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一种蓟马分离装置

一种蓟马分离装置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14 05:38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蓟马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蓟马是缨翅目(thysanoptera)昆虫的统称,虫体微小、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严重。其多数为植食性害虫,以锉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汁液,在植物中隐蔽性强,对植物叶片、花、果实均能产生为害,同时部分蓟马还能传播植物病毒,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在研究蓟马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防控方法的过程中,从田间采集蓟马是不可或缺的一步。但是由于田间昆虫种类复杂,以紫花苜蓿田为例,在盛花期,蓟马、蚜虫、盲蝽、叶蝉、叶甲等害虫和瓢虫等天敌构成了丰富的昆虫生态群落,对蓟马的采集造成很大的困扰。如果在田间或带回实验室用毛笔或吸虫器将蓟马和其他昆虫分开,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同时还可能对蓟马造成损伤,影响后续的试验。
3.目前现有以电动吸虫器为主体的分吸捕捉小型昆虫的装置,可以同时收集多种小型昆虫,但此装置分离昆虫功能的实现要建立在“肉眼可分辨”的情况下,需要人为快速准确判别昆虫种类,之后通过转动不同储虫装置从而实现多种昆虫的分离收集。此装置虽然可以实现田间昆虫分离收集的目的,但其操作性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蓟马分离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现有装置分离蓟马,可操作性差且对收集的蓟马造成损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蓟马分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第一盒盖,所述第一盒盖可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开口处且可拆卸;
6.所述第一盒盖包括开关挡片、内凹过滤网以及固定所述开关挡片和所述内凹过滤网的第一盖环;所述内凹过滤网的开口固定在所述第一盖环的内壁,所述开关挡片固定在所述第一盖环上可开启和闭合,所述内凹过滤网孔径为80目。所述内凹过滤网用于将采集的蓟马过滤到所述装置主体内。
7.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主体为透明状圆柱形,所述第一盖环的形状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开口形状相同。
8.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内凹过滤网在所述装置主体纵向高度小于所述装置主体的高度。
9.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内凹过滤网在所述装置主体纵向高度为所述装置主体高度的1/2。
1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挡片在闭合时,可密封所述第一盖环的开口表面。
11.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盒盖,所述第二盒盖可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开口处且可拆卸,所述第二盖环的形状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开口形状相同。
12.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盒盖包括第二盖环和四周固定在所述第二盖环的
开口表面的透气网。
13.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透气网的孔径小于待采集的蓟马的体宽。
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蓟马分离装置,在第一盒盖中的开关挡片开启时将采集到的昆虫放入第一盒盖中,蓟马可以通过内凹过滤网过滤到装置主体内,其他体宽大于滤网的昆虫被内凹过滤网阻挡无法过滤到装置主体内,因此通过该蓟马分离和储存装置就能够使得蓟马与其他昆虫进行分离,极大地减少人工分离时间,同时避免对昆虫的损伤,提高蓟马收集的效率。
1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1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8.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蓟马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装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蓟马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23.各图部件说明如下:
24.1.装置主体;2.第一盒盖;2.1.内凹过滤网;2.2.第一盖环;2.3.开关挡片;3.第二盒盖;3.1.透气网;3.2.第二盖环。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7.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蓟马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蓟马分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第一盒盖2,所述第一盒盖2可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1的开口处且可拆卸;第一盒盖2包括开关挡片2.3、内凹过滤网2.1以及固定所述开关挡片2.3和所述内凹过滤网2.1的第一盖环2.2;所述内凹过滤网2.1的开口固定在所述第一盖环2.2的内壁,所述开关挡片2.3固定在所述第一盖环2.2上可开启和闭合,所述内凹过滤网用于将采集的蓟马过滤到所述装置主体内。
