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介绍种植技术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萱草、援草、忘忧草、安神菜、川草、鹿葱、丹棘、疗愁等,日本人称之为绿葱茶。以花蕾供食,嫩叶也可作为蔬菜。
1.特征与特性
黄花菜为百合科萱草属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金针菜无明显的主根,由不定根组成,呈丛生状,分为肉质根和纤细根两类。在植株生长过程中,每年以短缩茎上发生长条形的肉质根4~6条。新生的肉质根外皮淡黄色,内部白色,贮藏着丰富的养分。纤细根着生于肉质根上,分权多而细长。纤细根为主要的吸收器官。根系主要分布在30~70厘米的土层内,深的可达130~170厘米。每年根系在不断枯死、发生和更新。
黄花菜的茎为短缩的根状茎,外皮黑褐色,内为白色,每年形成一节短茎。茎上着生叶丛和根系。叶自根状茎上发出成丛生状。每株有15~20片叶,叶片长60~100厘米,宽1.5~3厘米。叶片基部叶鞘相互包被呈扁平形的片状假茎。每年5~6月从叶丛抽出花墓,高出叶丛60~90厘米。每株一墓,墓粗0.3~0.6厘米。无限花序,每墓有花20~30朵健壮株可多达60~120朵。采收时的花蕾长10~12厘米,粗0.8~0.9厘米,花梗长0.3~0.4厘米。开花后一般不结实。果实为荫果,三棱形,内有种子10余粒,黑色,有光泽和不规则的棱角。
黄花菜地上部不耐寒,遇霜即枯死。地下根茎可耐一10℃以下的低温。春季5℃以上的旬平均温度幼芽即开始出土。叶片生长适宜温度为15~20℃,抽墓开花期适温是20~25℃。
对土壤、水肥的适应性很强,耐疼薄、耐干旱。在花墓生长期需水量较大,采蕾期若遇干旱,易落蕾。土壤肥沃,增施肥料,有利于高产。对光照的要求不严,较耐弱光。
2.种类与品种
黄花菜是百合科萱草属中可食用花蕾的几种栽培蔬菜的总称。该属中可以作为花蕾食用的有以下四种:黄花菜、北黄花菜、小黄花菜、萱草。我国栽培的品种约在50个以上,较著名的有:
(1)宿迁黄花菜 江苏宿迁县为我国黄花菜著名产区,栽培面积较大,历史悠久。其中大乌嘴为主栽品种。大乌嘴植株分兼较快,分株栽植经3~4年即进入盛产期。花墓粗壮,高120~150厘米。花蕾大,干制率高。一般6月上旬开始采摘花蕾,可持续50天。植株抗性强,亩产干花150公斤以上。
(2)邵东黄花菜 湖南邵东县是国内黄花菜著名产区,种植面积大、质量好,出口量占全国的一半左右。邵东黄花菜有27个品种,主栽品种是荆州花、茶子花等。
茶子花又称扫子花,占邵东黄花菜种植面积的一半多。叶片绿色,墓高125~135厘米,分枝数达6~8个,四周排列形如竹扫昂。花蕾长11厘米左右,质较柔软,花瓣较薄,色黄绿,加工干制后花淡黄色,商品质量高。该品种分藥力强,出苗早而且较迅速。6月中下旬开始采收,7月下旬到8月初结束,采收期40~50天。一般亩产125~150公斤。该品种易感锈病、叶枯病等病害,抗旱力弱,产量不稳定。
(3)大荔黄花菜 陕西大荔县是我国黄花菜的主要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每年还有出口任务。当地的主要品种是沙苑黄花菜。沙苑黄花菜植株生长势强,花墓高100~150厘米,每墓着生20~30个花蕾,花蕾淡金黄色,长约10~12厘米。6月上旬开始采摘,采收期40天,耐干旱,抗病虫,品质好。亩产100公斤左右。
(4)庆阳黄花菜 甘肃陇东地区庆阳县附近为我国黄花菜著名产区。面积大,还有出口任务。当地栽培的品种有湖南的四月花、茶子花、荆州花、长嘴子花,江苏的大乌嘴、陕西的沙苑黄花菜等。庆阳的线黄花和马连黄花品质优良,名列全国首位。
3.栽培技术
(1)繁殖技术 黄花菜的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切片繁殖、花墓腋芽繁殖、组织培养、种子繁殖等。
①分株繁殖 为黄花菜产区传统的繁殖方法。优点是投产快,只要培育管理得当,第二年就可有少量收获;遗传性稳定,不易产生变异。
②切片繁殖 切片繁殖既保持了营养繁殖的优点,又增加了繁殖系数,是较好的繁殖方法。
③花墓腋芽繁殖 在花蕾采收完毕后,当土壤湿度较大时,从花枝顶端及分枝处常能萌发出不定芽。④组织培养 利用黄花菜的花药、花墓、叶片等组织,在培养基中均可培养成新的植株。这种方法目前尚局限于实验室内,生产上尚无应用。⑤种子繁殖 利用部分黄花菜品种中的部分植株结的种子,先催芽,后在育苗床中育苗,一年后即可定植于大田。
(2)整地 黄花菜为多年生蔬菜,一经栽植可连续采收15~20年,因此,应慎重选地。
栽培地应选短期内不会有其它用途的地块,即有较长的栽培利用稳定性,防止今年栽培,明年又被征作它用,浪费人力物力。最好选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亩施腐熟的有机肥5000公斤,深翻30厘米以上,整平,按栽植行距开沟栽植。
