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04 14:40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丹麦童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气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方文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在以城市为例来说明,不禁要问为何大多数华人居住的地区都不是很有质感?城市建筑是国家形象最具体的象征。但在台北市,据我所知,大楼外观的建筑形式与色彩调性从来就没有被规范过。市区街上,每个店面的装潢都很有特色,看得出有某种美学的追求,都可以被独栋独店地欣赏。但你只要把镜头一拉开、一扩大,用较大的视野全方位地去看整条街、整个城市的轮廓,你就会发现根本就杂乱无章,城市基调混乱,房子盖得毫无章法。一个城市的建筑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质感。有质感的东西是可以深入骨髓的,那是文化底蕴浓稠度的一种展现。当你犹如追星族去追求昂贵的舶来品时,实际上正是以某种自卑的心态去追求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种心理上的反差与补偿。而台北就像个浓妆艳抹下的模特儿,急于讨好国际上的眼光,却根本就已模糊了自己原本的面貌,完全没有了自己的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台湾的一些老旧建筑,比如传统的四合院、日据时期留下的官舍等。这些建筑如果屋瓦毁损了,一般就用很简单很便宜的铁片去搭盖。很少有人会按原先建筑的形式,用原来的建材、风格去修复,这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漠视。因为从没有人认为恢复古厝的外观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几乎没人实际这么做。我初次到北京时,发现北京很多胡同、四合院都在拆,因为要迎接奥运。那时候我和出版社的人去那些待拆的胡同捡拾门牌,比如刻有“××胡同”的门牌,我喜欢那种带着旧时记忆象征性的小东西。虽然知道拆掉那些老旧胡同是为了整个城市建设的需要,可我心里还是觉得很可惜。因为“胡同”是北京的城市象征,也是一种城市气质,一种有形的文化资产。另外“胡同”也可以说是北京这个城市的面孔与身份证,因为有时候我们会将“胡同”此名词符号等同北京,看到“胡同”会想到老北京,谈起老北京怎可能避掉“胡同”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观光客来到上海、香港、台北、北京等的城市闹区时,只要不把镜头对准那些具有象征性的地标,如上海外滩、台北101、香港夜景,以及北京胡同等,你有时可能会分不清楚你现在位于哪个城市,尤其是越热闹越繁荣的地区越分不清,因为它们所有建筑结构都是西式的,所有的大楼都是玻璃帷幕及钢骨结构,每个城市的景观都很像。上述那些城市的市中心都只有林立的高耸建筑,而没有细致的城市文化。胡同是北京的一种象征,外地人来北京看到胡同会感受到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历史感。当然,不拆这些胡同也无法大幅度地去建设或改进交通,这也是两难。其实刚开始我老觉得那些旧建筑拆了可惜,但后来发现如果不拆,它们整体看起来也是破破旧旧的,散发一种家道中落破败的感觉,一个衰弱的王朝的象征,外观老旧斑驳,也并不是那么吸引人。如果你拿老北京的城市鸟瞰照跟捷克布拉格的鸟瞰照两相比较,你就会很清楚我在说什么了!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是我们传统的建筑形式根本就不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小时候看过一些欧洲小镇的风景明信片,当时以为那只是为了拍照印刷好看,而特地去找来很罕见的景致,目的也只是为了让画面更赏心悦目。一直到后来才知道风景明信片里的村庄是真的都有人居住,那不是欧洲版的中影文化城,它们是一整个村庄、一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风景都是如此的美。我以为明信片上美丽的风景只是在取景时回避掉某些角度,只单拍这个景(比如一座古堡、一段城墙),就像美编过的电影海报一样。后来看了一些在欧洲取景的电影,借由镜头三百六十度地回转,发现它们整座村庄、整个城市都是一种统一的色调与建筑风格。台湾的老建筑通常只是得到“点”的保留。所谓的“点”就是一栋独立的建筑物被评为三级古迹,但附近就只有它孤零零的一栋古迹而已,在它旁边很可能是一栋钢筋水泥的玻璃帷幕大楼。古迹旁边的景观视野通常并没有被重视与限建,所以对古迹的保护,很难形成一条线、一个面。当然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台湾根本也没有年代久远且数量庞大到能够连成一条街的古建筑群,更别说能够形成一个像村镇一样面积的古城区,这是做梦都不会发生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欧洲有很多中世纪的古建筑,它们数量庞大到轻易就能连成一条街,以及构成一个面形成村庄。欧洲对于城市建筑的外在色调,很重视其一致性,在盖新的建筑时,会考虑到建筑物本身与周遭环境的配合,譬如建筑物外观的颜色、风格,不能太突兀。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外形是一致的。像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城市基本调性,就是红瓦、白墙,整齐的天际线,犹如童话世界一般。而同样都是老建筑,北京胡同的高度通常都只有一楼高,就算不拆,外观上也很低矮,不会很新颖。北京胡同的基调就是灰色的,屋顶的瓦与墙上的砖都是同一种色调,一种保守而没有生气的“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个民族的美学素养与人的质感是反映在各个方面的。在台湾,有些人就直接在路边摊上狼吞虎咽地吃起东西。你说这是风土人情也罢,说是生活习惯也行,但在路边摊跷起二郎腿来吃东西,而旁边就有人在洗碗筷,其实既不卫生也不美观。但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无所谓,也不觉得哪里不对劲。问题是,如此一来,街道就像是工寮,整个城市的景观就被破坏了。还有很多民众家里私人的装潢空间都很讲究设计感,布置得很漂亮,但只要一出了门,到了公有地,就不再会去关心周遭环境的景观。那种心态好像只要是公众的利益,大家就漠不关心,自私的心态赤裸裸地显露无遗。这现象好像还不只在台北会发生,香港、上海,以及北京等地,居民的心态与状况也没有改善到哪里去。大部分人不会去在意城市整体景观的维护与协调,甚至花一点时间做环保义工都不愿意,但对于私人住宅,花再多钱装潢都毫不心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对比10年前,无论是曾经的村庄还是过去的城市,都和眼前的截然不同。回忆告诉我们:应当怀念;未来又指引我们:快步向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得承认,我们的确因为城市建设,毁灭了很多原本应该好好保护的东西;也得承认,时间走到今天,越来越多人已经开始呼吁保护,践行保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是国外的月亮一定比我们的圆,但我们也总可以坐的更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故乡并不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丹麦童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些年到处搞拆迁,许多旧房子被拆掉了,大家很心疼,很留恋,浓浓的乡情油然而生。