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植物界全系列】檀香目—山柚子科

【植物界全系列】檀香目—山柚子科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1-14 07:27

檀香目—山柚子科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檀香目

山柚子科

山柚子科(Opiliaceae)又名山柚科,包括10属约28种,大多数种类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产澳大利亚东北部和美洲的热带地区。我国有5属、5种,产云南、广西、广东及台湾等省区。

本科植物为灌木、乔木或木质藤本;单叶互生;小花辐射对称,两性或单性,花瓣4一5;果实为核果。其中部分种类为寄生植物。

1.形态特征

展开剩余 89 %

常绿小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叶互生,单叶,全缘,无托叶。花小,辐射对称,两性或单性,组成腋生或顶生的穗状花序、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状的聚伞花序,单花被或具花萼和花冠,花被片或花瓣4-5数,离生或合生,花蕾时镊合状排列;雄蕊与花被片或花瓣同数、对生,花丝离生或基部与花瓣合生,花药2室,纵裂;花盘各式,位于雄蕊内,环状或杯状,或为分离的腺体;子房上位或半下位,1室,倒生胚珠1颗,无珠被,花柱短或无,柱头全缘或具浅裂。核果;种子具丰富油质的胚乳,胚小,圆柱状,子叶线形。

2.山柑藤属

山柑藤属(学名:Cansjera),为山柚子科的一属植物。

(1)形态特征

直立或攀援灌木,有时具刺。叶互生,具短叶柄。花两性,排成稠密的腋生穗状花序,每朵花具1枚苞片;单花被,花被具柔毛,下部合生成坛状或钟状,上部4-5裂,裂片镊合状排列。雄蕊4-5枚,与花被裂片对生,花丝无毛,分离或基部与腺体结合,花药长圆形,药室纵裂;腺体4-5枚,卵状或近三角形,肉质;子房上位,卵球形或圆筒状,1室,花柱圆柱状,柱头头状,具4浅裂。核果椭圆状,中果皮肉质,内果皮薄;种子1颗,胚小,具子叶3-4枚。

(2)山柑藤

山柑藤(学名:Cansjera rheedei)为山柚子科山柑藤属下的一个种。攀援状灌木;枝条广展;叶卵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多朵排成密生的穗状花序;苞片细小,花被管坛状,黄色;子房圆筒状。核果长椭圆状或椭圆状;花期10月至翌年1月,果期1-4月。

多见于低海拔山地疏林或灌木林中。本种具根寄生习性。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区。印度、缅甸和亚洲东南部各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3.山柚子属

山柚子属(学名:Opilia)为山柚子科的一属植物。该属是由英国苏格兰外科医生及植物学家。被称为“印度植物学之父”的威廉·罗克斯堡(William Roxburgh,1751年6月29日 - 1815年4月10日)于1802.年设立。

(1)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叶为全缘叶革质,互生,排成二列,边全缘;中脉明显凸起;叶柄短。花两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式聚伞花序,苞片早落,花萼细小,全缘,环状,或具不明显的5齿,稀4或6齿;花瓣5枚,稀4或6枚,离生,长圆形,顶端伸展外弯;雄蕊5枚,离生,与花瓣对生,花药2室,纵裂;腺体5枚,肉质,与花瓣互生;子房上位,椭圆状,顶端较狭,1室,胚珠1颗,下垂,花柱极短,柱头小,盘状,中央下凹。核果,中果皮肉质,内果皮脆壳质。

(2)生长习性

喜高温、高湿和微酸性土壤。在年平均温度22度在上,最低温度0度左右,轻霜日数不超过5-20天,年降水量1400毫米以上,年平均相对温度80%的气候条件下,都适宜生长。宜栽培在房前屋后,也可种植于大树旁或人工棚架旁,让其自然攀援生长。

该属共有22种,分布于非洲、亚洲的热带地区和澳大利亚东北部。中国有一种,产于云南。

种子含油量高,是高级食用油植物。亦可作为医疗用途。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外伤出血;疮疖肿痛;湿疹 ;油瓜还可入药,治疗毒疮。

(3)山柚子

山柚子(学名:Opilia amentacea),为山柚子科山柚子属下的一个植物种。攀援状的灌木或柔弱的小乔木,小枝被微柔毛。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于中海拔山地密林中。产于云南南部;亚洲南部、东南部各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4.尾球木属

