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黔南州传统工艺之“染”

黔南州传统工艺之“染”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5-02 07:28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地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先民居住的区域,现居住着居住有汉、布依、苗、水、瑶、毛南、壮、侗、仡佬等43个民族。多民族聚居、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闭塞的交通,使得黔南的传统工艺历经岁月的洗礼之后仍保留着原始风貌,异彩纷呈的传统工艺以绣、染、陶、银最具代表性。

2018年9月至12月,黔南州开展首届“好花红”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以黔南文化元素为题材,传统手工艺品为载体,旨在发掘和推出具有黔南特色的优秀文化创意产品,丰富黔南旅游商品,促进黔南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此次大赛组委会初步整理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枫香染制作技艺、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工艺、长安土布扎染手工制作工艺、水族豆浆染制作技艺以及贵州蜡染5种染制技艺,供以大众了解、参考,并希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此次文化创意大赛。

(如遗漏整理其他染制技艺或整理的内容有出入,可私信于本自媒体账号,或投稿至邮箱:qnzwhj@126.com,组委会将不断更新、丰富本篇内容。)

枫香染制作技艺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枫香染制作技艺

项目级别:第二批国家级名录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类

项目民族:布依族

项目流传地:枫香染制作技艺的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东南部的雅水镇、太阳乡及周边布依族地区。

技艺概述

枫香印染广泛应用于日用床单、被面、帐檐、枕巾、挎包、头帕、背扇等,使用的原料为枫香树脂和牛油,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文火熬制过滤而成。制作人用毛笔蘸上枫香牛油在土布上描绘出构思好的各种图案,然后把描好图案的土布放入染缸中染色,再经过沸水脱脂、清水漂洗、晾晒之后,一件枫香染制品便基本完成。

工艺特征

蓝色与白色是构成传统枫香染的灵魂要素,简单的靛蓝染料与枫香牛油的巧然结合,或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加之自然产生的冰裂纹效果使枫香染的韵致同青花瓷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浓淡天成,散发着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素雅之风。枫香印染图案清新明快,不追求肌理效果,画面精细,装饰纹样自成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是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不可多得的“不须出土的文物”。

惠水枫香染精美成品展示图片

惠水枫香染精美成品细节图片

存续状况

枫香染手工技艺历经百余年从未中断,皆源于流行地区民风民俗的需要,是当地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枫香染一直在民间生产制作,直到今天仍在许多民族地区加工和使用,长期以来,其手工技艺始终保持传统方法,至今没有任何改变。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传承久远的枫香染工艺虽然延袭下来,但由于枫香染制作工艺复杂,习艺周期长,用自纺的棉布,特别辛劳和耗时,制作周期可达半年之久,现在的年轻人多不愿学,后继乏人,技艺面临失传的局面。枫香染生活日用织品被工业化的现代纺织品替代,布依族传统婚礼上“发嫁”(陪嫁)的枫香染制品如床单、被面、帐檐等已很难再见。唯一在鸭寨苗族妇女的丧事中,至今仍沿用枫香染“老裙”(死者穿的裙子)陪葬。

枫香印染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工艺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工艺

项目级别:首批省级名录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类

项目民族:布依族

项目流传地: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工艺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布依族地区。

基本介绍

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工艺是中国贵州省罗甸县布依族人们的一种传统工艺,他们自种棉花、自栽蓝靛。衣着达到自给自足。土布制作一般是先用弹好的棉花纺成线,再把线挽成卷,用白艿浆加适量的清水煮沸至一定时间,清洗晒干后用染料染成各种颜色的线。用绞车绞成线果,把线果放到布线器上。布线、定格好后放到织布机上织。织出的土布有白土布、青兰土布、大小花格土布、笆折布、反纱布等。除白土布外其它土布可以直接剪裁服饰,制作棉被,垫单等。

历史渊源

布依族同胞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布依族同胞纺花、织布起源于何代。千百年来他们都是通过口传心授,母传女,师传徒,织布、雕花、刺绣、做扎染的技艺传承至今,不断发展。也许这些技艺同他们的发展史一样渊远流长。

基本内容

1.土布制作流程:①弹棉花并加工成条状。②纺线、挽线、上白芨浆、煮线、晒纱。③染纱。④绕线果,布线,定格,梳理,绕轮,布经线。⑤梭子放置纬线,用摆子撞实。

2.染绘土布:布料织成后,有些可直接裁剪成各式服装和其它用品,有些则需要进一步染绘成各种花色品种,富有装饰性的图饰花布。

罗甸布依族土布的床单花布主要运用各种扎染技术进行染绘。其主要流程如下:

①在白布上绘图,主要图案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也有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等。

