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任务2叶的认知及叶类中草药识别

任务2叶的认知及叶类中草药识别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15 09:45

1、任务 2 叶的认知及叶类中草药识别一、目标与任务1观察桃树嫩叶识别叶的组成2用术语描述各种不同的叶识别叶形、叶质、叶尖、叶基、叶缘、叶裂、叶表、叶脉。3观察各种带叶枝条识别叶序和单复叶。二、实践操作1观察桃树嫩叶取桃树嫩叶,判断叶子的完全组成有哪几个部分,分析叶片、托叶、叶柄的特点和作用。2区别单复叶观察校园围栏上的蔷薇枝叶,比较它与桃枝的区别,是否总是5或7片叶长在一起?弄清楚复叶的概念及单复叶的区别。观察校园周边至少 40 种植物的带叶枝条,如桃、南天竺、八角金盘、合欢、银杏、蔷薇、紫荆、连翘、红花酢浆草或半夏、迎春、五加(发财树或鹅掌柴)、柚或橘、女贞、玉兰、雪松(只需填叶序和叶形)、麦

2、冬或吉祥草、栀子、夹竹桃、乌桕、薄荷、枇杷、马尾松、厚朴、海金沙等。判断单复叶,如果确定是复叶,填表 1-4。表 1-4复叶类型序植物名叶序(复复叶类型小叶形状、数其他(如特殊气味、 颜色、毛号叶叶序)目(小于 10 的茸、叶轴特点等)才填)01如:蔷薇互生一回羽状复叶卵形, 5-9总叶柄上有两托叶3观察植物的叶,用术语描述观察校园周边至少 40 种植物的带叶枝条(同上), 判断单复叶, 如果确定是单叶,描述其叶片的形状、叶尖、叶基、叶缘、叶脉、叶质、叶表的特征。尤其要判断叶序,填表 1-5 (说明:不方便的可以不用填写,如雪松叶脉)。表1-5单叶须填序植物名叶序叶形叶脉(脉序)叶缘其它(特殊

3、的叶尖、 叶基、号(含叶表等)叶裂)01如:樟互生椭圆形离基三出网脉全缘薄革质、香三、知识链接叶着生在茎节上,常为绿色扁平体,含有大量叶绿体,具有向光性。叶是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养料的重要营养器官。同时叶表皮上含有大量气孔,是植物体内进行 气体交换 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的逆过程) 。另外,叶子能进行 蒸腾作用 ,是植物吸收与转运水分的一个主要原动力,能降低植物体和叶面温度(20时蒸发1g 水需 584 卡能量),随着蒸腾,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分布到各处。所以人们栽树时,由于树根系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为减少蒸腾,往往去除部分叶子。少数叶具有贮藏作用 如鳞叶类(贝母、 百合、洋葱);繁殖作用

4、 如肉质叶类 (秋海棠、 落地生根);吸收作用 如叶面施肥。(一)叶的组成及形态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图1-10)。同时具备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完全叶,如桃、梨、月季、桑等植物的叶。缺乏叶片、叶柄和托叶中任意一个或二个部分的叶则称为不完全叶,其中最为普遍的是不具托叶的叶,如丁香、女贞、连翘等植物的叶;还有些是同时缺少托叶和叶柄的叶,如石竹、龙胆、苦苣菜等植物的叶;缺少叶片的叶则较为少见,如台湾相思树除幼苗时期外,全树的叶不具叶片,都是由叶柄扩展而成。1叶片叶片是叶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为薄的绿色扁平体。叶片的顶端称叶端或叶尖,基部称 叶基,周边称 叶缘 ,贯穿于叶片

