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质疑不差钱的北矿检测通过与既是供应商又是前三大客户的控股股东
北矿检测要上市?这五大疑点不掰开,散户的钱怕是要打水漂!
最近北交所的IPO名单里,有个叫北矿检测(873694)的公司挺显眼——实控人是国务院国资委,挂着“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头衔,业绩逐年增长,毛利率比同行高出一大截。可仔细扒拉扒拉它的招股书,这哪是“优质标的”?分明是带着一身“毛病”来闯关的。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家公司到底藏着多少“雷”。
一、实控人是国资委又怎样?控股股东当“双料供应商”,独立性成谜
北矿检测的大股东是矿冶科技集团,持股87.64%,实控人直接是国务院国资委。按理说,背靠国资背景,公司该更规范才是,可偏偏在“独立性”上栽了跟头——控股股东不仅是它的大客户,还是第一大供应商,这关系比“夫妻店”还紧密。
先看销售端:2022年到2024年,矿冶集团分别是公司第一大、第一大、第三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6.23%、5.09%、2.79%。2024年突然从第一降到第三,难不成是公司怕关联交易太显眼,故意“调整”了客户排名?再看招股书的解释:“矿冶集团是我国矿冶领域的研究机构,我们为其提供检测服务有合理性。”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检测服务又不是“独家生意”,凭啥非要找控股股东做?更关键的是,2022年之前,双方关联交易还包括原材料、劳保品采购,后来改成安环、燃料动力,这操作像极了“拆东墙补西墙”——把明显的利益输送包装成“必要合作”。
再看采购端:矿冶集团连续三年都是公司第一大供应商,2022年采购占比高达37.28%,2024年才降到13.06%。也就是说,公司近三分之一的采购款,都打给了自己的“亲爹”。这种“你卖我检测服务,我卖你设备耗材”的循环,到底是正常商业行为,还是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北交所首轮问询已经直戳痛点:“是否独立于控股股东?”可公司的回答避重就轻,只说“交易公允”,却拿不出具体证据——这独立性,怕不是“纸糊的”。
二、3%的市场份额也敢称“领先”?业绩增长全靠关联方输血?
北矿检测在招股书里反复强调自己是“国内有色金属检验检测领域排名第一”的企业,依据是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的数据:2021到2023年市场占有率3.01%、2.72%、3.04%。可“3%”这个数字,到底算“领先”还是“垫底”?
要知道,有色金属检测行业头部效应明显,华测检测、国检集团这些上市公司,市场份额远高于3%。就算北矿检测在细分领域“小而美”,3%的市场份额也撑不起“领先”的说法。更可疑的是,它的业绩增长几乎全靠关联方“输血”——2022年营收9174万,2023年1.1亿,2024年1.48亿,增速看着不错,但其中有多少是来自控股股东的“照顾”?
更扎心的是,公司自己也承认“客户集中度低”,2024年前五大客户里,除了控股股东,其他都是“非关联方”。可问题来了:如果离开了控股股东的“支持”,它的真实市场竞争力到底行不行?毕竟,检测机构的口碑靠的是技术和服务,不是“父子关系”。要是哪天控股股东减少采购,它的业绩会不会像被抽走梯子的“青蛙”,直接摔下来?
三、毛利率比同行高16%?销售费用率低到离谱,这账算得明白吗?
北矿检测最“亮眼”的数据,是它的毛利率——2022到2024年分别为62.65%、64.69%、61.43%,比同行(华测检测、钢研纳克等6家公司)的平均数高出16个百分点。公司解释:“我们做的是有色金属矿产检测,和同行领域不同,毛利率自然高。”可这话说得轻巧——检测行业的毛利率,核心拼的是技术壁垒和成本控制,要是“领域不同”就能解释,那所有细分领域的公司都能说自己“毛利率高”,这行业还有没有标准了?