②用各种扎染技法进行处理,主要有缝绞法和捆扎法,也兼有各种自由扎法。

③浸染、晾干、扳线、镶边,完成染绘。

罗甸布依族土布的花布制作还有使用蜡染技术的方式,其成品用于服装制作

土布衣物

3.制品及作品等相关器具:

1、土布制作的主要器具和设施

脱子车、弹棉器、干棉杆、纺车、挽线器、布线器、布线支架、分线器(告、fe)、小竹桐、织布机、大活轮、小活轮、梭子、竹块等。

2、扎染用的器具和设施以及原料

3、土布制品、扎染制品。

白土布、青兰土布、大小花格土布、笆折布、反纱布等。主要缝制衣、裤、围腰、长帕、垫单、棉被、背带,各种花纹的扎染垫单等。

基本特征

1.乡土性特征:罗甸布依族土布从原材料种植到织染、绣工艺流程,直至使用者,都在布依族内进行,具有鲜明的乡土性特征。

2.多样性特征:罗甸布依族土布的制成品类型多样,有织成的各色花布,有织、染、绣一体的各色花布;其用途也有多样的区别;有各种年龄段的区分(如老年人、青年人、小孩的用布多色皆有不同),如不同物品的区分(如服装和床上用品用布不同),有文化功能的区分(如婚嫁用小花格布、丧葬用大花格布)等等。

3.艺术性特征:罗甸布依族土布做工精致,风格典雅,具有鲜明的布依族艺术风格,与其它地区其它民族的相似品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人们往往购置以为馈赠佳品。

4.女性化特征:罗甸布依族土布制作的全流程,从原材料种植到最后成品都是由布依族妇女实施,布依族女性从小就参与到这个流程之中,成为传承主体,终其一生;土布制作的多样性更多体现在女性服饰和女性用品的范围;因此,布依族土布制作所显现出来的文化风格具有鲜明的女性化特征。

主要价值

1.实用价值:衣食住行是人生的四大要素,土布的主要价值在于它从古至今解决了布依族人民穿的问题。使人们有了遮羞御寒之物。

2.历史价值:有了濮越人就有土布制作,扎染技艺,所以研究这门技艺的发展有助于研究布依族人民的历史,研究中国古代织染技术的历史,研究布依族妇女生活史等等。

3.文化价值:土布制作、扎染技艺,传承至今其制品越来越精美,众多色彩相间的土布、绘制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美丽的床单,凝结了古今布依同胞的智慧。它们当中的每一件制品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4.经济价值:土布色泽古朴、花纹美丽奇特、布料厚实耐磨,具有冬暖夏爽、透气吸汗的特点,是布依同胞制作衣物和床被、床单等的上好布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一度供不应求。

白色土布床单

存续状况

自古每家都有纺车、织布机、染缸,妇女个个会织土布、搞扎染。60年代至70年代是土布纺织的鼎盛期,因为那段时间国家凭票供应布料,布依族的纺织,扎染由此盛行。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文明逐渐取代传统文明,年轻一代的妇女懂得纺织,扎染技术的人渐少。普查后17万布依族群众只有近百人会纺花织布,但她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不再从事这项工作了。雕花做扎染的人更少。设备也大量被毁坏。只有少量的属于商业目的制作者纺织少部分到市场上出售。现代许多布依族小女孩都不知道什么是土布制作,扎染。穿戴土布的少之又少。打工风潮一浪高过一浪,村中很少见到男女青年。找人学都困难,多数从事手工制作扎染工艺的“匠人”年事已高,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所以现在再不抢救这门工艺很快可能就消失了。

长安土布扎染手工制作工艺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长安土布扎染手工制作工艺

项目级别:第二批省级名录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类

项目民族:布依族

项目流传地:长安土布扎染手工制作工艺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布依族地区。

基本介绍

长安土布扎染是惠水布依族传统印染工艺中独具风格的一种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长安乡、打引乡、王佑镇及周边地区,基本属自产自用。

土布扎染的浸染过程与枫香染、蜡染基本相同,但印花技艺则自成体系,独具特色。

技艺概述

根据对土布扎染手工艺人的调查,传承历史已有至少百余年的时间。在长安地区将白布折叠再下缸染成单面布的习俗由来已久,土布扎染印花原理是将花饰脉络用针线缝扎,使染料浸不到缝扎之处,这与染单色布的原理异曲同工。

扎染所用的是自纺自织的土布,一般都是用四踏板的织机织成,布匹纹理呈回字形,当地群众称为颗粒布。在绘制图案时,先将土白布平铺于桌面或石板上,用圆珠笔或彩色粉笔即兴绘出各种图案。传统图案基本为花鸟虫鱼,现在也把汉字、拼音甚至英语融入传统图案中。