5、内部的维管束则为 叶脉 。(1)叶片的全形:图 1-10叶的组成叶片的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随植物种类而异,甚至在同一植株上有时也有差异。但一般同一种植物叶片的形状是比较稳定的,在分类学上常作为鉴别植物的依据。 叶片的形状主要有两种判断方法,一种是像什么就称为什么叶,如像心脏就称为心形叶,另一种是根据叶片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以及最宽部位的位置来确定 (图1-11)。图 1-11叶的形状依据常见植物叶片形状有以下几种(图1-12): 针形:叶细长如针,先端尖锐,如松、云杉等的叶。 线形:叶片扁平狭长,整个叶片的宽度大约相等,两侧叶缘近平行,又称条形或带形,如水稻、小麦、韭菜、麦冬等的叶。图 1-11

6、叶形的确定 披针形:叶片长约为宽的 3 4 倍,中下部最宽,向先端逐渐狭尖,如柳、桃等的叶。 椭圆形:叶片中部宽而两端较狭,两侧叶缘成弧形,如薄荷、樟、刺槐等的叶。 卵形:叶片下部圆阔,上部稍狭,如向日葵、桑等的叶。 心形:叶片上部稍狭,下部广阔,基部凹入成尖形,整个叶片似心脏,如细辛、紫荆等的叶。 肾形:叶片宽大于长,先端钝圆,基部凹入成钝形,整个叶片形似肾脏,如积雪草、冬葵、马蹄金等的叶。 圆形:叶片圆形,其长度与宽度近相等,叶端和叶基均是圆的,如虎耳草、莲等的叶。 菱形:叶片略呈等边斜方形,如菱、乌桕的叶。图 1-11 叶片的全形 盾形:不论叶形如何,叶柄着生于叶片背面的中央或边缘内,如

7、蓖麻、蝙蝠葛的叶。以上是叶片的几种基本形状,有一些植物的叶并不属于上述的其中一种类型,而是两种形状的综合,这样就必须用不同的术语予以描述,如宁夏枸杞的叶形为长椭圆状披针形。(2)叶尖的形状:常见的叶尖(也称为叶端)的形状有以下几种(图1-13): 渐尖:顶端成锐角延长,两边内弯,如何首乌、响叶杨的叶。 急尖:顶端成一锐角,两边平直,如荞麦、柳的叶。 钝形:叶端钝而不尖,或近圆形,如厚朴的叶。 截形:叶端平截而多少成一直线,如蚕豆、鹅掌楸的叶。 短尖:叶端具由中脉延伸而成的短锐尖头,又称凸尖,如锦鸡儿的叶。 骤尖:叶端骤然形成尖而硬的尖头,如虎杖、吴茱萸的叶。 微缺:叶端具浅凹缺,如苋、苜蓿的叶

8、。 倒心形:叶端具较深的尖形凹缺,两侧裂片圆形,如酢浆草的叶。图 1-13 叶端的形状( 3)叶基的形状 :主要的形状有楔形、渐狭、歪斜、截形等;此外,还有耳形、箭形、戟形、抱茎、穿茎等(图1-14)。楔形:叶基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两边较平直,叶片不下延至叶柄的叶基。渐狭:叶基下延,下凹且紧缩,并多少成为翼状之叶柄。截形:横过叶之底部具一几近平直的线,像是被截过一般,大部份三角形图 1-14 叶基的形状之叶子均具有此种叶基。歪斜:叶之最下部呈明显之不对称,例如榆属及朴树属植物叶基常为歪斜。箭形:叶基两侧的裂片尖锐而下垂,如慈菇、青牛胆的叶。戟形:叶基两侧的裂片短尖,尖端向叶片两侧外指,如菠菜、旋

9、花的叶。耳垂形:叶基两侧的裂片钝圆,下垂如耳,如白英、狗舌草的叶。抱茎:基部扩展,围绕茎部。很多单子叶植物如美人蕉的叶。盾形:叶柄着生在圆形叶身下表面的中央或近中央。如荷叶、灵芝等。(4)叶缘的形状:常见的叶缘有以下几种(图1-15 ): 全缘:叶片边缘完整,没有缺刻或齿, 女贞、夹竹桃、玉兰的叶。 波状:叶片边缘起伏如波浪形, 如茄、胡颓子的叶。 牙齿状: 叶缘具尖齿,齿端向外,齿的两边相等,如地榆、桑、金缕梅的叶。 锯齿状:叶缘具向前倾斜的尖齿,齿的两边不等,如茶、薄荷、月季的叶。重锯齿:大锯齿上有小锯齿,如日本晚樱的叶。 圆齿状:叶缘具钝圆 图 1-15 叶缘的形状形的齿,如锦葵、山毛榉