(3)定植 黄花菜在一年中任何季节栽植都能成活。最适宜的季节为早秋和冬眠期。早秋为花蕾采摘完毕后到秋苗萌发前这个时期。栽后当年可发出秋苗,为来年分生出新的植株打好基础。冬眠期为秋苗霜后落叶苗凋萎时起,到翌年春苗萌发前,这时栽植由于地下部根群贮藏了大量营养,易于成活,当年还有一定产量。一般应用冬眠期春季定植的较多。
定植的方式很多,有丛植、宽行密植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宽窄行单株栽植:宽行距66~85厘米,窄行距50厘米,株距16~18厘米,每亩4000~9000株。
栽植时按行距挖30厘米深的定植沟,沟施腐熟的有机肥。栽时把根茎埋入土中10~12厘米,茎顶部离地表2~3厘米为宜。栽后覆土压实并浇透水。
(4)田间管理 早春黄花菜地应深中耕,以提高地温。萌发出苗后再浅中耕2~3次,抽墓后一般只拔草不再中耕。黄花菜每年必须施肥,一般分3次追施。
第一次是春苗肥。在春苗萌发前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公斤和尿素5~10公斤,撒入地中,中耕翻入,后浇水。第二次是催墓肥。在花墓抽生期亩施复合肥15~20公斤,促进抽墓和花蕾的形成。第三次是蕾肥。在开始采摘10天后,即将进入盛采期时,每亩施用复合肥10~15公斤,以促进花蕾的成蕾率,提高产量。有条件时,在秋苗萌发期再追一次肥,可促进分藥,以利来年产量。
黄花菜在春季萌发期要适当浇水,水分过多易发生病害,干旱则影响萌发,应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可在4月上旬浇头水。抽墓时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直到采收盛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采收快结束时逐渐减少浇水量,采收结束后尽量少浇水。土壤结冻前浇冻水。黄花菜在夏季采摘完后,行间土壤被人踩实,应于8月份深翻25~30厘米,以改善田间土壤通透性。
在黄花菜休眠期至春苗萌芽前,应进行培土工作。每亩撒细沙或肥沃的园土5000公斤,培于株丛周围,防止根茎外露,提高分藥力。
(5)更新复壮 黄花菜栽植年限太久后,地下根群密集,生活力显著衰退,产量降低、质量下降。此时应注意更新复壮。更新复壮的方法即为分株繁殖方法。在挖除种苗后,应及时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料。
(6)采收加工 当黄花菜花蕾长到充分长度、花蕾饱满、颜色黄绿、花苞上纹沟明显、蜜汁显著减少时为采收适期,应及时采摘。黄花菜的开花时间为17时以后,故采摘的最佳时间中午稍后。黄花菜采后应立即加工。否则花蕾会因摊放过久而失水裂嘴,也可能会开放而降低质量。
黄花菜的加工方法是:把清洗好的花蕾摆在筛盘上放入干燥器炉体内,在温度70~80℃的条件下保温15分钟,然后在60℃的温度条件下烘烤2小时即可。
(7)病虫害防治 黄花菜常发生的病害有:锈病、叶斑病、叶枯病、白绢病、褐斑病等,防治方法为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50%代森锌500~600倍液;或20%粉锈宁5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黄花菜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如下:人们在栽培中过分强调了黄花菜适应性强的特点,往往把栽培地安排在田头、地角等条件较差的地块。并且不注意浇水、施肥等管理,常以野生植物视之。这种做法的结果是黄花菜的单产很低。80年代初期国内黄花菜的每亩平均产量仅为35公斤。由此,人们有黄花菜单产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错觉,导致黄花菜栽培的积极性不高。加上黄花菜利用无性繁殖系数不高,扩大生产,特别是异地扩大生产有一定困难,导致了生产面积扩大迟缓。实际上,在正常良好的管理下,亩产可达到150~400公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关知识
黄花菜介绍种植技术
黄花菜种植管理技术
种植黄花菜水肥管理技术
黄花菜种植时间是几月份?黄花菜种植技术
黄花菜什么季节栽培,黄花菜种植方法介绍!
黄花菜高效种植技术要点
有机黄花菜种植技术.docx
黄花菜的种植技术
黄花菜种植,繁殖技术你了解多少,来看看黄花菜组织培养
黄花菜种苗繁育技术操作规程
网址: 黄花菜介绍种植技术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59045.html
上一篇: 黄花菜种植管理技术 |
下一篇: 黄花菜怎么种植?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