有好多文章都说拆掉了农村的旧房子,故乡就没有了,我们的根就断了。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农村的房子到底怎么样呢?当然,用来居住,没一点儿问题,坚固耐用,宽敞实用。但除此之外,要求再高一点儿,有没有什么美感呢?说句实话,我觉得基本谈不上,有的只是千篇一律的单调。不知道当初农村这种结构的楼房是谁设计的,怎么都像是一个模子磕出来的?每个村子每条巷子基本没多大差别。初来乍到,要去某村找到某户人家,还真不太容易,因为村子与村子房子跟房子太像了,简直就像亲兄弟。农村每家每户毫无个性可言的房子与城里的“鸽子笼”式的单元房实在是“异曲同拙”,并无高下之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时看照片视频上南方或国外一些乡下村镇的房子显得特别漂亮,颇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实在令人神往,跟眼前家乡的村子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人家充满独特地域特色的房子是可以入画的,家乡的房子可就差得远了,入画不行,入住确实不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想起小时候在舅家村子里看到的虽然大都是土房,但每家每户的样子好像都不太一样,乱是乱点儿,但还是蛮有个性的,觉得比这种“村村一面,户户一样”要好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来,一旦失去个性,统一成一个模样,就没什么美可言,房子是这样,街头的牌匾也是这样,其他好多东西也往往是这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9.11.27</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丑陋的楼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丹麦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来到一个陌生空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隔窗望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钢筋水泥连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丑陋的楼群实在让人厌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不到青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不到农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连一丁点儿的绿色都看不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也一点儿都不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颜色是那样的暗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听不到鸟儿呼朋引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处是死寂一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难道这就是不少人日夜向往的城市的美好家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怎么比得上那乡下的广阔空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庄稼片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绿树连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河潺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鸟儿声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空气新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漫步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下放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多么令人留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虽不繁华但感到温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虽然偏远但令人心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日脚踏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地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天行走在说着老陕话的乡党中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只觉得亲切而又自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用别别扭扭地拿醋溜普通话去跟他人攀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多么惬意舒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可是总有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无处不到的拆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也会把乡下那片乐土席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那时钢筋水泥森林将会长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就如同今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这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已用不了几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让我们拭目来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9.8.20</span></p>

相关知识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一步一景迎宾至 城市气质再提升
五款实用立体花坛设计方案,让城市空间增添不同气质
世界级建筑扎堆深圳 展现开放多元城市文化 在建筑中阅读城市精神|人文天地
山东17城市市花花语 青岛耐冬最有气质
绿色屋顶成为城市建筑新宠
“花园城市”新加坡的“绿色建筑”
形式、功能与认知:建筑绿化在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中的角色
城市建筑屋顶绿化景观设计研究
一个城市是如何选择行道树的?

网址: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1283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世界各国的象征本国形象的第一动物
下一篇: 揭秘我国国花与国鸟,传承千年的文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