10、的叶。( 5)叶片的分裂叶片边缘裂开成较深的缺口,称为分裂。根据裂口的深度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图1-16 ,图1-17): 浅裂:裂口深度不及或约达整个叶片宽度的四分之一(如图中槭树叶为三出浅裂) 。 深裂:裂口深度超过整个叶片宽度的四分之一(如图中牵牛的叶为三出深裂)。 全裂:裂口深度几乎达到叶片的中脉或叶图1-16 叶片的分裂柄顶部(如图益母草的茎生叶为三出全裂)。叶的裂片通常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呈羽状排列的称羽状分裂 (如图蒲公英叶为倒向羽状深裂) ;呈掌状排列的称 掌状分裂 (如图蓖麻叶为掌状深裂) ;如果裂片为三个,则称 三出分裂 。有些植物的叶片具有大小深浅不规则的裂片,统称为 缺

11、刻 ,如菊叶。图 1-17 常见分裂的叶( 6)叶片的质地: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革质:叶片稍厚,比较坚韧,略似皮革,上面常有光泽,如枇杷、夹竹桃、樟等常绿木本植物的叶。草质:叶片薄而柔软,如薄荷、藿香、商陆等草本植物的叶。纸质:叶片薄而干燥粗糙,如桃、梅、无患子等木本落叶植物的叶。肉质:叶片肥厚多汁,如芦荟、马齿苋、景天等植物的叶。膜质:叶片薄而半透明,如半夏的叶。干膜质:叶片干薄而脆,不呈绿色,如麻黄的叶。( 7)叶脉:叶脉是叶片的维管束。位于叶片中央那条大而明显的脉,称中脉,中脉的分枝称侧脉,侧脉的分枝称细脉。叶脉在叶片上的分布方式,叫脉序,一般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图1-18):图 1-18

12、 叶脉的类型 网状脉: 具有明显的主脉,由主脉分出许多侧脉,侧脉再分出细脉,彼此连接成网状,是大多数 双子叶植物的脉序 。少数单子叶植物也具网状脉,如薯蓣,天南星,但叶脉末梢大多连接,没有游离脉梢,可区别于双子叶植物。网状脉又可分为:三出网脉:各一条次级主脉从中脉左右两边分出,看似有三条主脉,细脉呈网状,如樟科植物、枣等。离基三出脉是指次级主脉并非从叶基发出,而是离开基部一段后从中脉发出。羽状网脉:侧脉由中脉的两侧分出,呈羽状排列,细脉则仍呈网状,如枇杷、桃、李等植物的叶。掌状网脉:侧脉自中脉的基部分出,多条次级主脉,形如掌状,细脉仍连成网状,如蓖麻、南瓜、向日葵等植物的叶。平行脉: 叶脉多呈

13、平行或近于平行分布,是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脉序。平行脉又可分为:直出平行脉:中脉和侧脉自叶片基部发出,彼此平行,直达叶端,如水稻、小麦、麦冬等植物的叶。横出平行脉:侧脉自中脉两侧发出,彼此平行,直达叶缘,如芭蕉、美人蕉等植物的叶。弧状平行脉:中脉和侧脉自叶片基部发出,弧状纵行,直达叶端,如铃兰、玉竹、玉簪等植物的叶。射出平行脉:各叶脉自叶片基部射出呈扇形排列,如棕榈、蒲葵等植物的叶。 叉状脉: 叶脉为二叉分枝式,即一条叶脉分出大小相近的两条分枝,在同一叶上可以有好几级分枝,常见于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中的银杏亦具有这种脉序。2叶柄叶柄是叶片与茎枝相连接的部分,一般呈半圆柱形、类圆柱形或稍扁平,上面

