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一种简化且周期短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与流程

一种简化且周期短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与流程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5-09 13:53

本发明涉及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化且周期短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是百合科黄精属草本植物,根状茎近圆柱形或近连珠状,结节有时作不规则菱状,肥厚。浆果红色,直径1-1.5厘米,具7-12颗种子。花期3-5月,果期9-10月。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记载,中药黄精为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滇黄精作为黄精的基原品种之一,其根茎较为粗大,是黄精药材中质量最好的品种之一。滇黄精在国外主要分布于越南、缅甸,我国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其中云南为滇黄精的道地产地,蕴藏量大,品质优良。

近年来,随着对滇黄精研究的不断深入,滇黄精的各类价值也被不断发掘,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尤其是在医药、保健、美容等方面。滇黄精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现有的市场供应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量。滇黄精市场主要靠野生资源供应,但是野生滇黄精生长十分缓慢,自然状况下,从种子萌发到可采挖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且产量极不稳定。滇黄精的另一个供应来源是人工种植,但是目前人工种植还属于初步摸索阶段,仍然缺乏科学高效的育苗技术。

现行的滇黄精种植技术为了打破滇黄精种子的休眠期,采用了一系列复杂的处理过程,已报导的处理手段包括搓洗去除种子外的果皮、与湿沙混合低温贮藏数月、与沙子混合利用机器进行打磨等。上述处理过程较为繁琐,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容易对滇黄精种子造成损害,影响出芽率。进一步,目前许多滇黄精种植者认为滇黄精种子外的果皮对种子的萌发产生了机械阻力,阻碍种子的萌发,所以在种植前都会去除种子外的果皮并进行冷藏。这些破休眠处理使得种植过程繁琐、耗时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且周期短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省略了去除果皮和种子冷藏的过程,滇黄精的发芽时间没有延长但发芽率提高;本发明采用椰糠作为滇黄精发芽后出苗的培育基质,出苗时间缩短,出苗率增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种子

采摘时间是9月份,种子来源是生长发育健壮、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3~4年生滇黄精植株,可采摘标准:滇黄精种子外的果皮由绿色变成红色,采摘方法:用枝剪等工具采集成熟的滇黄精果实,并存放于透气的容器中;

(2)播种发芽

采摘完的滇黄精种子不做处理即可进行播种,播种地的选择:气温范围15-26℃、年均降雨量1000-1400mm,日照时数1990-2100h,试验在室外常温下进行,用河沙作基质,将滇黄精种子散播在沙床上,种子上覆盖1cm左右厚度的河沙,保持河沙湿润;

(3)移栽育苗

移栽所用育苗基质是椰糠、河沙、红土或混合基质中的一种,所述混合基质的组成及重量比是河沙:椰糠=2:1或者是红土:椰糠=2:1。

优选的,上述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所选择的播种地的年均降雨量为1340.9mm,日照时数为2073.0h。

优选的,上述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移栽育苗所用的基质是椰糠。

进一步,上述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所用椰糠基质中添加有生防菌剂。

进一步,上述生防菌剂中含有有益于滇黄精生长的微生物。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克服了现有的滇黄精种植过程繁琐复杂、育苗周期长、产出苗质量差等缺点,种植成本低,可产业化种植。

育苗种植方法探索试验表明:

1、播种后发育情况

在实施例的条件下,滇黄精种子贮藏2~3个月后再播种,发芽时间大约为90天,去除果皮后再进行播种,发芽时间大约也为90天。试验证明,滇黄精种子是否去除果皮、是否贮藏(贮藏时间在3个月以内)对发芽时间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滇黄精种子从播种到发芽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发芽过程持续1个月左右。

2、播种后发芽率

滇黄精种子采收后不作任何处理,直接在河沙中散播催芽,其发芽率最高,为79.33%;将滇黄精种子果皮去除后晾干贮藏2~3个月再进行发芽试验,发芽率最低,仅为34.00%。

