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乡村教育者手记”,为乡村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助力乡村教育先行区建设。
以下是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牟家小学校长曹永新的教育手记:
春去不在,夏日醒来。
立夏刚过,微风中还带有一丝清凉。人间四月芳菲落幕,“睦家”校园里的繁华才刚刚启幕。
你瞧:红的、粉的、黄的、白的、紫的、浅红、淡粉······好似打翻了调色板,五颜六色、姹紫嫣红。
再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只绽开两三瓣,有的则已完全盛开,千姿百态、千娇百媚。
微风轻拂,花儿点头,仿佛在向辛勤的园丁表达谢意。
早晨,我照常巡课,透过教室的窗户,我看到一个背影,在教室前正拿着剪刀在修剪树木多余的枝丫。
这人是李光老师, 50多岁的年纪,因为教体育的原因,皮肤黝黑,身材修长挺拔,看起来非常年轻,总是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他是养花高手,再难养活的花交给他也能生机勃勃,有的老师的花快养死了,交给李老师不长时间,这棵花就起死回生了。橘子、樱桃、石榴、米兰、······他的小花圃品种多样,花儿生机盎然,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他的工具特别齐全,剪刀、锯条、锄头······课间里,经常看到他拿着工具给这棵花剪剪枝,给那棵树松松土。
“春争日、夏争时”,李老师把握农时特别精准,“头伏萝卜,末伏白菜”,这些农谚经常从他的口中说出。他侍弄的“睦家小菜园”, 劳作有时、四季耕耘,在别人休息的时间,他常常大汗淋漓的劳动。在他的摆弄下,小菜园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景点。
今年春天,天旱少雨。因为疫情,我们居家线上教学。李光老师抽空就到学校给花草浇水。“咱学校的花草都眼巴巴的盼着你来呢!”我见到李老师时说。他只笑笑不说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在学校里的花繁树茂,应该是对这位辛勤园丁最美的报答。
此时,一位老师经过,问李光老师:“李老师,这根枝好好的,为什么要把它剪去呢?”
李老师意味深长地回答道:“你单看这根树枝,好像长得很好,可它是歪的,如果不及时剪掉,整棵树就跟着它歪着长了。剪掉这些杂乱的树枝,留着营养让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听到这富有意蕴的话,我联想到李光老师的教学之道。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李老师富有教学经验。“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他教学有法,善于发现孩子的运动天赋并根据特点,指导培养。他教学有道,难管的孩子,交到他的手里,也变得肯吃苦、爱运动了。
为让学生有一项运动爱好,他组建低中高三个学段足球社团,利用大课间和社团活动时间,指导孩子们练习。从踢球的动作,到运球的跑动,他一一示范讲解。在他的指导下,许多孩子爱上了足球。
他带领的学校足球队,在“区长杯”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他培育的运动员好苗子,被选拔进入到省队。他带动的体育组青年,个个正气向上,哪里有需要哪里上,成为全校教师人人夸赞的教研组。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让学生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我们的睦家文化,秉承着“尊重与平等,欣赏与包容,合作与共进”的教育原则,也努力追求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李光老师不就是在自己的工作中践行这一原则,也在用行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李光老师,在树木培育上是一位用心的园丁;在树人的领域里,他不正是“睦家”校园里最美的园丁吗?
致敬!睦家·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