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对话传承人:龙凤花烛,从未熄灭的指尖非遗

对话传承人:龙凤花烛,从未熄灭的指尖非遗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6-20 01:53

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汪洙《神童诗·四喜》

1 龙凤花烛传承人——陈建友

陈建友老师向小编展示花烛制作技艺 图片来源于秀山物流园区

本期《对话传承人》,将对话秀山龙凤花烛传承人——陈建友。看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中,专门为婚礼使用的“龙凤花烛”,是如何传承与发展的?

2 龙凤花烛起源

今日重庆:作为一种汉族民俗文化,在古代,只有点过龙凤花烛,才算正式夫妻,所以,人们把拜过堂、成过亲,明媒正娶的夫妻称为“花烛夫妻”。那么,点花烛这一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

陈建友:根据史料记载,“婚礼点花烛”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当时嫁女的那一家,有三日不息烛的习俗,来寄托离别之情。但真正有花烛是在六朝时期。在南朝梁代用于新婚,到唐朝以后成为风俗。到了明清时期,”花烛“逐渐成为“婚嫁”、“祝寿”、“过年”等活动的必须品。

3 龙凤花烛成为重庆首批非遗

今日重庆:龙凤花烛最初形成的时候,和哪项传统技艺有关?

陈建友:最初的“花烛”都是用纸剪成龙凤、花朵等在蜡里浸一下,固定在蜡烛上。因此,它的制作最开始和传统的剪纸技艺有关。通过后来的探索、实践,我们更新了原有简单的纸花烛,做成了蜡花烛。

今日重庆:剪纸既是传统工艺也是一项非遗,龙凤花烛也一样。秀山县的龙凤花烛是哪一年被重庆市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

陈建友:2007年,是重庆首批非遗。不过,我们家却是很早就开始做花烛了。

4

龙凤花烛的传承

今日重庆:您从事龙凤花烛制作有多久了?

陈建友:我们家从清代就开始做花烛生意,代代相传。17岁时,我放弃了出门打工挣钱的机会,跟着爷爷学做蜡烛,继承家业。刚刚学习龙凤花烛时,家里的生意很差,有时候一天才卖十几块钱。所以,我一边学习爷爷的老手艺,一边在创意上加码。既要传承又要发展嘛~

5 龙凤花烛的发展

今日重庆:为了传承和发展这门技艺,您做了哪些努力?

陈建友:首先是要传承,所以,龙凤花烛制作工艺的上蜡、熔蜡、调色、浇筑等每一道工序都要精准,无论是蜡烛的整体造型,还是龙凤的细节,都要有匠心精神。制作一只精美的小号龙凤花烛,大概需要花费6个小时,更大一些的则需要花上一周,甚至一、两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沉得下来的心,是很难做到的。我现在有4个徒弟,我想一直把这个手工艺延续下去,但是徒弟们目前只有花烛做得好,龙凤烛比较欠缺,今后我会鞭策他们将龙凤烛做好并且传承下去。除了徒弟的传承外,我现在的店里也开放了蜡烛制作的体验,让更多人身临其境了解非遗和体验传统工艺。并与秀山当地一所小学合作,开设了花烛制作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培养对“传统工艺”的热爱。

游客体验花烛制作

其次就是要发展。我会带作品多参展,甚至是走出国门参展。2015年,有幸受邀带着龙凤花烛到泰国参展,并卖掉了一对28斤的花烛。去年又带了花烛亮相法国卢浮宫,参加第24届法国卢浮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今年,重庆文博会上,龙凤花烛在秀山展台也亮相了的。

编后语:

“龙凤花烛在全国的销路都还可以。在国内,近至乡邻,远至贵州、湖南等地,也都有顾客。”这对一个非遗传承人可谓最大的肯定。

一蘸一浸画出龙凤呈祥,一龙一凤见证佳偶良缘。曾经,龙凤花烛点亮无数洞房花烛夜,如今,这门手艺温暖每对有缘人。传承千年,从未熄灭。匠人匠心,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图文/吴生林

相关知识

“边城”花烛梦——重庆秀山非遗“龙凤花烛”传承发展见闻
非遗花烛的传承与创新:重庆龙凤花烛的魅力探索
【非遗】龙凤花烛传统工艺成为“爱情”的见证
探寻非遗:百年龙凤花烛见证“边城”秀山浪漫爱情
龙凤花烛非遗传承:缺失的礼物,婚姻是否依然圆满?
传承中式浪漫!90后非遗手艺人让龙凤花烛“活”起来
婚姻的真谛:龙凤花烛与爱的传承
非遗地图 | 两盏花烛见证喜结良缘
收不到龙凤花烛,你真的结婚了吗?非遗婚礼的奥秘
对话非遗传承人 共绘中华竹文化新篇章

网址: 对话传承人:龙凤花烛,从未熄灭的指尖非遗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05892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刺激战场爱情蜡烛阵在哪(情人节爱
下一篇: 李商隐:烛光蜡泪说平生,解读诗人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