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七夕】传承经典,浓情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
【网络中国节·七夕】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对爱的承诺,并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起源
在古代,
七夕的确和牛郎织女的传说关系密切,
但它又有“女儿节”的称谓。
简单来说,七夕就是一个
“女子大型祈福节日”。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
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今亦有五孔、九孔之说。
汉代已有欢庆七月七的习俗,
女孩们向心灵手巧的织女,
乞求智慧巧艺,
所以它被称为乞巧节、女儿节。
唐宋之际,
京城设有专卖乞巧物之市场,
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世人称为乞巧市。
七夕节习俗
吃巧果
巧果,又被称为"乞巧果子”,是七夕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主要由油、面和糖蜜制成。
晒书晒衣
七月七这天,阳光特别强烈,被认为是龙王爷的"晒鳞日",因此人们选择在这一天晒书和衣物,防止被虫蛀。
结红头绳
当家中存在体弱多病的孩子时,部分地区的家长们会在这一天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孩子的脖子上。
七夕节诗词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
唐代林杰也曾写过一首《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北宋秦观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歌颂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七夕相关文物
• 牛宿、女宿图(汉画像石)(汉代(前202年-220年),河南南阳南阳汉画馆)
• 青龙白虎、牛郎织女画像(汉代(前202年-220年),四川郫县新胜场出土):主体为青龙白虎衔壁,龙虎上方刻牛郎牵牛,织女手执机梭。
• 汉宫乞巧图(宋代,李嵩,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汉宫图(宋代,赵伯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幅为一纨扇形式的小册页,画汉宫七夕故事,描写宫娥彩女们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针楼乞巧习俗。
相关知识
【网络中国节·七夕】“浓情一生·爱在七夕”,手工玫瑰DIY
【网络中国节·七夕】“七夕”传统节日带动鲜花热销
网络中国节·七夕|不“七”而遇 满心欢“夕”——中国人的专属浪漫
【网络中国节·七夕】了解七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网络中国节·七夕...
【网络中国节·七夕】传统七夕鲜花走俏价格亲民
网络中国节 线上过七夕
【海报】网络中国节·七夕丨传统习俗知多少
【网络中国节·七夕】在千年的中国式浪漫追寻中涵养文化情怀
【网络中国节•七夕】画里画外话“七夕”
网址: 【网络中国节·七夕】传承经典,浓情七夕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28679.html
上一篇: 七夕佳节——以“爱”之名传承文化 |
下一篇: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优良家风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