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红楼梦》“以花喻人”手法浅析

《红楼梦》“以花喻人”手法浅析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6-28 14:40

以树木花卉比喻女子作为我国传统的审美意识,在文学作品中屡有出现。尤其明清时期小说这一文体形成之后,该手法的运用成为凸显人物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而《红楼梦》这部“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脂砚斋《凡例》评)的“人情小说”,其以花喻人的手法在行文中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运用程度。

据统计,在《红楼梦》大观园里,有名有姓的年青妇女有120余人之多,而花草、树木、藤蔓更是达到了130多种。在这种林林总总的出场人物和名目繁多的花卉树木描写中,曹雪芹并没有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既没有孤立地写花卉,也太有孤立地写人物,而是花如其人,以人写花。这种状态可以理解成庄周与蝴蝶之间的关系,浑为一体,相得益彰。作者所运用的隐喻、影射和象征等手法,在金陵十二钗图、册中的判词和14支《红楼梦曲》中更为明显,令人扑朔迷离,玩味猜测。

比如,在《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与贾宝玉品尝“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的香茗“千红一窟”和“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的醇酒“万艳同杯”,此两者均以花木为材,同时,甲戌侧批中分别注明“隐‘哭’字”、“隐‘悲’字”的批语,由是而看,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隐含的无不是芳华女子们的血泪结晶。以花为喻,曹氏心思可观一二。

又如,同是《红楼梦》第五回,在金陵十二钗图、册中的判词中,作者采用花木的描写为各钗定下了整部书的命运基调,其隐喻、影射、象征手法的运用可谓心思缜密。而此后红学家对于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所存在的诸多不合曹氏的笔法之处,也多是出于对该判词的不同见解。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薄命司”两侧“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的对联, 正是对这些女子命运的叹息,预示着她们无论地位高低、品质优劣、才智大小、容颜美丑,一概都没有好命运。而此对联与《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林黛玉所掣出的旧诗“莫怨东风当自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该句源自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如此千丝万缕的关系,实不知曹氏胸中丘壑。而与之对应的“薄命司”应取自“红颜薄命”之意。以上总总,成为整部红楼梦对于书中女子悲情命运的伏笔。

此外,在第五回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各钗判词多有出现花木描写,同时也暗藏着各钗最后的命运结局。

在此需要声明的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与其相关联的花木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内在联系和交叉点,有些地方还只取一端,不及其余。如“空云似桂如兰”的袭人与“到头谁似一盆兰”的李纨,前者取自兰桂之芳香馥郁,后者则暗指贾兰登科及第。这种现象,在第六十三回表现比较明显。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众人行酒令占花名时,各自所掣的花签以及签后所提的词句旧诗等内容,或形容这个人物的容貌性格,或暗示她的命运归宿,或联系某一生活细节,其间更有映照了整部书的情节发展。由此也可得知,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对其中大部分的女子都作了花卉的比喻,从而使大观园花团锦簇,色彩斑斓,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群芳争妍的景象。

该回,林黛玉所掣为“风露清愁”的芙蓉,而对应的“莫怨东风当自嗟”,与高蟾《下第上高侍郎》“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异曲同工,林氏得芙蓉花签本无争议。薛宝钗抽得“艳冠群芳”的牡丹,加之“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唐诗注明,同样与其身份完全契合。探春抽得“瑶池仙品”的红杏,而“日边红杏倚云栽”的注诗暗含了探春的命运: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则可理解为远嫁豪门。史湘云“质恐夜深花睡去”的海棠花签,与《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湘云醉卧之事相照应。而李纨的是“霜晓寒姿”的老梅,与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的生活形象和在礼法的夹缝下生存的人生境遇相匹配,同时为后来贾兰及第前后呼应,可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此外,麝月“韶华胜极”的荼蘼,香菱“联春绕瑞”的并蒂,袭人“武陵别景”的桃花,种种人格花语,均可在曹雪芹的原文中寻得依据。

在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的《红楼梦群芳图谱》一书中,对《红楼梦》中人物做了一个系统的人、花对照,比如:妙玉为梨花,王熙凤为罂粟,紫鹃为杜鹃花,贾元春是桃花,尤三姐是虞美人,尤二姐是樱花,巧姐是牵牛花,贾迎春是迎春花,贾惜春是曼陀罗,晴雯是莲花,龄官是蔷薇,金钏是水仙,鸳鸯是女贞,芍药喻薛宝琴,凤仙花喻平儿,兰花喻邢岫烟,含笑花喻小红,朱顶红喻司棋,野玫瑰喻芳官,凌霄花喻娇杏,仙客来喻秦可卿,夫妻蕙喻蕙香。

在这个关系图谱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一一对应关系或因花的特性赋予给人物,或由花的名字指代于角色,这种比照不仅割裂了整部书的初衷,同时也违背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因为鸳鸯情烈拒贾赦就将其喻为女贞,不能因为龄官热恋贾蔷、在蔷薇花架下划“蔷”就将其“许”给蔷薇,等等。毕竟《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立体的雕塑像,而不是花木标本,这种行为难免有些牵强附会,甚至风牛马不相及。

《红楼梦》整部书中,与花相关联的最具传神之笔处大概非《葬花词》莫属了。《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林黛玉感花伤己,葬花词吟。该词可作为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都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造诣深厚。我们通观全书不难看出,《葬花词》所表露的,不仅仅指埋葬落花和林氏的感花伤己,更是象征着埋葬大观园中女子们的美丽青春,埋葬了林黛玉锦囊艳骨。而《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贾宝玉祭奠晴雯的祭文《芙蓉女儿诔》,风格慷慨激昂,悲凉沉郁,语言刚健有力,音调铿锵雄浑。同样祭奠的不只是去做“芙蓉花神”的晴雯,参考“晴为黛影”之说,可以理解为晴雯的结局即是暗示林黛玉的结局,所以,祭奠的更有从芙蓉花下走出的黛玉,以及如晴雯一般红颜薄命的芳魂。

其实,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只要绳之以文,作细心的揣测,循着作者的思路,钩稽事实,说明问题,就比较有希望接近作者原来的构思和寓意。毋庸置疑的是,曹雪芹在书中所描写的各钗,不是因固化的图谱而写,而是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共同服务于书中各女子的命运与归宿。

相关知识

《红楼梦》:透过这部作品,探讨文中“以花喻人”的女性意象
《红楼梦》中以花喻人,为什么宝钗被喻为牡丹花?
红楼书评:《红楼梦》花喻群芳谱
以花喻人:浅析红楼人物花语
《红楼梦》:以花喻人,金陵十二钗分别代表什么花?
花喻红楼十二钗课件
以花之名,从另一种方式打开《红楼梦》
《红楼梦》中花意象的内涵分析
以花喻人·以人喻花丨从“梦”出发,梦笔生花
中美文学作品象征手法之比较

网址: 《红楼梦》“以花喻人”手法浅析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08911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新闻全景台
下一篇: 红楼诗词《林黛玉花名签酒令》原文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