14、常有沟槽,具有支持叶片的作用。有些植物的叶柄基部或叶柄全部扩大形成鞘状,称为叶鞘 。叶鞘部分或全部包裹着茎杆, 加强了茎的支持作用,并保护了茎的居间生长和叶腋内的幼芽,如前胡、当归、白芷等伞形科植物叶的叶鞘,是由叶柄基部扩大形成。淡竹叶、芦苇、小麦、姜、益智、 砂仁等禾本科及姜科植物叶的叶鞘,是由相当于叶柄的部位扩大形成的。禾本科植物的叶 除叶鞘外,在叶鞘与叶片相接处的腹面还有膜状的突起物,称为叶舌。叶舌能使叶片向外弯曲,使叶片可更多地接受阳光,同时可以防上水分和真菌、昆虫等进入叶鞘内。在叶舌的两旁,另有一对从叶片基部边缘延伸出来的突出物,称为叶耳。叶耳、叶舌的有无和大小及形状,常可作为识别禾

15、本科植物种的依据之一。某些植物的叶不具叶柄,叶片直接着生在茎上,称为无柄叶,如石竹叶。有些无柄叶的叶片基部包围在茎上,称抱茎叶,如苦苣菜叶。如果无柄叶的基部或对生无柄叶的基部彼此愈合,并被茎所贯穿,称为贯穿叶,如元宝草叶。3托叶托叶是叶柄基部的附属物,常成对着生于叶柄基部的两侧。托叶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托叶很大,呈叶片状,如豌豆、贴梗海棠等;有的托叶与叶柄愈合成翅状,如玫瑰、蔷薇、月季;有的托叶细小呈线状,如桑、梨;有的托叶变成卷须,如菝葜;有的托叶呈刺状,如刺槐;有的托叶其形状和大小与叶片几乎一样,只是托叶的腋内无腋芽,如茜草;有的托叶联合成鞘状,并包围于茎节的基部,称 托叶鞘 ,如何首乌、

16、虎杖等蓼科植物。(二)复叶一个叶柄上只着生一个叶片的叶称单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叶片的叶称复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总叶柄 ,其腋内有腋芽,总叶柄上着生叶片的轴状部分称轴,叶轴上着生的每个叶片称小叶 ,小叶有柄或无柄,其腋内无腋芽;小叶的柄,称小叶柄。从来源上看,复叶是由单叶的叶片分裂而成的,即当叶片的裂片深达主脉或叶基并具小叶柄时,便形成了复叶。1复叶的类型叶根据小叶的数目和在叶轴上排列的方式不同,可将复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图1-19):(1)羽状复叶叶轴长, 多数小叶在叶轴的两侧成羽状排列。若羽状复叶上小叶的数目为单数,图 1-19复叶的类型则称 奇(单)数羽状复叶,如槐、苦参、蔷薇的叶;

17、若羽状复叶上小叶的数目为双数,则称 偶数羽状复叶,如决明、落花生、皂荚的叶。若羽状复叶的叶轴上着生小叶,称为 一回羽状复叶,如月季、苦参的叶;若羽状复叶的叶轴作一次羽状分枝,合欢、云实、含羞草的叶;如果再作一次分枝,则为 三回或多回羽状复叶 ,如南天竹、苦楝、茴香等植物的叶。( 2)掌状复叶: 3 枚以上的小叶着生在极度缩短的叶轴上呈掌状排列,如人参、五加、七叶树等植物的叶。(3)三出复叶:叶轴上着生有3 枚小叶。如果3 枚小叶柄是等长的,则称为掌状三出复叶,如酢浆草、半夏、橡胶树的叶;如果顶端小叶柄较长,则称为羽状三出复叶 ,如大豆、胡枝子的叶。部分观点没有三出复叶的说法,掌状三出复叶称为掌

