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内核不仅是悲剧,还是“恐怖片”
抓娃娃,喜剧片,而且是典型的“沈腾+马丽”组合的招牌喜剧电影,大家对故事的风格非常熟悉,但该片的内核其实有些细思极恐,称之为“搞笑的惊悚片”也不为过。

一位白手起家、从苦日子过来、靠奋斗成功的富豪马成钢,曾有过失败的家庭育儿,用电影中的话来说就是“大号练废了”,所以对小儿子,他们坚定贯彻“儿子要穷养”,把自己家庭包装成穷困家庭,从小培养他的挫折感,以逼迫其“上进”的动力。如此设定建立起大量的错位戏剧冲突,自然也会带来相应的反作用效果。
关于这个故事啊,个人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我小时候就是……算了,这个一会再说,咱先说电影相关,有的没的都提及一些。
喜剧的来源
本片的两位导演闫非和彭大魔,跟沈腾与马丽是老搭档了,两人联手打造了包括“郝建系列”的春晚小品,以及脍炙人口的《夏洛特烦恼》,乃是成名作。如今导演二人组成立的创办了西虹市影业,日后的《西虹市首富》,以及《我和我的家乡》中最后一个故事《神笔马亮》,都是“西虹市作品”。

这样也带来了作品一个特殊性,就是创作者主导。
闫魔二人都是正经的戏剧科班出身,戏剧理论完全过关,而他们创作的喜剧类作品,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反复用双方的信息差,不断敲击着观众的笑穴,从而产生戏剧冲突与喜剧效果。
这种笑料产生的方式,用陈佩斯老师《金牌喜剧班》上说过一种理论就是“差势理论”——“所有的喜剧都是来源于差势”。
什么叫做“差势”?这是陈佩斯老师为了建立中国的喜剧理论,而归纳的理论名词,并不是他发明的理论,这种喜剧方式一直存在于各种喜剧类作品中。说白了就是错位感,来自于作品中双方的不对等,其中包括阶级差、地位差、身份差、信息差、在不对的时间做某事、和不对的人做某事……
比如《夏洛特烦恼》中著名的马冬梅梗,就是这样产生的。

就拿《抓娃娃》举例,电影中“穷困家庭”的,处于上帝视角的观众知道,主角沈腾饰演的马成钢和马丽饰演的春兰等为首的家长团队知道,唯独儿子马继业不知道,所以当大家看到马成钢等人一本正经、故作姿态给儿子普及穷困的理由和远大志向的时候,就会觉得可乐。
这就是“差势”,可以概括所有的喜剧手段、所有喜剧的构成、所有人物的行动线。而差势包括各种错位,而闫魔二人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双方信息的不对等,创作一个“虚构空间”,在这个空间之内建立差势。
纵观之前的作品都是如此。
比如《夏洛特烦恼》,从未来“穿越”过去的夏洛,利用自己的信息与外界构成差势,建立喜剧效果;《西虹市首富》中王多鱼花光10亿的小目标,对所有人隐瞒,他的“造钱”动作与周围人的反应形成差势;而《神笔马亮》更是鲜明,所有人构架起了一个虚构的俄罗斯小镇,以此来糊弄马亮的媳妇。

这是导演二人组的特色,也是西虹市电影的一大风格,创作者主导,专注差势理论中“虚构空间”的营造。
而由于差势的存在,经由大家熟悉的演员表演的放大,观众看到了许多平时没注意到的东西,从而撞击了内心的情感和判断。
喜剧的目的
每一个好笑的包袱,都不是偶然。
电影中家庭双方的信息不对等,造成了大量的戏剧冲突和喜剧元素,这种我们一般会称之为为“抖包袱”,那么在包袱是如何产生的呢?

就像电影开场,一片破败困苦的景象,贾冰这个“大款”的出现,实际上就是充当了观众的视角,从而建立起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这就是“系包袱”。而当沈腾和马丽拿出雪茄、咖啡,并直言对方“你生意确实挺小啊”,从而让贾冰在于“奇大耻辱”,这就是“抖包袱”。
不得不说,电影的包袱和笑料都来自于同一种差势,就是“虚构空间”所带来的不对等信息差——先让观众产生优越感(系包袱),再让受众释放优越感(抖包袱) ,平心而论,这种重复性的动作,如果不加以修饰的话,在130分钟电影里,会让观众产生疲劳感。
不过本片还是拿捏住了,毕竟创作团队都是老熟人,“闫魔组合”是成熟的科班出身,沈腾马丽自然就不必多说了。这里一方面在于沈马组合精准的表演,所带来的愉悦感;另一方面在电影在“虚拟空间”的既定路线中,时刻存在着“空间”被打破的概念,让包袱的产生发生了转移,从大儿子的出现、到体校老师的乱入都是如此。
尤其是孩子长大之后,史彭元版马继业出现,电影后半段,产生了让故事再重新架构观众产生喜剧笑点的条件。