图案绘制完毕,用白棉线穿针打结,按白布上图案的脉络将布对折,再在折痕处往内折一小道边,然后用穿好的针线,沿着折痕缝扎,缝扎好后就可以染色。扎染也是用蓝靛浸染,其加工方法是将采来的蓝叶放入缸中加水泡三天左右捞出。用盆将适量的生石灰加水搅拌溶化后倒入缸中,加自酿米酒一斤搅匀,沉淀后,将水倒出,舀出缸底的靛蓝备用。将干靛加水稀释,有的还将适量的植物土茯苓的根茎洗净捣烂放入,可使染料颜色加深,七、八天后就可用于染布了。浸染前先将布放入清水中浸泡,再拧干水分,折好放在石板或板凳上锤打平整,然后慢慢放入缸中,用木棒将布压入缸底,一小时后捞出置于槽状木板上,木板的一头倾斜搭在缸沿,让水就顺着缸沿流入缸中。一小时后,再次将布放入缸中浸染,如此反复多次,两天后将布捞出用清水洗净晾干,再重复前面所说的程序浸染。直到染成所需的颜色,然后用清水反复漂洗、晾干。

布匹晾干后,将缝扎的线用剪刀或锥子轻轻拆开,再次清洗,锤打平整晾干。所绘图案花纹显露,染料渗透非常自然,图案的色彩明暗自然过渡,十分美妙。

工艺特征

扎染布是布依族婚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融,土布扎染的绘画图案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其线条简洁明快,图案清新雅致,多为即兴而作,信手勾画,无拘无束,凸显出了扎染图案绘制上的随意性。惠水土布扎染为布依族所独有,在“扎”上做尽文章,充分体现了布依族群众的聪明才智。

重要价值

长安布依族土布扎染承载着当地布依族传统艺术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传递着当地布依族同胞的民族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土布扎染古朴而又独到的民族手工技艺和别具一格的绘画图案使其在惠水布依族印染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水族豆浆染制作技艺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水族豆浆染制作技艺

项目级别:第四批省级名录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类

项目民族:水族

项目流传地:水族豆浆染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水族地区。

基本介绍

水族人民独特的“豆浆印染”技艺,相传已有七百年的历史。他们先将硬纸板镂成各种花鸟及几何图案,然后将模板平铺于白布之上,再刷上特制的黄豆浆,待豆浆干透后即浸入靛液缸中浸染,最后洗净晒干刮去豆浆,即呈现出蓝底或青底白花图案。

制作工艺

豆浆染,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豆浆作为防染剂,将布印制各种人物、动物、花卉以及植物图案,在蓝靛染缸里浸染而成。制作工序一般先用泡好的黄豆打制成豆浆,然后用较厚的纸通过镂空的剪纸手法剪出所需的各种图案贴于白布上(后期发展成利用牛皮胶特殊处理制作成较薄底子的模版,尺寸1.8m乘0.6m左右见方,在牛皮胶底子进行镂空雕刻出所需的图案,雕刻造型细腻工整,利用雕刻好的模版进行批量印染),再用制好的豆浆把剪出的花样图案中的空白处填满,五至七天豆浆干透,紧贴于白布之上;然后用蓝靛植物的叶和根放在大缸里,用水浸泡,直至水变黑,其时间大概在半月,再将渣物滤出,按较严格的比例配方加入草灰、生石粉和米酒搅匀而制成蓝靛;将豆浆填充好图案造型的布料放入染缸里经蓝锭浸染,一般在半小时左右,将布捞出滤干水,再次放入缸中,一天如此四五次,连续浸泡五天。最后,把泡好的布料放到小河或小溪里清洗,用竹蔑边洗边刮,待豆浆刮干净后,晾干即成。水族豆浆染一般由妇女制作,所需时间约为一个月左右。用豆浆染工艺制作的布料蓝底白花图案的色彩古旧,色调自然和谐,具有古朴的美感。

存续状况

水族豆浆印染技艺历史悠久,是水族先祖自北方濉水流域南迁到都柳江上游两岸定居以来世代传承下来的一项民间手工技艺,利用豆浆印染制作的布料曾一度是水族群众购买的主要焦点,其具体起始年代己无从考证。后因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市场各色布料的增多,人们审美意识发生巨大变化,豆浆染制品逐渐失去市场竟争能力,目前该技艺在水族民间己经濒临消亡,只有极少数人还熟悉其制作流程。

水族豆浆染制作技艺入选省级(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贵州蜡染

基本介绍

贵州蜡染,亦被称作“贵州蜡花”,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中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制作工艺

