嵒在《臆乘·柳花柳絮》中说得很清楚:“柳花与柳絮迥然不同。生于叶间成穗作鹅黄色者,花也;花既褪,就蒂结实,其实之熟、乱飞如绵者,絮也。”只是,在古诗词中,古人往往以絮为花,以花为絮,略无区别。

农 事 活 动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人们纷纷挽起袖子,卷起裤管,下田抢晴播种早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春耕大忙的景象。

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冷尾暖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此时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END—

北京绿色农华出品

图文来源丨网络

相关知识

气清景明万物生
文明祭扫让清明气更“清”、景更“明”
清明丨气清景明 赏花踏青
天清气明去踏春 清明小长假赏花攻略出炉
清明节气背后的深厚文化与习俗解读
二十四节气——清明
清明踏青文案(户外活动朋友圈的精美句子)
【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束鲜花祭故人
踏青、插柳、放风筝……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节:万物生,花开满城,春意盎然

网址: 清明 |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6797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柳三春节,江山四望悬。
下一篇: 知否?古代清明节又称“柳节”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