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名称的由来
“牡丹”这一名称的出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
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花王”,花硕大而艳丽,雍容华贵,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牡丹源于我国。
最早载于东汉早期的武威医简。
后来在大约在汉代1932年的《柏乡县志》曾记载刘秀曾躲入弥陀寺的牡丹花间,避掉王莽大将王朗军的追兵,刘秀称帝后,遂赐名“汉牡丹”。
唐时已有栽培。
武则天登基后,由其故乡将牡丹移至长安。此后,便在长安城兴盛起来。
传说一个雪花飞舞的冬日,武则天想让百花同时开放,于是写下了“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需连夜发,莫待晓风催”的诏书,百花不敢违命,只得开放,唯独牡丹纹丝不动。武则天恼羞成怒,把牡丹贬至洛阳。谁知到洛阳后,牡丹竞相怒放,武则天下令烧死牡丹,但没想到,牡丹反而越烧越红,越烧越艳,从此“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代,洛阳牡丹称雄于世。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这就是牡丹名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