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方梅雨季刚到,北方也开始频繁下雨,不少花友在朋友圈哀嚎:“昨天把花放阳台,一场雨下来,叶子黄了根烂了,这盆又要空了!”其实,有些花天生怕雨,尤其夏天高温高湿,淋雨等于“送命”。今天就带大家认清这6种“雨敏花”,掌握避雨技巧,秋天还能重焕生机!
倒挂金钟:“夏必死”的脆弱美人,淋雨直接“断气”
倒挂金钟的花型像小灯笼,春末开得最艳,可一到夏天就成了“烫手山芋”。很多花友不知道,它在30℃以上就会进入休眠期,根系几乎停止工作。这时候淋雨,雨水灌进盆土,潮湿的环境像给根“蒸桑拿”,不出3天叶子就哗哗掉,严重的整株黑腐。
去年我邻居把倒挂金钟放在露台,一场雷阵雨过后,原本挂满花的枝条全蔫了,最后只能剪光枝条抢救。
正确做法:5月下旬就把它挪到北阳台或空调房(温度控制在25℃以下),用筷子戳土3厘米,土干了再沿盆边浇半杯水,晚上8点后操作;下雨前赶紧搬进屋,叶子蔫了别慌,只要茎秆没发黑,秋天还能冒新芽。
天竺葵:“开花机器”变“黑腐专家”,雨水是导火索
天竺葵春秋能开成花球,可夏天却被花友叫“夏必死”。它的叶片有绒毛,淋雨时雨水会粘在叶缝里,加上高温蒸发慢,细菌趁机繁殖,叶子先长黑斑,接着茎秆发黑,最后整盆烂成“咸菜”。我有个花友去年夏天没注意,连续两场雨把天竺葵淋透了,结果一周后挖开土,根全成了褐色软泥。
关键避雨招:6月初就别放室外了,放客厅散光处;盆土表面发白、端起来变轻再浇水,每次只浇半透,晚上7点后操作;雨水多的地区,直接用托盘接水,让根自己“喝”,避免盆土积水。
蟹爪兰:叶片“掉链子”,雨水是“帮凶”
蟹爪兰冬天开成瀑布,夏天却像“病美人”——叶片软趴趴,一淋雨更惨:雨水顺着茎节缝隙流进叶心,积在里面蒸发不了,叶片一节节脱落,根也会闷烂。我去年夏天偷懒没搬蟹爪兰,一场雨下来,原本饱满的叶片全成了“薄纸片”,最后只能剪光烂叶,重新扦插。
保命技巧:夏天放空调房(22-25℃最佳),用牙签插土,拔出来没土粘住再浇水;浇水时沿着盆边溜一圈,别淋到叶子;下雨前用塑料布搭个小棚,或者直接搬回室内。
仙客来:“装死”高手怕淋雨,烂球就真凉了
仙客来春天开得像“小蝴蝶”,夏天却“秃”得只剩根——叶子全枯了,其实是进入休眠保护球根。这时候淋雨最危险:雨水泡着球根,高温一烤,球根就像“水煮蛋”,从里往外烂。
我朋友去年没注意,下雨时把仙客来忘在阳台,结果秋天挖球根,捏起来软乎乎的,全烂了。
度夏秘诀:5月花败后剪光花茎,留2-3片叶子;搬到北窗台上,土干了用喷壶在盆边喷湿;雨水多的地区,直接把盆垫起来,或者用陶粒铺在土面吸水;9月天气凉了,球根会自己冒新芽。
君子兰:“叶心藏水”要人命,雨水是“定时炸弹”
君子兰的叶片像扇子,叶心深深凹进去,淋雨时雨水全积在“小坑”里。
夏天高温高湿,水在叶心闷着,2天就发臭,直接烂掉生长点,整株再也不长新叶。
我家那盆养了5年的君子兰,去年梅雨季被淋了一次,叶心全黑了,最后只能把烂叶全剪掉,养了半年才缓过来。
避雨重点:夏天放客厅离窗1米的位置,用湿毛巾擦叶片补水;浇水时拿个小勺子,沿着盆边慢慢浇,别让水进叶心;下雨前用塑料袋套住叶心,或者直接搬回茶几上。
多肉:“胖娃娃”变“水泡泡”,雨水是“催命符”
多肉夏天像“休眠小胖子”,根系几乎不吸水。淋雨时雨水灌进盆里,根泡在水里,叶片里的水分排不出去,直接化水——叶子透明软塌,一捏就破。我去年夏天把多肉放露台,一场暴雨后,原本圆滚滚的桃蛋全成了“烂菜叶”,心疼得直拍腿。
度夏指南:6月就拉上遮阳网(遮光70%),用颗粒土(70%颗粒+30%泥炭);土干到发白再浇水,用针管往盆边滴10滴水;下雨前用塑料盆扣住,或者搬进空调房(26℃左右)。
结语:懂花性才能养好花,避雨不是“麻烦”是“疼爱”
这些“雨敏花”夏天看似“矫情”,其实是在“自保”——它们用休眠减少消耗,等秋天凉快了再“发力”。避雨不是麻烦,是读懂它们的“求救信号”。今年梅雨季,不妨给它们搭个“小雨棚”,或者搬回屋里,等9月秋风吹起,你会发现:那些“保命”的花,反而开得更疯!毕竟,养花不就是图个“慢慢来,会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