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柳编
非遗类别:传统美术
传承级别:潍坊市级
入选时间:2011年4月
入选批次:第三批
高密柳编
柳编制品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手工艺品,“编筐、编篓,家家都有”。这种工艺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在北方,主要有柳枝、桑条、荆条、紫穗槐条等。因为柳条应用最广泛,所以民间统称为柳编。农耕时代,柳编制品是老百姓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用具。随着进入现代生活,传统的柳编制品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所用,走向了工艺品发展的路子。
禚元兴柳编作品《花瓶》
柳编,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史。在历史传承的长河中,以高密西乡曹疃村禚氏一族为代表的柳编技艺,已经传承了十九代。明朝洪武年间,禚氏祖上迁到高密潍河边,因有柳编这门手艺,并且潍河边有充足的编制原料,于是他们就定居下来,柳编技艺也就在高密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
高密柳编工艺细致考究。它的主要技法有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五种。选择细腻而韧性强的枝条,经过一番泡制,加工成洁白如玉的细柔条料,编制时勒编紧密,条缕均匀。如针线笸箩、篮子等物,用染过色的破篾或高粱皮缠边,织出十字形或者口字形几何花纹,十分美观。即使对工艺要求不高的筐、篓等物,用带皮青条与剥皮白条相穿插,编成立体纹样,也是很好看。
柳编原材料,生长中的柳条
柳条编制前需要浸
柳编需要的柳条
柳编需要的工具
柳编场所地窨
地窨内工作场景
禚元兴编制笸箩
柳编笸箩将要完成
高密柳编生产,具有就地取材、就地加工、能耗低、无污染、附加值高、收益多的特点。同时,因其是传统手工技艺加工,对生产条件与场所要求不高,适合于家庭生产或加工,所以从业人员相当广泛,对周边农民协作劳动进而形成产业,具有较好的串连作用,是当地农户的重要家庭收入来源。高密柳编形式,从小到针线花篮、簸箕、柳条帽、饭篮、菜篮(圆、椭圆),大到簸箩、箢蔸、小车偏篓、粪箕、柳条箱(包)等,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箢蔸
簸箕
簸箩
高密柳编现主要分布在注沟、井沟、朝阳一带。代表性传承人是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曹疃村的禚元兴,其自幼随祖父、父亲学习柳编,技艺成熟后对传统柳编样式推陈出新,使柳编产品由生活日用品发展到精美工艺品,颇受欢迎。2012年12月被确认为潍坊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柳编作品多次在国家、省、潍坊市级大赛中获奖。
柳编潍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禚元兴
禚元兴疫情期间抗疫作品《武汉加油》
禚元兴疫情期间抗疫作品《宅》
供稿:高密市人文资源开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