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玉米缺素症及补救措施

玉米缺素症及补救措施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10 01:26






四、缺锌症

前期缺锌表现为新叶下半部呈淡黄色至白色,俗称花叶条纹病、白条干叶病。苗期表现为新芽白色,由叶片基部向顶端扩展,严重时白化斑块变宽,整株失绿成白苗。拔节后,病叶中脉两侧出现黄白条斑,呈宽而白的斑块,病叶遇风容易撕裂。病株节间缩短、矮化,有时出现叶枕错位现象;抽雄、吐丝延迟,有的不能抽穗,有的能抽穗但果穗发育不良。


当磷肥施用量大以及施用氮肥过多,会导致土壤有效锌不足。土壤pH高、温度低、湿度大、有机质含量低的田块也易造成缺锌。补救措施:①施用锌肥,作为基肥或追肥,一般每亩施入硫酸锌1~2kg。②在拔节期,叶面喷施0.1%~0.2%硫酸锌或氯化锌水溶液2~3次,每次间隔10~15d,可缓解症状。

五、缺硼症

前期缺硼,幼苗展开困难,叶组织遭到破坏,叶脉间呈现白色宽条纹嫩叶叶脉间出现不规则白色斑点,各斑点可融合成白色条纹,根部变粗、变脆;严重时节间伸长受抑制或不能抽雄或吐丝、籽粒授粉不良,穗短、粒少。开花期缺硼,雄穗不易抽出,雄花退化,雌穗也不能正常发育,甚至会形成空秆;果穗籽粒行列弯曲不齐,结实率低,穗顶部变黑。

有机质含量少、沙性土、保肥保水性差的土壤中长期干旱也易诱发缺硼。补救措施:①施用硼肥,作为基肥一般每亩施入硼砂0.5kg,与有机肥混施效果更好。②叶面喷肥0.1%~0.2%的硼砂溶液,在苗期、拔节期各喷1次,间隔10d左右。③遇旱及时浇水。

六、缺锰症

幼叶的脉间组织逐渐变黄,但叶脉及其附近部分仍保持绿色,因而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叶片弯曲、下垂,根系较细、长而白。严重时,叶片会出现黑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pH低、沙性土、降水量多的土壤易诱发植株缺锰。补救措施:①以硫酸锰作为基肥或追肥,每亩施1~2kg②叶面喷0501%的硫西交锰溶液,每次间隔5-7d.连喷2次.在凿期、拔节期各喷1次。

七、缺铜症

叶片刚伸出就黄化,叶片失绿变成灰色,上部叶片或嫩叶发黄、叶尖卷缩、叶边不齐,叶片卷曲、反转;幼叶易萎蔫,老叶易在叶舌处弯曲或折断,果穗发育不正常。一般土壤pH高的土壤,铜的有效性降低;氮肥施用过多,也会引起植株缺铜。补救措施:①每亩施用硫酸铜1~2kg,施用效果可维持1~2年。②叶面喷施0.1%硫酸铜溶液,在苗期和拔节期各喷1次。

八、缺铁症

叶绿素形成受到抑制,幼叶叶片脉间失绿且呈条纹花叶,心叶表现明显,严重时整个叶片失绿发白,更严重时心叶不出,植株生长不良、矮缩,生育延迟,有的甚至不能抽穗。在石灰性土壤中,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易缺铁;土壤中磷、锌、锰、铜含量过高,钾含量过低,使用硝态氮肥,均会加重土壤缺铁。补救措施:①每亩底施5~10kg硫酸亚铁,混合有机肥使用效果更好。②用0.1%~0.5%硫酸亚铁或0.5%氨基酸铁溶液进行叶面喷洒,连喷1~2次。

九、缺硫症

植株矮化,叶发黄,植株体色褪绿后呈淡绿色或黄绿色,新叶发病重于老叶,叶片变薄,成熟期延迟。在pH低、沙性土、有机质含量低的干旱土壤,易发生缺硫现象。补救措施:施用硫酸钾、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亚铁等肥料。

十、缺钙症

植株生长不良,呈轻微黄绿色,矮化,心叶不能伸展,有的叶尖黏合在一起呈梯状,心叶叶尖及叶片前段叶缘焦枯,出现不规则齿状缺裂。补救措施:①增施农家肥或钙肥,提高土壤中可吸收钙的含量,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或熟石灰等肥料。②叶面喷施0.5%的氯化钙溶液或0.5%过磷酸钙溶液。


十一、缺镁症

镁不足时,下位叶先是叶尖前端脉间失绿,并逐渐向叶基部扩展,叶脉仍绿,呈现黄绿色相间的条纹,严重后叶缘出现显著紫红色。缺镁症大多在生育后期发生,易与叶片生理衰老混淆,但衰老叶片为全叶均匀发黄,而缺镁则是脉绿肉黄。补救措施:施用镁肥,每亩施用纯镁18~22.5kg,酸性土壤施用碳酸镁,碱性土壤施用硫酸镁。

来源:种业商务网摘自张守林等主编《玉米栽培与植保技术精编》

相关知识

玉米缺素症及补救措施
玉米缺素症及补救措施(二)
茄子缺素症及其补救措施
棉花缺素症的补救措施
棉花缺素症的表现及补救措施
2021年棉花缺素症的表现及补救措施
果树缺素症的识别与补救措施.pdf
小麦缺素症的识别与补救措施
花卉缺素症的诊断及防治
玉米缺素症的防治方法

网址: 玉米缺素症及补救措施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3530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缺素症2:如何诊断缺素和区分
下一篇: 叶片发黄,是缺素还是病害?80%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