比如魏翔与于洋这俩角色就是契机, 思想课上马继业与魏翔的哲思辩论内容,在二手店对于洋灵魂发问“我该考什么样的大学”的灵魂发问,看着后者各自破防的样子,这样全新的包袱,喜剧产生的差势,从马成钢到马继业,也转移到了马继业对其他人,使得受众目标发生了转移。
这样一来,“虚构空间”也到了主动外延或者重构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随之崩塌,喜剧背后所产生的目的,也就是核心主题,也就浮现了。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话虽然没错,但都听出老茧了。所以我们换个说法。
悲剧和喜剧,本质都是戏剧中的同一种东西。纯粹的悲剧,是通过角色各种遭遇和惨烈的事件,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失落感;而真正的喜剧,就是焦点被转移,不断淡薄观众的情感失落感,从而引发优越感。

因为喜剧的差势,源自对荒诞与错位的展示,而造成荒诞和错位的结果,往往是悲剧。
《抓娃娃》这个故事,如果用正剧手法来展示,其实是非常可怕的。
“虚构空间”并不是喜剧的专利。
虽然大家从本片都能联想起一些其他的同类影视剧,不过类似的故事早就有,比如漫画家手冢治虫的《恐怖短篇集》里其中一个故事《陌生人》就是这样,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恐怖故事。
还有类似的包括日本动画电影《永久家族》,朗·霍华德的《艾德私人频道》,再往大面上说,《异次元骇客》《移魂都市》乃至著名《黑客帝国》《禁闭岛》,都是用得同一种概念。

这是一种创作表达手法,也可以用作故事桥段,比如常见的“骗中骗”类型电影,刻意制造一个虚假的环境,引诱目标人士上钩,这样的手法比比皆是。但是通常这样做失败的后果,其实是很惨烈的,这就不用我举例了吧。
喜剧的背后
《抓娃娃》是育儿的角度,来源于现实案例中一个又一个悲剧事件,这跟去年的《学爸》有一定的主题相似,但本片背景进行了虚构,且完全用喜剧包袱进行表现。

电影中的主题,家庭与儿子,双方的地位一定是不平等的,必然儿子一方是弱势,从而使之交出一定的优越感,也要让对方,尤其是父亲,能接收到足够的优越感,从而建立强势。
电影中,以马成钢为首的父亲,在儿子面前具有权威性与严肃性。而喜剧元素的引入,会将强势的一切去神圣化,制造反差。所以喜剧大师大多都是从“我本身是滑稽的”这一角度入手,让大家感同身受,然后去嘲弄庄严的东西,这是《抓娃娃》遵循的路线。
而“虚构空间”的建立,就是对父权的解构。电影中儿子的行为受制于父亲,但父亲的很多行动也受制于儿子,电影结尾一句话,爸爸问儿子你觉得我们操控你的人生,难道你没有操控我们的人生吗?这是很有意思的亲子关系,中年父母都懂。
最终,孩子在虚构的童年生活中觉醒,“奔跑”离去,父母的性情也在多年的双方缠斗中几近磨灭,这是一个同归于尽的结尾。

然而电影戛然而止,并没有展示随后的过程,往往会让观众觉得有些“意犹未尽”。没办法,华语电影大环境就是如此,要停留在觉醒自我的那一刻,呈现出积极的一面。
但电影还是很“聪明”的选择了一个收尾方式,你可以理解“开放式结尾”。
当年《西虹市首富》的结尾也是如此——王多鱼找到真爱之后,要改变这种生活,将自己继承的遗产全部捐献,但临门一脚时,两口子在合计未来养孩子要花多少钱,折腾了一宿,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超长的费用单,电影到此结束,后面的故事,大家可以脑补。
《抓娃娃》也是如此,马继业没有沿着父亲规定的人生,那么考了700多分的成绩,最后还是去了体校,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他跑步的成绩,显然不如他高考的成绩优秀,毕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他在体校的未来其实不太明朗。

