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原文
苏轼《浣溪沙》
苏轼
扬州赏芍药樱桃
芍药樱桃两斗新,名园高会送芳辰。洛阳初夏广陵春。
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秾点柳枝唇。尊前还有个中人。
这是苏轼的一首咏花词。芍药花在初夏开放,绰约多姿。宋代的扬州,不仅是繁华所在,芍药也最为繁盛,名重于时,有“扬之芍药甲天下”(宋 ·王观 《扬州芍药谱》) 的声誉,可与洛阳牡丹媲美。每年芍药开时,倾城出游赏花成为风俗。樱桃,又叫含桃、朱樱,春季开花,花色略带红晕。果实呈球形,初夏成熟,鲜红色,味甜可食。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 (1092) 四月,其时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充淮南东路兵马统辖,知扬州军州事。诗人亲眼目睹扬州四月花事盛况,写下了这首赏花词。
词的上片描写花盛,“芍药樱桃两斗新”,首句点题。暮春初夏时节,芍药是花蕾新绽,而樱桃是新结果实,一个“斗”字写出了芍药、樱桃竞相怒放,互不相让,令人目不暇接的情景。这正是花盛的前奏。花盛的另一个表现是花会。北宋之时,洛阳牡丹扬名天下,每年举办牡丹万花会,吸引了无数游人花客驻足观赏。扬州亦效仿作芍药花万花会,故有“名园高会送芳辰”的词句。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词人遂由眼前芍药花会的盛况,自然联想到北方洛阳的牡丹花会,“洛阳初夏广陵春”一句便如顺水行舟,轻快流出,作者以繁花似锦的洛阳初夏作为扬州花会的背景和衬托,更增添了四月扬州的魅力,也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至此词人由花开写到花会,又从花会写到花盛,虽然没有热烈的渲染、浓艳的涂抹,但花盛之势已由笔端逼出,词句平稳而含蓄。
下片由花盛转而写花的鲜艳美丽。红玉是一种红而透明的宝石,词人用这种可爱的红宝石比喻鲜艳明媚的芍药花。菩萨面指人的美貌,唐代裴谈曾将年轻貌美的妻子比作生菩萨。又有唐人薛调容貌清美,时人称为生菩萨 (见 《唐语林》卷四容止)。因此不管是男是女,菩萨面都代表着美貌。在这里,词人却将芍药花比作年轻美丽的人面,造语颇新颖独特,因为历来都是以花喻人的。这一巧妙手法不仅衬出花的鲜艳美丽,同时更使花具有一种生机和灵气。而那新熟的樱桃鲜艳得犹如年轻女子丰润的嘴唇上点了一层浓浓的丹砂。柳枝是韩愈的侍妾,从她身上人们不难想象樱桃鲜艳饱满的青春的美。这两句词人表面写花,实则更衬出人之美,连美丽的花都以人作比,更何况人之美呢?于是作者紧接着点出“尊前还有个中人”,在这五彩缤纷的花丛中,在香甜的美酒前,正坐着这样一位如花似玉的美人,这里又以花喻人,出人意料,可谓神来之笔。至此,美人和花已合二为一,不分彼此,花如人美,人如花艳,二者是如此的融洽、和谐,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全词上片合写花事之盛,用的是写意笔墨; 下片分写花果之美,用的是工笔技巧,而以人花相映、争妍斗美作结。作者观赏时的轻松愉快亦跃然纸上,全词风格清丽明快,正与此主题相吻合。
相关知识
浣溪沙·荷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渔父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古诗词鉴赏
苏轼《花影》原文及赏析
《春宵》苏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苏轼《七言诗·春宵》原文
苏轼《蝶恋花》的原文与译文
网址: 苏轼《浣溪沙》原文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992204.html
上一篇: 赏芍药花发朋友圈微信句子? |
下一篇: 芍药花古诗词及意思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