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谱写非遗“乐章”
张若渔打造乡村文化产业
本报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李臻
开栏语:岭南乡野间,青春力量正悄然重塑乡村新貌。“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吹响以来,一批青年才俊扎根于此,以智慧和汗水浇灌乡村振兴之花。他们之中,有毅然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果;有科技助农的“新知青”,凭借先进的数字技术,全力推动农产品智慧农业的蓬勃发展;有文化传承的守艺人,让非遗技艺重焕生机;更有扎根基层的“兴乡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托举梦想。
本报本期起开设“青年作答‘百千万’”专栏,记录这些乡村振兴践行者的奋斗故事。一同见证,新时代青年如何在广袤田野间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答卷。
在从化区罗洞工匠小镇,来自四川的“00后”青年张若渔,正专注地演奏着石磬,那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穿越千年时光,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从香港中文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毕业的她,怀揣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创新的使命感,以学术为笔、岭南非遗为墨,在乡村振兴画卷上绘就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动图景。
琴音筑梦的文化初心
张若渔自幼浸润在民乐与现代音乐交融的艺术氛围中,在她的手中,既能让钢琴黑白键如灵动精灵般欢快跳跃,奏响活泼的旋律;也可让陶埙那清越悠扬的回响,似山间潺潺溪流,淌过心间,留下无尽的悠然韵味。
这位掌握现代乐器和传统乐器的“音乐才女”,求学时便开始思考:如何让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绽放耀眼的光芒。
怀揣着这份深沉且炽热的叩问,毕业后的张若渔毅然决然地选择扎根从化,投身于文化传承与健康事业。城市规划思维赋予她远见与规划力,艺术情怀则带来细腻感知与创造力。二者的相互交融,共同为罗湖工匠小镇打造出兼具古朴韵味与现代需求的建筑空间,实现古老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非遗创新的跨界实践
在产学研协同发展浪潮中,张若渔以开拓者的姿态参与构建了校企合作基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秉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创新探索的精神,她创办了以“四季节气”为主题的非遗工坊。在这里,古老的传统智慧如灵动的音符,巧妙地融入现代生活的旋律与商业模式的节奏之中,奏响了一曲传统与现代和谐共鸣的华美乐章。
在工艺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转化工作上,张若渔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创新能力,成功孵化多个非遗市场化项目。此外,她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西部旅游》、中国知网等平台发表了《从产品和营销角度谈金沙遗址文创产品发展现状》等论文,为行业发展提供独到见解。
与此同时,张若渔心系基层居民,倾听社区需求,持之以恒地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将艺术的滋养带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让那些曾深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古老技艺,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学思践悟的青年答卷
在参加“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千人创客(广州、湛江、清远、肇庆)片区标杆班后,张若渔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基础设施改善,更需要产业的蓬勃活化、文化的繁荣复兴以及治理的全面提升。
“站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起点,我深知厚积薄发、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我会珍惜每次学习交流机会,带着社区服务感悟、非遗活化经验、跨界融合思考,虚心向前辈同行学习,精进本领。”张若渔表示,“未来,我立志将所学所长所创,探索特色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新道路,争做文化传承创新先锋。”
相关知识
【乡村开新局 振兴谋新篇】草莓映红致富路 谱写乡村振兴“甜美”乐章
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成果
梁祝故里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非遗
漳州南靖:“三部曲”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
赏花专列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青州市弥河镇党建引领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化产业:为振兴路上的乡村留住乡愁
小小太阳花传承非遗文化
推进非遗相关立法 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网址: 为乡村振兴谱写非遗“乐章”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51648.html
上一篇: 端午节的传统与现代有哪些融合?一 |
下一篇: 结合市场需求,切实推动产学研用深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