28.内凹过滤网的孔径根据蓟马的体宽进行选择。蓟马的体宽通常为100-150μm,因
此,内凹过滤网孔径可以为80目。在该孔径下,蓟马可以通过内凹过滤网2.1,进入装置主体1,而其他体型大于蓟马的昆虫则被挡在内凹过滤网之上。仅通过该蓟马分离装置就能够使得蓟马与其他昆虫进行分离,同时避免对蓟马的损伤,提高蓟马收集的效率。当然,还可以通过调整内凹过滤网的孔径分离其他昆虫。
29.下面对蓟马分离装置中的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30.本实用新型中蓟马分离装置,在第一盒盖中的开关挡片开启时将采集到的昆虫放入第一盒盖中,并通过内凹过滤网将待收集的蓟马过滤到装置主体内。
31.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盒盖2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盒盖2包括第一盖环2.2和内凹过滤网2.1,其中第一盖环与图3中的装置主体固定,固定方式可以包括螺纹旋转固定、卡接固定等,本实施例不对第一盒盖和装置主体的固定方式进行限定。
32.装置主体为透明状圆柱形,所述第一盖环和第二盖环的形状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开口形状相同。
33.装置主体为透明状是为了采集者方便观察装置主体内采集蓟马的情况。设计为圆柱形是为了方便实验时取用蓟马与第一盒盖的固定安装以及方便携带等。
34.为了使得蓟马与田间其他昆虫进行分离,内凹过滤网的孔径大于待采集的蓟马的体宽,这样采集蓟马后,蓟马可以通过内凹过滤网过滤到装置主体内,而其他大于过滤网孔径的未被过滤的昆虫会留在内凹过滤网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蓟马为例,内凹过滤网2.1孔径规格为178μm(80目)略大于蓟马体宽100-150μm。利用蓟马体型小,活动能力强等生物学特性:当其接触到第一盒盖会及时通过内凹滤网进入到装置主体内部,而其他体型较大昆虫被阻挡在外,从而有效解决田间蓟马难分离的问题。
35.内凹过滤网在所述装置主体纵向高度小于所述装置主体的高度。这样方便分离后的蓟马在装置主体内有空间,也使得装置主体内能存放一定量的蓟马。优选的内凹过滤网在所述装置主体纵向高度为所述装置主体高度的1/2。如果内凹过滤网在装置主体纵向高度过矮,使得采集昆虫采集次数增多,总是开启和关闭开关挡片,影响采集蓟马的效率。
36.在田间蓟马采集分离过程中,随着装置内蓟马密度的增加,有部分蓟马沿着内壁向外逃逸,本设计中第一盒盖顶部的半活动开关挡片可简单有效地解决此问题。为了避免采集后的昆虫爬出采集装置,开关挡片在闭合时,可密封所述第一盖环的开口表面。开关挡片与第一盖环可以单点固定也可以两点固定,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本实施例不对其固定方式进行限定。另外该开关挡片也可以为网状,网状外圈会设置有方便开启和关闭的圈套,如为网状外圈,则网孔的大小要小于蓟马的体宽,避免采集后的蓟马还未被分离至装置主体内时就发生逃逸的可能性。
37.在采集蓟马完毕且收集一定量的蓟马后,第一盒盖上的开关挡片还会开启和关闭,以及内凹过滤网内还存在其他采集的昆虫,不方便蓟马的运输,因此为了方便运输,图4是示出另一蓟马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蓟马分离装置实现了采集蓟马后的便捷运输。
38.蓟马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盒盖3,所述第二盒盖3可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开口处且可拆卸。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盒盖3包括第二盖环3.2和四周固定在所述第二盖环3.2的开口表面的透气网3.1。其中,透气网3.1的孔径小于蓟马的体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蓟马爬出蓟马储存装置外部。设置透气网3.1是为了方便蓟马不在密闭环境中,保障了蓟马的存
活率。
39.上述实施例中的蓟马分离装置具有收集、分离、储存和运输的功能。其中第一盒盖具有分离蓟马的作用。第二盒盖与装置主体固定实现了蓟马储存及运输的作用。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蓟马分离和储存装置制作所用的材料种类少,且都是实验室常规必备的物品,容易取材,制作过程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4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利用蓟马分离装置分离和储存蓟马的方法。其中,分离和储存蓟马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2.601、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盖装第一盒盖,通过所述开关挡片的开启与关闭,将采集的昆虫收集到所述内凹过滤网内,以通过所述内凹过滤网将蓟马过滤到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
43.602、重复采集昆虫和过滤蓟马的步骤,在收集所述蓟马结束后,取下所述第一盒盖;以及
44.603、在装有所述蓟马的所述装置主体上盖装所述第二盒盖。
45.通过该方法实现了蓟马的收集、分离、储存和运输,在执行蓟马的采集过程中,极大地减少人为分离蓟马的时间,同时也不会对蓟马有损伤,提高获取蓟马的效率。
46.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蓟马分离装置以及通过该装置分离和储存蓟马的方法进行说明。
47.实施例一:紫花苜蓿田间蓟马分离装置,分离和储存蓟马的方法应用