选材: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

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腐剂。

染料:贵州生产的蓝靛。贵州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蜡染布:是在布匹上涂蜡、绘图、染色、脱蜡、漂洗而成。因为在染制的过程中,蜡白布的表面会产生自然龟裂,从而往白色坯布渗入染料而着色,出现许多或粗或细无规则的色纹也叫龟纹,这些龟纹就是区别真、仿蜡染布的标准,因为任何仿蜡染布设计进去的“龟纹”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而真正的蜡染布往往难以寻找,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龟纹来。

工具: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的钢刀。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钢制的画刀便于保温。这种钢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过程:古老的蜡染工艺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被保存下来,一直延续着传承,而且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蜡染图案。在贵州省的黄平、丹寨、镇宁及其它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兄弟民族妇女都是点制蜡花的能手。蜡花是她们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蜡染生产绝大多数工序是手工操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用机械化,自动化来代替。

工艺过程:

1、画蜡前的处理

选择布料并加以洗涤。一般是选择自织的棉布、麻布。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另外一些地区则不用花样,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3、染色

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染色方法:贵州蜡染一般都是蓝白两色。制作彩色蜡染有两种方法。方法之一:先在白布上画出彩色图案,然后把它“蜡封”起来,浸染后便现出彩色图案;方法之二:是按一般蜡染的方法漂净晾干以后,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色彩。民间蜡染所用的彩色染料,是用杨梅汁染红色,黄栀子染黄色。

4、去蜡

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兰白分明的花纹来。

保养方法

1、如果蜡染有一些折痕。只需把壁挂展开,平放在熨板上,用熨斗在壁挂的背面轻轻熨上几下,把它熨平就可以了。(但重彩画和亮画一定要注意用干的熨斗,千万不要用蒸气熨斗以及不要在蜡染正面熨烫)。

2、可根据顾客的爱好进行装裱,这里有四种方法可以选择:①你可以用一根木棒从壁挂上方穿过去,再用你线把木棒两头栓上,挂在挂钩上就可以了;②你也可以根据你的爱好,选择你喜欢的颜色粗的棉线,编一条彩色的辫子,从壁挂上方穿过去,挂上也很美观大方;③也可以用双面胶贴于蜡染的背面的四个角,然后再固定在墙上你满意的位置;④还可以用艺术画框框起来挂在墙上;⑤巨幅重彩蜡染的底衬比蜡染画宽大,须把多余的边衬剪掉再用艺术画框进行装裱。

3、由于蜡染的原料是纯棉布,因此在保养方面应注意防潮、防腐蚀,以免发霉长虫。如果买回后是用于收藏而非装饰,请定期取出晾晒。

4、重彩蜡染、亮画蜡染不能用水清洗,可用半干的抹布或掸子檫去灰尘即可;传统蜡染壁挂、桌布、靠垫等可以随时用水清洗,但在洗的过程中不要使用清洗剂,以免掉色;也不可用机洗,因为很多染画主要是以须边突出主效果,用机洗会将须边搅坏,洗完后的蜡染制品可以熨烫。

5、蜡染由于是用100%纯棉布制成,因此是服装、桌布、被套、床单等的极佳选择。蜡染在收藏与保养过程中应放置在干净、整洁、无尘的环境中,并应有专人定期清理。

蜡染种类

生活中的蜡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

民间工艺品: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 自给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民间工艺品。

工艺美术品:是工厂、作坊面 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工艺美术品。

蜡染画:第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

这三大类蜡染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争奇斗艳。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是少见的。

蜡染用途

贵州蜡染同所有民间工艺品一样,具有实用的功能。在蜡染流行的地区,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装饰美化生活,丰富生活的文化含量,寄托人们的信仰、祈愿和情感,深受人们喜爱。特别在长期形成的民俗活动中,反映民俗心理的蜡染更丰富了民俗活动的内容和趣味。 蜡染制品包括了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一般可作妇女头巾、衣裙、围腰、被面、帽子、床单、门帘、窗帘、背扇、包袱布、盖帕、手帕、挎包等等之用。

有些工艺水平较高,图案非常新奇精美的,也被当作艺术壁挂来装饰居室客厅及宾馆饭店。

相关知识

美术学院开展“拓花草之印,染自然之美”非遗植物拓染艺术手工体验特色活动
“染旷野的情绪”中国植物染艺术展开幕
走进这个展 一起了解植物染 “染旷野的情绪”中国植物染艺术展开幕
黔南州第七届兰花艺术节拉开帷幕
追溯自然本源,探寻古法植物染
黔南州适合种植的花都有哪些?
黔南州来渝推介 向重庆市民送出“旅游优惠大礼包”
走进这个展 一起了解植物染
贵州省黔南州2022
黔南州召开2024年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会

网址: 黔南州传统工艺之“染”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82974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原文及
下一篇: 科普红木知识:红木如何分类?图解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