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庄亦柳名,人亦柳姓,这个滨河村落藏着“中国柳编之都”成长密码

庄亦柳名,人亦柳姓,这个滨河村落藏着“中国柳编之都”成长密码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5-04 18:08

杞柳,一种柳属灌木,多用于柳编。甲骨文中的“杞”字,上部由“木”字组成,下部是有捆绑之意的“己”字。是否可以猜测,在久远的古汉字演变中,人们或许已经使用杞柳制作柳制品了呢。

相比从文字中探寻杞柳与柳编起源,作为“中国柳编之都”的临沂市临沭县,其成长密码更为直接——柳庄,一个沭河东岸的村落。

村名源自于柳

柳编技艺传承自唐朝初期

沿着临沭县城西青石北路北行约9公里,一个岔路口路西侧,整块红石刻就的村碑上“柳庄”两字端庄秀丽。村碑背面,记载了村名的由来:唐朝初期建村时,因村西有座柳毅庙,柳姓迁此以编制柳制品为生,庄亦柳名,人亦柳姓,故名柳庄。

百度百科记载,杞柳喜沙壤土、河滩地以及近水的沟渠边坡种植。濒临沭河的柳庄,满足杞柳生长全部所需。发端自山东腹地的沭河,在这里几经易道,冲积出富含河沙的沃土平原。再加上水网河叉纵横,灌溉便利,这里几乎是为杞柳准备的天然生长地。“编筐编篓,柳毅传,拿到街上就卖钱。”这句世代相传的顺口溜,是柳庄人因柳立村、因柳兴村的历史简述。

尽管极少有实物流传,现今人们依据柳编源自生活实用器以及代代相传的编制技艺推测,柳庄建村时的村民,大多是用杞柳编制斗、升、箢子、簸箕等农具。其中箢子是一种尺寸大于提篮又功能近似的多用器物,既可以盛放粮食又能装食品、衣物,而且便于携行,以至于现今在临沭县农村仍可以见到一些老年人,胳膊上挎着箢子外出赶集或走亲串友。

而在北方农村长大的70后、80后等几代人,大多对一种形似浴缸称作“长筐”或“驮筐”的柳编制品记忆犹新。那是用在手推车或自行车上的容器,家中孩子蹒跚学步时,大人下地干活,为了不让孩子乱跑,常常把他们放进手一侧长筐,另一侧放着铁锹、锄头等家什。即使是在家看孩子,忙起家务事的父母,也经常把孩子放进长筐。

偶尔客串摇篮的长筐,除了让柳庄以及其他掌握柳编技艺的人们多了一份收入,还维系着不少家庭的生计。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一辆自行车加上长筐,能贩卖西红柿、也能驮运煤球,人们起早贪黑,从田间奔向城区,再从城区回到乡村,往来间支撑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流金淌银

巧手编出富裕生活

如果要给临沭县的柳编产业发展画一条分界线,那么1973年一定是笔触最重之一。这一年,柳编产品纳入国家出口计划,临沭柳编迈上现代化发展之路。

得益于柳编产品走出国门带回外汇,临沭县一批有意或无意进入柳编产业链条的从业者,找到了致富良机。

柳庄村往北3公里,是同样有杞柳种植、柳编加工传统的后齐庄村。出生于1955年的邱炳胜,退伍后回村搞起了柳编代加工,从有外贸订单的公司拿到货样和批次,再委托给居家编柳的农户加工。到1994年,邱炳胜用积攒的近百万元资金,在村里购置土地成立工艺品厂,从一辆自行车走街串巷“放货”的“中间商”发展为柳编企业主。

1998年,随着改革开放走向深入,民营企业可以申请企业自营出口权。邱炳胜也借势获批成为当地首批有自营出口权的民营企业,并在当年的广交会上获得大量外贸订单。

比邱炳胜小一岁的王朝学,是地道柳庄人。高中毕业后入职白旄乡从事宣传文秘工作,经常撰写杞柳种植、柳编加工等方面的材料。说起这个产业,他用“流金淌银”来总结。“我母亲年轻时是村里柳业社的成员,后来以柳业社为基础,发展成县里的工艺品公司,再开花结果在各个乡镇都有了柳编企业。”王朝学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杞柳种植成为临沭县不少乡村的致富途径,一年两季柳条,头一季亩产能达到一千多斤,一年下来一亩杞柳轻松能卖一万多元,如果农户再自己把这些柳条编成产品,效益至少还能增加三倍。

让王朝学印象深刻的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自行车还是农家紧俏的“三大件”之一,如果家里有几亩杞柳,一年收获就能攒够钱买一辆自行车。而从事柳编收购的放货员,也往往能轻松成为当地首批“万元户”。

从实用器到工艺品再到创意品

柳编产业变着花在壮大

2021年的金秋时节,穿行丰收景色的柳庄村,往昔家家门前晒柳、户户庭院编筐的小家小户加工场景已很难见到。随着产业发展,源于编制家用器具的传统柳编,已经发展成文创产业。上规模、进园区,加工户变成产业工人,是临沭柳编产业新常态。

衡量一个地区某项产业发展规模最简便的标准之一,就是看看当地有没有相关产业园。在临沭县城西北侧,沿327国道,两侧分布着数十家柳编工艺品企业。当初在村里办企业的邱炳胜,也早已将企业搬迁到这里。邱炳胜及其“左邻右舍”,几乎都成长为当地柳编行业的龙头企业。

“18名研发人员,其中国外设计师3人,每年平均创新5000多个品种。”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解自杰介绍,当地柳编企业原材料也从杞柳拓展到金属、木料、布艺、绳草等几十种,产品也已经从实用、装饰类向智能化发展。

据临沭县商务局统计,2020年该县柳编出口企业达372家,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76亿元,柳编工艺品出口额16.11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县出口额的45.8%,占全国柳编出口额的三分之一。这样重磅的数据,背后是当地不遗余力的产业扶持以及临沭柳编人如杞柳般的韧劲。

近年来,临沭县积极鼓励扶持柳编企业“走出去”,组团参加广交会、德国法兰克福消费品展览会、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品展、日本东京国际日用杂货及礼品展等10余个重要国际展会,使产品和服务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着眼新兴销售渠道,借助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ebay等电商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全县有跨境电商企业70余家,在英国、美国、日本、南非等国家设有海外仓,形成了“园区+平台+网商”的线上销售体系,让临沭县成为中国最大的柳编跨境电商发展集聚地之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邱明 通讯员 陈秀焘 马秀山

免责声明:未标有“在临沂客户端”或在临沂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本端所刊登的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作品版权,均为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未经临沂日报报业集团相应媒体授权,任何网站或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违反上述声明者,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9-8966111

相关知识

“柳编之都”指尖上的“好日子”!《寻百强 看中国》走进临沭县
《柳韵》作者谈柳编创新 传统工艺融合现代艺术
柳风收纳:从柳编工艺到柳编艺术
从日常用品到价值连城 临沭柳编跨越艺术奇迹
中国的柳文化
花 · 柳 · 兰亭序丨《兰亭序密码》
为了传统的现代复活:一个柳编手艺人的40年
亦庄花店,亦庄卖花,亦庄花卉市场
匠心独韵,手艺传承,临沭柳编工艺跨越艺术奇迹
京城骑行好去处:北京亦庄新城滨河公园

网址: 庄亦柳名,人亦柳姓,这个滨河村落藏着“中国柳编之都”成长密码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85513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河北石家庄:匠心柳编 妙手生花
下一篇: 山东博兴县创新非遗柳编技艺——匠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