48.以实际操作蓟马分离和储存过程为例,对分离和储存蓟马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上述蓟马分离装置的规格尺寸可以为:装置主体1塑料筒底面直径为10cm,高为14.5cm,厚度为1.5mm,塑料筒开口处内径为9cm;第一盒盖2表面第一盖环2.2圆孔直径7cm,外表面开关挡片(半固定的圆形活动塑料片)直径8cm,厚度1.5mm,固定于内表面用于过滤的圆形尼龙网即内凹过滤网2.1直径22cm,孔径规格为178μm(80目)略大于蓟马体宽100-150μm;第二盒盖3即储存盒盖中第二盖环3.2表面圆孔直径7cm,透气网(圆形尼龙网)直径8cm,孔径规格为48μm(300目)。
49.分离及储存蓟马的步骤如下:
50.步骤一:在装置主体1上取下第二盒盖2。为了吸收植物组织产生的水汽,在装置主体1内壁和底部分别垫一层吸水纸。采集紫花苜蓿的叶片、花等幼嫩组织,装至装置主体1容积的约2/5处,作为蓟马的食物来源以及栖身场所。
51.步骤二:盖上第一盒盖2,打开顶部开关挡片2.3(可以为塑料挡片)。使用a4纸作为初级采集容器,将植物上的蓟马拍打到a4纸上,适当卷曲a4纸,迅速用毛笔将蓟马连同其他昆虫一并扫入第一盒盖内,盖上开关挡片。由于蓟马体型较小,能快速通过80目滤网,进入装置内取食植物,其他昆虫则被挡在内凹过滤网2.1之上。多次收集后,取下第一盒盖,弃去其他昆虫,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收集结束。
52.步骤三:取下第一盒盖2,换上第二盒盖3,将蓟马分离和储存装置平卧放入收纳箱或塑料袋中带回实验室。
53.在上述步骤一中塑料装置中放置植物组织极易产生大量水汽,导致蓟马溺亡。本装置顶部有透气尼龙网,装置主体放有吸水纸,可及时排出或吸收装置内水汽,从而减少蓟马的死亡。吸水纸的布置简单实用,同时也避免了在装置主体安置大面积透气网,使装置更
坚固,可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54.实施例二:蓟马的不同收集方法效率比较
55.采用现有方法人工分离蓟马和采用本装置采集分离蓟马,通过统计采集到的蓟马数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效率,结果如表1所示。在紫花苜蓿田间进行收集分离蓟马实验时,分别在10min,20min,30min统计所获取蓟马数量,结果均为本采集分离装置获蓟马数量远大于人工毛笔挑选,使用本装置和传统的人工蓟马分离采集方式相比,工作效率为后者的300%以上。本装置构造简单,操作简便,工作状态和储存状态的转换简单快捷。本实施例中的蓟马分离和储存装置的分离蓟马的方法能长时间保持稳定和持久的采集效果和采集效率。
56.表1相同时间内使用不同方法采集的蓟马数量对比
[0057][0058]
基于以上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的蓟马分离装置和利用该蓟马分离装置分离和储存蓟马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0059]
(1)解决了田间蓟马采集时难分离的问题。
[0060]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凹过滤网将蓟马过滤至装置主体内,无需人工挑选。使用80目内凹过滤网设计,利用蓟马体型小,活动能力强等生物学特性。当其接触到第一盒盖会迅速通过内凹滤网进入到装置主体内部,而其他体型较大昆虫被阻挡在外,从而有效解决田间蓟马难分离的问题。
[0061]
(2)防止蓟马在采集过程中逃逸。
[0062]
在田间蓟马采集过程中,随着装置内蓟马密度的增加,有部分蓟马沿着内壁向外逃逸,本设计中第一盒盖顶部的半活动开关挡片可简单有效地解决此问题。
[0063]
(3)解决塑料采集装置易积水的问题。
[0064]
塑料装置中放置植物组织极易产生大量水汽,导致蓟马溺亡。本装置顶部有透气尼龙网,装置主体放有吸水纸,可及时排出或吸收装置内水汽,从而减少蓟马的死亡。吸水纸的布置简单实用,同时也避免了在装置主体安置大面积透气网,使装置更坚固,可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65]
(4)采集效率高。
[0066]
本装置构造简单,操作简便,工作状态和储存状态的转换简单快捷。使用本装置和传统的人工蓟马分离采集方式相比,工作效率为后者的300%以上。
[0067]
(5)材料简单、成本低廉。
[0068]
制作所用的材料种类少,且都是实验室常规必备的物品,容易取材,制作过程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0069]
(6)便于运输
[0070]
为了便于运输,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二盒盖,将蓟马分离装置平卧放入收
纳箱或塑料袋中带回实验室,方便了采集后的蓟马的运输。
[0071]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实用新型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0072]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相关知识

一种蓟马分离装置
一种蓟马的收集装置.pdf
一种对西花蓟马进行毒性测定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适用于西花蓟马采集、饲养及长途运输为一体的多功能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一种收集锉吸式口器昆虫西花蓟马水状唾液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对西花蓟马进行胃毒和触杀毒性测定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一种适用于西花蓟马采集、饲养及长途运输为一体的多功能装置及方法.pdf
蓟马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高效测定西花蓟马生物活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蓟马防治方法及杀虫配方工艺技术

网址: 一种蓟马分离装置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5176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一种对西花蓟马进行毒性测定的装置
下一篇: 一种蓟马的收集装置.pdf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