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郝记鞋花,用一把剪刀“讲述”民间故事

郝记鞋花,用一把剪刀“讲述”民间故事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17 11:56

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采胜》

中国的民间艺术,无论大小,往上追根溯源大都来自于日常生活。有人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某种角度表达的也是“艺术是诞生于对生活的思考”的观点。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一支,与它的很多“同行”一样,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演化,从一枚年节使用的窗花逐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如今,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仍然活跃着不少剪纸艺人,他们貌不惊人,却生得一双巧手,凭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就能讲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酸甜苦辣。

尚君,1979年生人。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北辰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当然最重要的,他是天津市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郝记鞋花的第三代“掌门人”。

由于家庭环境使然,尚君从小就从姥姥郝万秀那里接触到了剪纸。老人家盘腿而坐,历经沧桑的手拿剪刀在纸上来回穿梭,纸片如雪花般飞落。一眨眼的功夫,一幅幅生动的剪纸作品就在他眼前诞生了。令他惊讶的是,这一切都基于“即兴创作”,是不需要打草稿的。

“那是一种将自己所掌握的技巧烂熟于心的自信。”他说道,“你只需要坐在那看着,就能清晰地感觉到一个事实——剪纸这种技艺已经深深融入她们的灵魂了。当你的心灵和技艺合二为一,那你落下的每一剪更多的来源于‘直觉’,而不是对固有图案的模仿。这就是中国手工艺品最有趣的地方。”

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尚君开始了对剪纸的学习,姥姥就是他的启蒙老师,每次当自己的作品得到姥姥的表扬,他总是非常高兴。

上学后,他仍然没有放弃对剪纸的学习。在行业前辈的引荐下,13岁的尚君拜天津高级美术老师贾肇曾为师,学习剪纸理论。第二年便在天津市中学生劳技比赛中斩获了奖项。

然而学艺路上没有永远的顺境。

16岁时,姥姥离世,不久后恩师贾肇曾也离津到国外去静养身体,周围没有其他人能给予指导,失去了目标与方向,这使尚君在剪纸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为了能重新振作,不辜负姥姥和老师对自己的培养,尚君决定去进修,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他花时间到天津美院学习素描、水粉和绘画技能,年轻的剪纸艺人相信艺术之间是存在共同性的,打破门类与门类之间的壁垒,剪纸可以更“浪漫”更具有感染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尚君看到了外国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业界“大咖”。这让他意识到剪纸这条路上,他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而后,他又尝试将皮影、杨柳青年画等多种天津特有的民俗元素融入到剪纸创作中,让剪纸这门技术在手里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中之重还是在于传承,而在这方面,尚君并不打算藏私。他先后在天津和北京的多个社区开设了剪纸学习班,学生中有孩子,也有老人,但不论是处于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都倾注了全部耐心,从理论到实践,尚君以他诙谐幽默的授课风格,深受大家喜爱。

也在和这些人相处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温暖。

如今,尚君仍旧在追求创新的道路上努力前行。既然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那便扎根于生活;既然艺术是迸发于灵魂的,那便去对话自己的灵魂。学无止境,相信这位致力于挑战自我的年轻非遗传承者会在不远的未来,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而又别出匠心的作品。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相关知识

郝记鞋花,用一把剪刀“讲述”民间故事
[林继富 彭书跃]民间故事讲述人与苗族“花场”的建构 · 中国民俗学网
修花剪刀多少钱一把
一把剪刀剪出花团锦簇喜乐人生,珠海剪纸大师讲述他的故事
描写花的周记
关于花民间故事
一把剪刀,剪出一个繁花世界
【非遗传承】一把剪刀纸上生花 独具匠心守护非遗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古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艺术】剪纸

网址: 郝记鞋花,用一把剪刀“讲述”民间故事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6675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3大剪纸技巧教你做出春意盎然的窗
下一篇: “遗”路花开——当剪纸遇见国画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