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
单元九 免疫学基础 微生物学基础 超敏反应概述 八、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概念:✔又称变态反应(allergy),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次接触相 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它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异种动物血清、 微生物、寄生虫等;也可以是半抗原,如青霉素等药物及多糖等; 超敏反应分类: 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 八、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特点: ✔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 ✔发生快,消退快; ✔常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几乎不发生严重组织损伤; ✔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变应原: ✔呼吸道:花粉、尘螨、霉菌等; ✔消化道:鱼、虾、肉、蛋、牛等; ✔皮肤:昆虫的毒素、化学物质等; ✔肌肉、静脉:化学药物及异种动物血清等。 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 八、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由lgG或l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 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引起Ⅱ型超敏反应的抗原(病应原): 细胞固有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如 ABO血型抗原、Rh抗原、HLA和血小板; 共同抗原如链球菌胞壁多糖抗原与心脏瓣膜、关节组织之间的共同抗原; 变性的自身抗原感染或理化因素作用下,导致自身细胞或组织抗原物质的变性; 外来抗原如某些化学制剂(半抗原)与机体细胞或蛋白质结合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 八、超敏反应 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症;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5、肺出血肾炎综合症; 6、甲状腺功能亢进(ⅡI型反应的特殊表现); Ⅱ型超敏反应造成细胞损伤的各种方式: 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 八、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血液循环中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IgG、IgM类)结合形成可溶性的免 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沉积于组织,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 胞等其它细胞的参与下,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过程; 抗原:✔内源性抗原:如变性lgG,核抗原; ✔外源性抗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生物制剂(如抗毒素血清)、药物等; 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抗体→免疫复合物→易被吞噬细胞清除; ✔可溶性抗原+抗体→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小)→吞噬清除或肾小球基底膜滤出; ✔可溶性抗原+抗体→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中)→组织内沉积。 常见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 八、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 八、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是效应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引起的以单 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其特点是:炎症反应较慢, 通常在接触抗原后24~72h出现炎症反应,炎症消失也慢;与抗体和补体无关, 而与效应T细胞和炎症细胞因子参与致病有关; 抗原:胞内寄生菌、病毒、和化学物质等。抗原经抗原提呈细胞(APC)摄取加工处理成抗原
相关知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件.ppt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医学免疫学绪论.ppt
9免疫学基本原理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卫校病原生物与免疫第三章免疫学基础.ppt
[生物学]第十章 免疫学基础.ppt
植物免疫学汇总.docx
植物免疫学ppt课件.ppt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张永安:扬起我国鱼类免疫学发展之帆
网址: 免疫学基础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34022.html
上一篇: 免疫反应的意思 |
下一篇: 常用实验动物模型的免疫反应特征,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