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犊牛的成活率在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收益,还直接影响到奶牛场的可持续发展。奶犊牛一般指的是出生至6个月左右的小奶牛,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尤其需要注意,因为这是它们生命中最敏感和关键的时期。下面将详细讨论如何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来提高奶犊牛的成活率。
母牛妊娠后期的饲喂管理
母牛在妊娠后期(即最后一个月)的营养供给非常重要,既要满足母牛自身的需求,也要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泌乳营养的需求。此时胎儿快速生长,挤压牛胃空间,母牛采食量因腹腔容积的限制而减少,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因此,母牛妊娠后期的饲料供应要求充足且营养搭配合理。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饲料配方:
– 精饲料:推荐配方为玉米60%、豆粕24%、麸皮10%、预混料5%、食盐1%。
– 粗饲料:主要为青贮玉米和苜蓿草,精、粗饲料的用量比例为3∶7。
母牛妊娠后期的日粮供给量应为母牛体重的2.0%~2.5%,同时适当增加母牛运动量,以避免生产时出现难产。
初生犊牛的护理
初生犊牛离开母体进入新环境后,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呼吸系统的适应、免疫系统的建立和体温调节能力的提高。因此,初生犊牛的护理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理黏液:清除犊牛口鼻耳中的黏液,必要时可进行人工断脐,并用消毒药液处理脐带断端。
2. 及时喂足初乳:犊牛出生后30~50分钟内要吃上母牛初乳,以确保其生长发育和提高抗病力。初乳摄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犊牛人工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犊牛从产房转入犊牛舍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细致的饲养管理,以确保其健康成长:
1. 犊牛舍的消毒:犊牛舍要彻底清洁并进行消毒,以防止疾病的传播。消毒方法包括使用消毒药液喷洒、甲醛熏蒸等。
2. 犊牛舍的温湿度:犊牛舍的温度控制在13~22℃,湿度控制在50%~60%。定期观察犊牛状态,适时调整温度和湿度。
3. 断乳:为了减少犊牛的培育成本,通常在犊牛3~7个月时进行断乳。断乳的标准是犊牛每天采食精饲料达到体重的1.5%(约0.8~1.5千克/天)。
4. 人工哺乳:犊牛出生3~7天后开始补充精饲料和优质粗饲料。每天饲喂3次,确保犊牛获得充足的营养。
5. 补充饲料:随着犊牛的成长,逐步增加精饲料和优质青(蔬菜)干草的摄入量,直到完全断乳。
6. 饮水:犊牛出生后3周内无需单独供水,3周后需提供足够的清洁饮用水。
犊牛常见疾病的防控
为了减少犊牛疾病的发生,必须建立健全牛场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包括环境消毒、引种管理、饲养管理和免疫预防等方面。
1. 环境消毒:定期对犊牛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确保没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2. 引种管理:引入的种牛必须经过严格的健康检测,确保没有特定的病原微生物。
3. 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保持犊牛舍清洁卫生,合理安排饲喂时间和饲料种类。
4. 免疫预防:针对常见的犊牛疾病,如口蹄疫、冠状病毒性腹泻和大肠杆菌病,采取相应的免疫预防措施。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奶犊牛的成活率,保障奶牛场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