3、移植后出苗情况

将已经发芽的滇黄精种子移栽到基质中继续培育,移栽后3个月左右开始出苗,其中椰糠中滇黄精种子出苗时间最早,平均出苗时间为75d,出苗整齐,种苗叶片宽厚,颜色深绿,生长健壮;红土中出苗时间最晚,平均出苗时间为83d,出苗不齐,但是种苗生长较为健壮;河沙、河沙+椰糠、红土+椰糠中滇黄精种子平均出苗时间为78d,但是种苗相比于其他处理组叶片颜色更浅,长势稍弱。

4、移植后出苗率

滇黄精种子在椰糠中出苗率最高,为98.67%,红土(对照)中出苗率最低,为87.33%。河沙中虽然滇黄精种子出苗率达到了90.67%,但是种苗颜色更浅,长势稍弱。

发明人通过播种和育苗试验,得到此最佳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从采摘种子到出苗的时间为165±30天,大大提升了现有的滇黄精种植方法的出苗时间,并且发芽率和出苗率相对于现有的常规技术都有极显著性提高(p<0.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简化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

(1)采摘种子

本实施例的滇黄精种子采集自普洱市,采集时间是9月份。选择生长发育健壮、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3~4年生滇黄精植株作为采种母株。滇黄精果皮由绿色变成红色即可采摘。用枝剪等工具采集成熟的滇黄精果实,并存放于透气的容器中。

(2)播种发芽

本实施例选择的播种地和育苗地都是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地。

普洱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00°19′~101°27′,北纬22°27′~23°06′之间,属低纬高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高温、多雨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9.4℃,最高气温25.6℃,最低气温15.4℃,日照时数2073.0h,年均降雨量1340.9mm,无霜期315d。

将步骤(1)采摘的种子不做任何处理,直接用于播种。播种时,用河沙作基质,将滇黄精种子散播在沙床上,种子上覆盖1cm左右厚度的河沙,定期观察发芽情况,保持河沙湿润。播种地在室外,无大棚遮盖。

(3)移栽育苗

播种后90±30天进行移栽,将步骤(2)中已经发芽的滇黄精种子移栽到椰糠基质中继续育苗,育苗地在室外,无大棚遮盖。其他培育技术与常规相同。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与实施例一所表述的步骤相同,不同点仅为实施例二所用的椰糠基质中添加有生防菌剂。所述生防菌剂名称:吾尔利bmc生防菌;生产商:湖北吾尔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该生防菌剂中含有生长在植物根际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解淀粉芽孢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以产生胞外多糖、伊枯草菌素等活性物质,能有效保护植物免受病原体侵害。

施用方法:在滇黄精种子育苗前,将吾尔利bmc生防菌兑水800-1000倍均匀喷洒于椰糠,使椰糠充分湿润后,再将发芽的滇黄精种子移栽到椰糠中进行育苗。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有益微生物能够保护植物免遭病原体的侵害,此类微生物如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等,通过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在预防滇黄精病害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凡是具有保护植物免遭病原体的侵害作用的微生物制剂均可用于本实施例当中,而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表述的一种。

实施例三:探索最佳种子处理方法

1果实采集与育苗地选择

1.1果实的采集

滇黄精种子采集自普洱市,采集时间是9月份。选择生长发育健壮、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3~4年生滇黄精植株作为采种母株。滇黄精果皮由绿色变成红色即可采摘。用枝剪等工具采集成熟的滇黄精果实,并存放于透气的容器中。

1.2育苗地选择

育苗地选在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地内。

普洱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00°19′~101°27′,北纬22°27′~23°06′之间,属低纬高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高温、多雨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9.4℃,最高气温25.6℃,最低气温15.4℃,日照时数2073.0h,年均降雨量1340.9mm,无霜期315d。

2试验探究方法

2.1种子的处理

滇黄精种子在采收时胚的发育尚未成熟,具有一定的胚形态休眠(后熟现象);且滇黄精种子外的果皮坚硬,一般种植者认为坚硬的果皮对种子的萌发存在一定的机械阻力,在进行播种前通常利用堆沤的方法将种子外的红色果皮去除。本试验旨在通过对滇黄精种子外的果皮进行不同处理,观察处理效果,探索提高种子发芽率、加快育苗进程的最佳处理方法。