再看销售费用率,更是离谱到“反常识”:2022到2024年,同行平均销售费用率11.6%、12.67%、13.44%,北矿检测只有1.78%、1.96%、1.25%,低到不到同行的10%。公司说:“我们靠业内知名度接业务,销售团队小,所以费用低。”可问题是,一个靠“知名度”的检测机构,销售团队只有3-4个人(2022年4人,2023年3人,2024年4人),怎么拓展新客户?难道客户都是“主动找上门”的?
更讽刺的是,公司2024年营收增长34%(从1.1亿到1.48亿),销售费用率反而更低(1.25%)。这要么说明它的“知名度”是吹出来的,要么说明它的收入增长根本不依赖市场拓展,而是靠关联方“喂饭”。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模式,到底是“效率高”,还是“数据注水”?
四、三年分红3000万,财务费用年年为负,上市募资1.78亿为哪般?
北矿检测的“不差钱”,在招股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2022到2024年,三年累计分红3040万,相当于把近10%的净利润分给了股东;更绝的是,每年的财务费用都是负数——2022年-51万,2023年-125万,2024年-176万。这说明什么?公司账上根本不缺钱,甚至还能“倒贴”利息。
可就是这么个“不差钱”的公司,这次IPO要募资1.78亿,其中3621万用来“补充流动资金”,剩下的1.4亿投“先进检测仪器研发基地及检测能力建设项目”。这就奇怪了:既然账上钱够花,为什么还要上市?难道是“不差钱”,但想“圈更多钱”?
更值得警惕的是,它的“研发需求”是否真实。公司说要做“先进检测仪器研发”,可它的毛利率已经高到离谱,如果真有技术瓶颈,早该在研发上多砸钱了。可2022到2024年,它的研发费用率分别是8.1%、7.8%、7.3%,不仅没增长,还在下降。这哪是“搞研发”,分明是“上市圈钱”的借口。
五、北交所上市标准是“橡皮筋”?北矿检测的“完美数据”藏不住了
北矿检测选了北交所的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2亿,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不低于1500万且加权平均ROE平均不低于8%。”表面看,它完全符合:2023、2024年扣非净利润4166万、5063万,远超1500万;ROE(净资产收益率)也没问题。可问题在于,它的“完美数据”是不是为了“刚好达标”而刻意调整的?
比如,它的营收增长集中在下半年(2024年四季度营收占全年35%),毛利率波动和同行趋势相反(2024年同行毛利率回升,它却微降),这些“巧合”到底是“业务特性”,还是“人为调节”?更关键的是,关联交易占比虽然下降,但金额依然不小(2024年关联销售2400万,关联采购1900万),这些交易是否经过公允定价?审计机构有没有“放水”?
结语:带病上市的“国企光环”,挡不住投资者的眼睛
北矿检测的故事很“精彩”:国资背景、专精特新标签、逐年增长的业绩、漂亮的财务数据……可剥开这些“糖衣”,里面全是关联交易的漏洞、市场地位的虚浮、毛利率的异常、销售费用的蹊跷,以及“不差钱却上市”的矛盾。
作为投资者,咱们得明白:国企背景不是“免死金牌”,专精特新不是“业绩保证书”。当一家公司的独立性存疑、数据漂亮得不合常理、募资动机不明时,再高的“光环”也得打个问号。
北矿检测的IPO,到底是“真材实料”的优质企业上市,还是“带病闯关”的资本游戏?
相关知识
赤峰黄金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 控股股东质押所持78.98%的股份
丰乐种业拟向控股股东定增募资不超10.89亿元
梅花生物业绩下滑、控股股东被公诉,股价为何逆势上涨?
梅花生物:控股股东孟庆山被提起公诉
随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本级湖北省食用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旭升集团明日起停牌 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
“以药换矿”火速被问询,赤天化高价置入关联方煤矿资产,采矿权溢价超400%
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质押的公告
西红柿简介,既是蔬菜又是水果
山东黄金花8.6亿资金买大桥金矿了,也不多花200多万做上市公司刚泰1的控股股东
网址: 强烈质疑不差钱的北矿检测通过与既是供应商又是前三大客户的控股股东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44136.html
上一篇: 宁波地区汽车配件行业IATF16 |
下一篇: 《2023 认证机构高质量发展报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