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肥胖可能跟这些有关,快来学习科学享“瘦”
(来源:遵义市总工会)
月巴月半
肥胖基因
肥胖类型
健康倡议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这意味着超过1/2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肥胖的危害很大,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多种肿瘤和抑郁症等200多种疾病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郑婧医师今天为您科普关于肥胖的那些事儿:
01
怎么界定“肥胖”?
目前国内国际上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作为肥胖的主要标准。中国成人BMI≥28kg/㎡即为肥胖 ,介于24到28之间即为超重。但单纯以BMI来评估是否肥胖具有局限性,其不能反映局部脂肪分布,不适用于儿童、孕妇、老人或肌肉很发达的人,所以我们往往还会结合腰围和腰臀比和体脂含量来进行综合评估。成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或腰臀比>1.0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此外,男性体脂含量≥25%、女性体脂含量≥30%也可作为肥胖的判定标准。
对于儿童和特殊人群,肥胖以标准体重百分率(被检者实际体重/ 标准体重×100%)为评判标准,百分率≥120%为轻度肥胖,≥125% 为中度肥胖,≥150%为重度肥胖。
02
有“肥胖基因”吗?
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有的人却喝凉水都会长肉?有人天生就有“肥胖基因”吗?
研究发现,40%-70%的肥胖与遗传因素有关,它通过影响我们的食欲、饱腹感及代谢等方面让人更容易发胖。遗传因素不仅影响肥胖的程度,还影响个体的基础代谢率、食物热效应、运动能量消耗速率、脂肪的分布,特别是对内脏脂肪的影响尤为显著。此外,人们摄入蛋质白、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比例也会受遗传影响。所以“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有的人却喝凉水都会长肉”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基因的影响。
目前,绝大多数肥胖是由于多基因加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极少一部分人群是因单个基因的突变导致的严重肥胖,该种肥胖我们称之为单基因肥胖,也称为遗传性肥胖。
它的特点是:严重的早发型肥胖,伴有摄食亢进和内分泌紊乱,有的儿童时期还会合并有生长发育和智力异常,这种类型肥胖的诊断需靠基因诊断明确。所以,如果是6岁以前发生的肥胖,且伴有难以控制的食欲和严重的内分泌激素紊乱的患者均应到医院行基因筛查排除单基因肥胖的可能。
03
肥胖也分类型?
按病因的不同,肥胖可分为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
原发性肥胖又称单纯肥胖症,指单纯由遗传及生活行为因素所造成的肥胖,可能与遗传、饮食、情绪压力、睡眠和运动习惯等因素有关。
继发性肥胖约占肥胖的1%,指由于其他明确诊断的疾病,如下丘脑、垂体炎症、肿瘤及创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所致的肥胖。还有一部分是由于药物的使用所致。
肥胖的病因诊断非常重要,只有明确病因,才能精准治疗,所以建议所有的肥胖人群,尤其是短期内体重增加快、减重困难、合并明显内分泌异常及“三高”的患者都应先到肥胖门诊明确体重增加的原因。
此外,根据脂肪积聚部位的不同还可将肥胖分为:外周型肥胖(亦称全身性肥胖、均匀性肥胖),外周型肥胖脂肪主要积聚在四肢及皮下,也称为“梨形肥胖”,多见于女性群体。
中心型肥胖(亦称腹型肥胖、内脏性肥胖)。此类肥胖的脂肪聚集在躯干部和腹内为主,内脏脂肪增加,腰部变粗,四肢相对较细,多称为“苹果形肥胖”,此类肥胖更易患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男性及老年人多见。
04
健康倡议
合理膳食是减重基础:肥胖人群往往存在碳水化合物和油脂摄入超标,而蛋白质、膳食纤维、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问题,因此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调整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及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是减重的关键。同时需控制总的能量摄入,建议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 kcal,或每日能量摄入限制在1000-1500 kcal。尽量少食高盐、高糖、高脂食品及精加工食品,减少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做到三餐定时,杜绝不吃早餐和半夜加餐。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当下流行的一些特殊膳食模式,比如高蛋白质饮食、生酮饮食等,以及一些减重手段如轻断食、间歇性禁食等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青少年、老人、孕妇及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及无自我控制能力人群,需要在专业医生及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目前,我院减重门诊与膳食科推出了系列减脂膳食,在诊疗过程中配合减重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科学运动是加分的方法:最近的一部电影《热辣滚烫》重新燃起了人们对运动减重的信心。俗话说“减肥七分靠吃,三分靠动”,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上适量的运动,对于减重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针对不同年龄人群, 应根据个性化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采取不同的运动方案。建议以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为主,可通过变换运动方式或采用高强度间歇运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运动收益。不过有基础疾病的人如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超重/肥胖患者应在专业医师和健身教练的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
药物是目前重要的减重手段: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经评估有明显胰岛素抵抗或其他相关代谢异常,可考虑用药。我国的指南建议: 成年人群当BMI≥28 kg/m2或BMI≥24kg/m2且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可通过抑制食欲、延迟胃排空等机制有效控制脂肪、碳水等高能量物质的摄入,还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肌肉等组织对能量的利用,对于“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的人群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辅助手段之一,同时还能显著改善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脂肪肝等代谢异常,体重达标后药物的维持治疗还可有效降低反弹的概率,但减重药物有其适应的人群和相应的不良反应,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针对重度肥胖或合并有肥胖并发症的患者,上述手段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手术是最后的“杀手锏”,但需外科医生严格把关手术适应症。对于青少年儿童肥胖来说,药物和代谢手术的应用会有很大的局限性,还是要从生活方式干预入手,帮助其建议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一审一校:朱永丽
二审二校:董先泽
三审三校:杨芝雄
核发:杨芝雄
相关知识
瘦子也可能患营养不良型肥胖?绿瘦:四肢纤瘦,肚子大尤需注意!
科学培育辣椒苗,是高产的第一步,快来跟老农学习多年育苗经验
长治市人民医院康复团队在省级健康科普比赛中斩获三项荣誉
【辟谣2024】关于减肥的“坑”您踩过几个?“科学减重宝典”助您健康享“瘦”
Cell子刊:肥胖竟还有益处?研究显示肥胖可增强抗病毒免疫
多燕瘦饮品 —— 解锁健康瘦身科学路径的神秘钥匙
科学与健康
花享瘦减肥效果怎样
女性肥胖,BIM=26
一家三口减重235斤!减重手术助力肥胖患者重获健康
网址: 【健康科普】肥胖可能跟这些有关,快来学习科学享“瘦”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59794.html
上一篇: 消痰健脾汤 春季瘦身推荐这五种中 |
下一篇: 资料:话剧《花事如期》剧目简介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