18、状复叶,小叶3 枚;羽状三出复叶称为羽状复叶,小叶3 枚。( 4)单身复叶: 总叶柄顶端只具一个叶片,总叶柄常作叶状或翼状,在柄端有关节与叶片相连,如酸橙、柑橘、柚等芸香科植物的叶。2单复叶的区别具单叶的小枝和羽状复叶之间有时易混淆,识别时首先要弄清叶轴和小枝的区别:第一,叶轴的先端没有顶芽,而小枝的先端有顶芽;第二,小叶的腋内没有腋芽,仅在总叶柄的腋内有,而小枝上每一单叶的腋内均有腋芽;第三,复叶上的小叶与叶轴成一平面,而小枝上的单叶与小枝常成一定角度;第四,复叶脱落叶时,整个复叶由总叶柄处脱落,或小叶先脱落,然后叶轴连同总叶柄一起脱落,而小枝一般不脱落,只有叶脱落。全裂单叶与复叶 也容易混

19、淆,识别时要注意,全裂与复叶只是程度上的差异,从叶缘的锯齿到分裂中的浅裂、深裂、全裂,再到复叶,是逐渐变化的过程。全裂叶的每个裂片没有分化出小叶柄,彼此还有些联系,而复叶的每个部分有了独立的小叶柄而成为小叶。(三)叶序叶在茎枝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常见的叶序有下列五种(图1-20 ):互生 :在茎的每一节上只生有一片叶子,各叶成螺旋状排列在茎上,如桃、桑、柳等植物的叶序。对于裸子植物节极为密集的互生情况,一般称为螺旋状着生。对生: 茎的每一节上有相对而生的两片叶子,如丁香、薄荷、石竹、龙胆等植的叶序。轮生: 茎的每一节上着生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叶子,排列成轮状,如夹竹桃、直立百部、轮叶沙参等植

20、物的叶序。簇生(丛生):两片以上的叶子着生在节间极度缩短的茎上,密集成簇状,如银杏、枸杞、落叶松等植物的叶序。基生: 有些植物的茎极为短缩,节间不明显,其叶如从根上生出而呈莲座状,称基生,如蒲公英、车前等。图1-20叶序的类型叶在茎枝上的排列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相邻两节的叶都不重叠,彼此呈相当的角度镶嵌着生,称为 叶镶嵌 。叶镶嵌使叶片不致相互遮盖,有利于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另外,叶的均匀排列也使茎的各侧受力均衡。叶镶嵌现象比较明显的有常春藤、爬山虎、烟草等。(四)叶的变态及异形叶性1叶的变态叶也和根、茎一样,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各种变态。常见的变态叶有下列几种:( 1)苞片生于花或花序下面的变态叶,称苞片。生在花序外围或下面的苞片称总苞片;生于花序中各花花柄上或花萼下的苞片称小苞片。苞片的形状多与普通叶不同,常较小, 绿色,但也有形大而呈各种颜色的,如鱼腥草花序下的总苞片呈白色花瓣状。( 2)鳞片叶的功能特化或退化成鳞片状,称为鳞叶。有的鳞叶肥厚肉质,能贮藏营养物质,如百合、贝母、洋葱等鳞茎上的肉质鳞叶;有的鳞叶成很薄的膜质,如麻黄的叶、姜、荸荠等根状茎、球茎上的鳞叶。木本植物冬芽外面紧密重叠的鳞片,也是由叶变成的鳞叶。( 3)叶卷须叶片或托叶变成

相关知识

任务2叶的认知及叶类中草药识别
螨类的识别及防治.ppt
螨类的识别和防治.ppt
螨类的识别与防治课件.ppt
{新}螨类的识别与防治.ppt
325种常见中草药识别应用彩色图鉴
400种中草药野外识别图鉴
手写数字识别原理:从感知到认知
【科普系列】认知电子战研究现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项目一园林植物昆虫识别技术.ppt

网址: 任务2叶的认知及叶类中草药识别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5663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书库 史记三家注 卷一百一十七司
下一篇: 闭上眼睛高清图片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