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以上图片,我们在设计道路的时候,能不能把道路正冲着一棵树呃,或者正对着一片树林呃,不能吧,为什么不能,因为一是正冲着不美,二是从空间功能上来说,路是连接空间节点的作用,道路的尽头应该是人所使用的空间场地吧。你要撞树上了,或者是要去爬树的么,显然不符合常理。再就是,一般道路都尽量做幽曲的,曲径通幽嘛,从视线、空气的流通角度,甚至是风水角度来说,我们都不应该用一棵树或者一片林正怼上去。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那么,绿化要注意的第二点,是情感。也就是构建出独特的人文精神、场所感受。我们从眼前,一眼望到远处,那远处的种植,应该体现乡土记忆。植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或者简单弥补的。而眼前的种植,你要强调什么呢,当然是当下社会所追求的,那就是生态、结合了生活品质、园艺花卉管理,它是更加的亲和力的、现实主义的。
最佳的栽植,是中间位置的中景刻画。就是用多径灌木或小乔木,注意,就是用一棵树,来表达出丛林、甚至是森林的感受。就是在路边,去营造一丝“穿越、穿梭在丛林”的记忆,一般来说,大家的院子都很小,空间面积有限,不允许我们真正的栽植过多的植物,我们就用多径植物,来象征。要的就是刹那间,那一丝的体验。
最后我想说,不考虑艺术性的话,绿化怎么种都行。只要树能活就行,只要你别把海南的树,搬运到东北栽植就行。但,一旦融入艺术情感,一旦追求造景,追求园林艺术,你就要注意我说的这些原则,当然我只说了一丢丢,是对应着第一张图片说的,我还想说再多一点,那么请看第二张图。
这张图,可以很好的反映另一个绿化手法,或者说是我想表达的那个手法,就是,绿化的层次尽量上下拉开。大家都知道,增加绿化层次,可以让绿化效果更耐看,不是那么的单一、枯燥。但是层次性的构建,如果是机械式的操作,就会很生硬。什么是机械式的做法呢,就是为了层次去做层次的那种,简单的把层次理解为,层数关系。哎,一层、两层、三层、四层,品种、高度、修剪、密度等等,都大差不差的,看起来一个样,或者说就像叠罗汉。
大家有条件的话,看一看,贝律名大师的卢浮宫金字塔入口,嘿呦,头条写文章就是方便,接着给我了一张卢浮宫金字塔、贝大师的作品配图,我贴在下方吧。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解读到,设计追求什么呢,追求视觉对比。而且是一种强对比。例如用最过去的,对比最现代的,甚至对比最未来的。加强对比,这就是设计手法,按照这个思路搞绿化,并且落地在层次性上,层次性的下属,距离关系上,就是做到,高的更高一点,矮的更矮一点。至于中间高度的,就干脆不要种了。哎,只留下一个树杆,通风吧、透气吧、视线好吧不遮挡视线吧,所以到此为止,你的绿化功力更强大了。
还有一些什么原则呢,有,例如群落感啦、适地适树啦、经济性啦,可能在下面的图片有所反映,我就不一一对应着解读了,时间晚了,睡觉。
有兴趣的,或者哪里有不理解的,可以评论区留言,等我睡醒了,与大家进一步探讨、交流。
喜欢我的,也可以关注我,方便我更新文章时,系统及时推送给你。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