而且从小就捡瓶子的他,看到满地瓶子,还要去“开心的捡瓶子”。电影到此结束,随后大家脑补,但有些细思极恐。
这就是本片在超现实环境下,最现实的地方,对孩子的童年教育与兴趣培养,有多么重要。
电影让我们看到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如何极尽矫揉造作而丑态毕现,而我们也有着一定感同身受的地方,是因为他的差势和荒诞,取自很多人的经历,不是来自凭空的臆想和捏造,经由电影的夸张表达,变成一部极具反差效果的喜剧。
回到开篇,这就出来为什么我有发言权的地方了。小弟不才,我的童年跟马继业能找到共鸣感的地方。

但俺不像他那样魔幻,小时候我家因为某种原因,是真的穷,一度到了都要露宿街头的地步了(真的跟流浪汉挤过一个废弃的房子),但后来又因为某种原因,算是度过难关,也没有变得有钱,只能说是回归正轨,跟正常家庭一样了。
但家里的生活方式,还保存过去的痕迹,哪怕现在也有,这应该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家庭,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而我跟马继业不同之处在于,我是知道家里不这样的,明明有积蓄为什么还是一副简朴的样子?那个时候其实我也有点自卑,同学来家里玩之后说了一句“你家为什么这么简朴啊”,以后我再也不带同学来我家了;
另外我父母并没有过多干预过我的兴趣爱好,所以我一直很感激父母,没有培养出叛逆心理,他们只是督促我学习,不让我看电视、买漫画书、玩游戏机,以前家里穷的时候没有电视,后来有了大彩电,他们怕影响我学习,父母也不看,可见他们的生活,也因为我受到了一定影响。所以我小的时候,那些《圣斗士》《龙珠》动画片、电视剧《还珠格格》这些俺几乎没有看过,我只是在学校,借别人看过的漫画书,放学后趁着家里人不在,去同学家蹭看动画片;去表哥家,玩过小霸王和世嘉。
但这些东西,我小时候从来没有拥有过,学校里大家都在讨论这些内容的时候,我特别羡慕他们,家里不是买不起,但就是不给我买。以至于我高中、大学的时候,有了相对独立的空间,把这些看上去以及过时的东西,这才真正拿到自己手中,方式就跟电影里马继业偷偷买平板电脑一样,这是电影角色跟我最像的地方。
等到长大之后,我就会疯狂报复自己曾经没有拥有过的东西,那些童年渴望的残缺记忆,全部补全,买各种漫画书、各种手办和模型和变形金刚,是我最大的爱好,我觉得这就是童年残缺对后面的反噬。

所以我特别理解马继业跑步时捡瓶子的行为。他在剧情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究竟是一个为自己梦想而奔跑的人,还是变成一个富二代,疯狂报复自己童年的残缺,那就不得而知了。
剥离喜剧氛围,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周围大人的所做一切,好似人生处在一个大大疯人院的里,大家都在一本正经的装疯卖傻,其中有真正的疯子,也有装作是疯子的人。
所以电影另一个名字,可以叫做“飞跃疯人院”了。

PS,彩蛋
作为西虹市电影,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与其他西虹市电影的联动,用句俗话来说就是“西虹市宇宙”。
继《西虹市首富》中的“冬梅大桥”之后,本片在非常明显的地方也出现了“秋雅路”“王多鱼足球场”,而大翔队还是那个大翔,张一鸣的庄强还是个踢球不咋地的队员,只不过大聪明改行卖猪肉去了,大翔教练教思想课去了,而那句“不装了,摊牌了”的名言,从沈腾换成了马丽。
其实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西虹市“专职司机”马驰,从《夏洛特烦恼》到《西虹市首富》,期间还去《末路狂花钱》里串场,这么多年来,一直身份如一,有情怀啊。

相关知识
《樱桃园》:悲剧还是喜剧,这是一个问题
对着花说草:论如何欣赏低俗喜剧
黑色幽默的歌舞恐怖片:另类的恐怖亮点
七夕适合情侣看的恐怖片推荐
怎么拍好恐怖片?这9名好莱坞恐怖片摄影专业户掏了心窝
《鸳鸯楼》票房破纪录,国产恐怖片“闷声发财”
恐怖片如何拍摄?看这些摄影专业户的见解
国产恐怖片=低口碑+低票房,较北美恐怖片为何折戟沙场?
干货||国产恐怖片现状调查(恐怖片是做低成本院线的唯一突破口)
苍白无力的悲剧与担当携手的喜剧
网址: 喜剧的内核不仅是悲剧,还是“恐怖片”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21395.html
上一篇: AKB恐怖夜肾上腺素之夜免费在线 |
下一篇: 睡前恐怖故事——玫瑰花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