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持之以恒,传扬国韵——记德清乾元缂金堂匠人访谈

持之以恒,传扬国韵——记德清乾元缂金堂匠人访谈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6-01 06:39

推开门,踏进德清乾元缂金堂的瞬间,实践服务团被满屋充满古典气息的绝美艺术品所震撼,屋内摆满了精美的缂丝作品、丝绸画和古代首饰品。这些作品出自实践服务团今天所要采访的三位匠人——柯翔祥、荣小秀和沈洁月,三位匠人真正做到了制作工艺追求精益求精,传承工艺持之以恒的品质。









柯翔祥与缂丝结缘源自他的父亲-德清工艺美术厂的一位花型设计师,因此柯老师一开始也延袭了父亲的技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多的使用彩色图片作为模板,花型设计师逐渐被淘汰,然而柯老师并没有选择更换职业,而是继续从事缂丝行业,刻苦钻研学习了三年,成为了一名一线缂丝制作工人。在上世纪改制后,面对缂丝技艺缺乏传承的困境,柯老师接手了全县最后一家“缂丝工厂”,即使面对企业的倒闭,他也丝毫没有放弃。



柯翔祥提到,缂丝对于大众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甚至未曾听闻。当初,省文化厅得知有人申报缂丝技艺非遗传承人十分激动,表示其在浙江范围内寻找了15年这项技术都未曾找到,柯老师及其缂丝技艺的出现填补了浙江无缂丝的空白。

在谈到何谓“传承”时,柯老师说:“我认为坚持传承一定要有销售,要与文创产品融合,不断有消费者的需求,技术才能传承下去。”在面对内销连年亏损的境况下,他也一度想要放弃,但受到了浙江省博物馆工艺部主任范珮玲的鼓励,他坚持了下来,他道:“我这儿已经是浙江唯一一处缂丝的地方了,如果我放弃了,浙江就没有缂丝了,我这一辈子就学了一项手艺,我有责任要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在采访的尾声,柯翔祥提到,如何将浙江缂丝做的具有地方特色,就是与大学合作,青年一代思维活跃,可以将新兴的事物融入到传统缂丝技艺中,即使目前科技发展水平很快,像缂丝这样的传统非遗技艺无法用机器生产代替,依旧需要年轻一代弘扬。

柯老师给当代大学生寄予厚望:“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年轻一代容易被周围事物所诱惑,我希望你们从事的行业不在于多,而是要选择一个领域,不断钻研学习,将其做精做细。当然我仍然希望能有一批年轻人继续发扬传承传统手艺,将我们的传统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第二位接受采访的是从事丝绸画缋20余年的荣小秀。丝绸画作为浙江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其制作工艺繁复,但所成织物绚丽夺目,经久不褪色,展现了典雅的东方美学。荣老师就是一位传承发扬丝绸画缋的匠人。

荣小秀在采访中提到,虽然丝绸画缋受到年轻一代的广泛喜爱,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制作过程中需要沉下心来,时刻保持专注,有时候一幅作品需要25-30天的时间才能完成,由于制作时间较长,许多年轻人仅仅学到了皮毛,便中途放弃,无法领悟到其中的精髓。另一个困境是材料较为昂贵,例如蚕丝、植物染料等,目前国内材料数量有限、品质有待提高,因此很多材料需要进口。所以导致传承丝绸画缋的手艺人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荣老师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许多客户提供的图案由于颜色多样,样式复杂,制作起来会非常困难,她也一度想要放弃,但在她不断地摸索研究下,最终将作品呈现出来的那一刻她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她选择坚守,将其传承发扬下去。



采访最后,荣老师对实践服务团说道:“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可以来传承发扬我们的非遗文化,虽然这个过程会比较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下来就一定可以成功!”

第三位采访的手艺人是沈洁月,她是巾帼云创的典型代表,在巾帼云创的道路上不断展现自己的风采,从事古代首饰品制作已经10余年,制作了项链、发簪、耳坠等饰品。作为一名80后的手艺人,她不仅在首饰制作的过程中精益求精,同时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自媒体等途径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

沈老师从小受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直以来对手工艺都充满热爱。但真正让她选择从事古代首饰行业是被电视中的古代首饰所吸引,然而这些精美的饰品却很难在市场上淘到,因此她萌生出想法——通过自己的双手做出精美绝伦的饰品。

制作古代首饰品的过程精细复杂,耗时较长,融合了多项技术,例如花丝镶嵌、錾刻、锻造、点翠等,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一开始从事古代首饰品制作的过程中,周围的人都不太支持她,沈洁月也曾有过放弃退缩的念头,但是热爱一直支撑着她不断坚持下去,当最终完成作品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后,沈老师坚定了自己的梦想。经过多年的钻研,沈老师将古代首饰品制作工艺进行升级,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沈洁月也紧跟时代潮流,在抖音平台发布关于古代首饰品的相关视频,使更多人了解其文化,同时,她也在淘宝开了一家网店,接私人订制,制作更加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真正做到将传统非遗融入到现代社会中,例如制作胸针、手机挂件等更适合当代年轻人使用的产品。

在采访最后,沈老师也送出了自己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学习生活和制作手工艺品一样,需要做到持之以恒,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可能都不会选择手工艺这一行,但我依旧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可以加入其中。”





现如今,各项非遗作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不断有中小学生前往缂金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缂金堂也与各大高校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在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日益丰富的背景下,非遗作为博大精深的宝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更是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三位匠人的访谈,实践服务团体会到了传统手艺人的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同时也意识到保护和传承中华非遗任重道远。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未来,我们应该保持初心,坚持不懈,为梦想奋斗。



相关知识

持之以恒,传扬国韵——记德清乾元缂金堂匠人访谈
最高一盆价值上万元!德清有免费兰花展
德清滴水观音电话
大哉乾元【2024拜年纪单品】
德清花圈/鲜花电话
花梢日上雨痕乾,冉冉香风破嫩寒。
春风大雅写牡丹——记著名画家李新国
【金堂金桔花园小区,二手房,租房】
花重锦官 香约金堂|快看,这里的桃花节“国潮”范十足!
由刻镂之丝到刻镂之绘:缂织的东传与发展

网址: 持之以恒,传扬国韵——记德清乾元缂金堂匠人访谈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02103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印花绸的革命与时尚
下一篇: 中国丝绸文化的代表—四大名绣、三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