本试验分组及处理方法如下:

第1组:将滇黄精种子外的果皮搓洗干净,置于4℃湿沙中贮藏备用;

第2组:将滇黄精种子外的果皮搓洗干净,室温湿沙中贮藏备用;

第3组:将采回的新鲜种子不进行处理,保留种子外的果皮,直接在室外沙床上播种进行发芽试验;

第4组(对照常规处理方法):将采回的种子放置在阴凉室内堆沤5d~8d,然后将果皮搓洗干净,种子摊开阴干,贮藏备用。

2.2发芽试验

第1组和第2组的滇黄精种子在贮藏2~3个月后进行发芽试验,第3组、第4组滇黄精种子在处理后立即进行发芽试验,试验在室外常温下进行。用河沙作基质,将滇黄精种子散播在沙床上,种子上覆盖1cm左右厚度的河沙。每个处理组50颗种子,每组设置3个重复。试验过程中保持河沙湿润,播种30d后开始调查发芽情况,此后每隔一周统计一次,判断发芽的标准:胚根突破种皮且长度超过种子自身长度。

3结果与分析

3.1发芽情况

调查发现,滇黄精种子贮藏2~3个月后再播种,第1组种子播种后92d开始发芽,第2组种子播种后87d开始发芽,发芽时间持续35d左右;滇黄精种子不经过贮藏直接播种,第3组种子播种后87d开始发芽,第4组种子播种后90d开始发芽,发芽时间持续32d左右。

实验结果表明,将四个处理组的发芽时间进行相互比较,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换而言之,滇黄精种子是否去除果皮、是否贮藏(贮藏时间在3个月以内)对发芽时间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滇黄精种子从播种到发芽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发芽过程持续1个月左右。

3.2发芽率

在播种后4个月统计4种不同处理组的滇黄精种子发芽率,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处理组滇黄精种子的发芽率

注:上表中的ⅰ、ⅱ、ⅲ表示每个处理组有3个重复组;平均发芽率是指三个重复组的发芽数量与播种数量的比值的平均数。

表1结果显示,第3组的滇黄精种子发芽率最高,换而言之,滇黄精种子采收后不作任何处理,直接在河沙中散播催芽,其发芽率最高,为79.33%;将滇黄精种子果皮去除后晾干贮藏2~3个月再进行发芽试验,发芽率最低,仅为34.00%。

将4个处理组的滇黄精种子发芽率进行反正弦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不同处理组的滇黄精种子发芽率方差分析

表2结果表明,4种不同处理滇黄精种子发芽率f=43.227,p=0.000<0.01,差异性极为显著。

为进一步分析哪些组间的差异是显著的,哪些是不显著的,发明人采用多重比较进一步对发芽率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表3不同处理组的滇黄精种子发芽率多重比较

注:上表中,小写字母反应的是0.05显著水平,大写字母反应的是0.01极显著水平。若两组之间代表的字母没有重叠,各不相同,则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代表的字母有重复,则两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第3组种子发芽率与另外3个处理组的种子发芽率相比差异性极为显著,说明在滇黄精种子采收后不作任何处理,直接用新鲜种子在沙床上播种催芽,能够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而去除果皮的处理组无论是直接播种催芽,还是低温贮藏2~3个月之后再进行播种,发芽率无显著性差异;将种子去皮后干燥贮藏,发芽率最低。

实施例二的探索性试验表明:滇黄精种子的果皮并不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滇黄精种子外的果皮虽然对种子的萌发存在一定的机械阻力,但是滇黄精种子的透水性好,因而果皮并不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将采收的新鲜种子直接在沙床上播种催芽,能够使种子的胚进一步发育成熟,缩短种子休眠时间,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在常规的滇黄精种子处理中,一般都要将种子外的果皮去除,而在果皮去除的过程中难免对种子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影响种子的萌发。另外,滇黄精种子属于低度顽拗性种子,因此无论是种子的干燥贮藏或低温贮藏,都必然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第3组即不做处理直接播种是滇黄精育苗中种子的最佳处理方法,且该方法技术难度低,容易操作,易于在种苗生产单位普遍推广。