尾球木属(学名:Urobotrya)为山柚子科的一属植物。国内分布于云南、广西。模式种:刚果尾球木 U. congolana (Baill.) Hiepko。

(1)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无毛或被微柔毛。叶互生,薄革质,无毛或仅中脉有毛,边全缘;叶柄短。花两性,排成总状花序,通常3朵花着生于每个苞片内,花序轴纤细,无毛或被微柔毛;苞片阔,绿色,边缘透明,具缘毛,密集覆瓦状,于开花前脱落,在花序基部的数枚较小的苞片宿存;花(3-)4(-5)数,单花被,花被片离生,镊合状排列,长圆形,顶急尖,内面无毛;雄蕊与花被片同数且对生,长于花被片;花盘环状,肉质;子房圆锥状至圆筒状,花柱缺,柱头不分裂或4浅裂。核果椭圆状,中果皮肉质,薄;胚小,具子叶33枚。

(2)尾球木

尾球木(学名:Urobotrya latisquama)为山柚子科尾球木属下的一个种。灌木或小乔木,高约4米,枝条淡绿色,干后黄褐色,无毛,具不明显的条纹。核果红色,长13-25毫米,直径7-15毫米;果梗长5-6毫米。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下山谷密林或疏林中,喜生长于石灰岩山上。产于云南(勐腊、金平、富宁),广西(龙州、扶绥);缅甸南部、泰国、老挝、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老挝。

5.鳞尾木属

鳞尾木属(学名:Lepionurus)为山柚子科的一属植物。

(1)形态特征

灌木,直立或枝条披散,通常无毛,嫩枝有时具短毛。叶薄革质,无毛。花两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每个苞片内有3朵花,花序轴纤细,无毛;苞片阔,鳞片状,淡绿色,边缘透明,具短缘毛,密集覆瓦状,于开花前脱落;花(3-)4(-5)数,花被合生,深分裂;雄蕊长度短于花被,花丝扁平;花盘杯状,边缘具不整齐裂缺;子房卵球状圆锥形,花柱通常缺,柱头不裂或4浅裂。核果椭圆状,有时卵球形或倒卵状,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壳质。胚几与种子等长,胚根小,子叶线形,3-4枚。

(2)生长环境

鳞尾木生长于海拔1200米山地密林中。 [2] 在中国云南主要分布于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年均温15℃以上;在广西仅见于桂西南热带岩溶石山地区,年平均气温20℃以上。阴性植物,需湿润环境,自然生长于相对潮湿的沟箐、山谷或山坡密林中,生长地潮湿且含有一定石砾的壤土地带,主根非常发达,侧根很少,在山区经人工刨挖后移栽,成活率极低。生长于蚬木、石山樟、任豆、石山楠、岭南酸枣林下,多为带状分布,成片纯林少见。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思茅)和广西(龙州、天等、扶绥、田阳、隆安和隆林)。

(3)鳞尾木

鳞尾木(学名:Lepionurus sylvestris)为山柚子科鳞尾木属下的一个种。灌木,通常高不及两米。叶互生,叶形多样,倒卵形,长圆形,披针形或卵形,顶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渐狭。总状花序1-8个生于叶腋,长2-5厘米。核果橙红色,基部具宿存花盘;果梗长2-2.5毫米。

分布于中国(云南和广西)、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生长于海拔1200米山地密林中。

花序及嫩茎、嫩叶是一种优良的森林蔬菜,味鲜美可口,为不可多得的森林野菜,中国广西热带石山区群众有食用的习俗。

6.台湾山柚属

台湾山柚属(学名:Champereia)为山柚子科的一属植物。约2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热带地区;我国有一种,产于台湾。

(1)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或小乔木,叶柄短,花小,叶互生,全缘。花小,杂性,两性花或雌花均排成圆锥花序状聚伞花序,苞片小,早落;单花被,花被片5枚,镊合状排列;雄蕊5枚,约与花被片等长,花丝丝状,药室平行;花盘环状,具5浅裂;子房上位,圆锥状,半埋在花盘中,花柱无,柱头垫状;雌花具不育雄蕊,花盘分裂的。核果椭圆状,外果皮壳质,中果皮肉质。胚近圆柱状,胚根小,子叶长,3枚。

(2)台湾山柚

台湾山柚(学名:Champereia manillana),为山柚科山柚属下的一个种。常绿小乔木,植株高6-7米。生长于干旱的灌木林或疏林中。产于台湾南部沿海地区,印度(安达曼群岛)、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菲律宾(马尼拉)。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檀香目—檀香科:沙针
【植物界全系列】毛茛目—罂粟科(三):罂粟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目—爵床科(上)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
【植物界全系列】十字花目—山柑科:鱼木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目—山茶科(一):木荷
256.【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目—杜鹃花科(二):杜鹃花
223.【植物界全系列】菊目—桔梗科(四):桔梗
【植物界全系列】十字花目—醉蝶花科
【植物界全系列】锦葵目—红木科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檀香目—山柚子科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58004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入团积极分子团课+本科生特种奖学
下一篇: 广东印度檀香苗,广东金花茶,广东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