实施例四:探索最佳育苗基质

在通常的滇黄精种植技术中,滇黄精种子在沙床里发芽后,便被移栽到基质中进行育苗。为了筛选出最适宜滇黄精种子育苗的基质,实施例三设置了不同基质进行育苗试验。

1试验方法

试验分组及所用基质如表4所示:

表4探索最佳育苗基质分组及所用基质

注:上表中,椰糠是椰子外壳纤维粉末,是加工后的椰子副产物或废弃物;河沙:椰糠=2:1表示河沙和椰糠的重量比为2:1;红土:椰糠=2:1表示红土和椰糠的重量比是2:1;表中混合性基质按比例充分混匀后才用于育苗。

每种基质中移栽同期发芽且状态相同的发芽种子50颗,设置3个重复组。各组间除了所用基质不相同,其他育苗条件相同。移栽30d后调查出苗情况,此后每隔一周统计一次,出苗判断标准:芽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

2结果与分析

2.1出苗情况

调查发现,将已经发芽的滇黄精种子移栽到基质中继续培育,移栽后3个月左右开始出苗,其中椰糠中滇黄精种子出苗最早,平均出苗时间为75d,且出苗率高,出苗整齐,种苗叶片宽厚,颜色深绿,生长健壮;红土中出苗时间最晚,平均出苗时间为83d,出苗率低,出苗不齐,但是种苗生长较为健壮;河沙、河沙+椰糠、红土+椰糠中滇黄精种子平均出苗时间为78d,河沙中虽然滇黄精种子出苗率达到了90.67%,但是种苗相比于其他处理组叶片颜色更浅,长势稍弱。

2.2出苗率

将已经发芽的滇黄精种子移栽到5种不同的基质中,3个月后调查出苗情况,结果如下表:

表5不同基质中的滇黄精种子出苗情况

注:上表中的ⅰ、ⅱ、ⅲ表示每个处理组有3个重复组;平均出苗率是指三个重复组的点种数与出苗数的比值的平均数。

表5结果显示,滇黄精种子在椰糠中出苗率最高,为98.67%,红土(对照)中出苗率最低,为87.33%。将不同基质出苗率数据进行反正弦转换后作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表6不同基质中的滇黄精种子出苗率方差分析

表6结果表明,5种不同基质滇黄精种子育苗出苗率f=11.492,p=0.001<0.01,差异性极为显著。对出苗率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7。

表7不同基质中的滇黄精种子出苗率多重比较

注:上表中,小写字母反应的是0.05显著水平,大写字母反应的是0.01极显著水平。若两组之间代表的字母没有重叠,各不相同,则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代表的字母有重复,则两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7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基质为椰糠时滇黄精种子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的出苗率;河沙、河沙+椰糠、红土+椰糠的出苗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差异性不极为显著;红土中滇黄精种子出苗率最低。

实施例三的试验结果说明,滇黄精育苗最佳基质为椰糠。椰糠具有极好的保水透气性,同时,椰糠比较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能够大量用于滇黄精苗木生产之中。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相关知识

一种多花黄精种子育苗的方法技术
一种多花黄精种子的快速育苗方法
一种多花黄精种子育苗的方法
一种多花黄精的种子催芽育苗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滇黄精种子哪里有
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发芽和出苗特性
一种多花黄精种子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滇黄精的功效与作用 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的区别
一种光伏发电场区葡萄与滇黄精复合种植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多花黄精种子催芽及种苗培育的方法与流程

网址: 一种简化且周期短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与流程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90669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安化黄精籽育苗单价 价格优惠
下一篇: 漂盘法黄精种子催芽育苗步骤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