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传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连作障碍难解决,专家们建议这样防!
12月10日,由《农资导报》主办、标正公司首席协办的“2017中国作物根部保护解决方案交流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围绕土壤病虫害防治难点,介绍最新防治技术,助力企业、经销商共同打造作物根部保护解决方案,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200多位农资行业代表前来参与。
来自国内一线权威专家及企业代表表示,随着农业大规模集约化种植的发展,倒茬轮作愈来愈困难,由于连年种植,土传病原菌和虫卵累积,土传病虫害发生十分严重,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技术,目前主要采用农药灌根防治,不仅造成土壤恶化,且及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和地下水污染。专家们呼吁,解决土壤病虫害,保护作物根部应采用农业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等综合防控技术方案,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保护环境。
《农资导报》副总编辑郑红艳表示:“作物要高产,根系是关键”。近年来,由于土壤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作物根部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由于土壤环境恶化,加之作物连作频度增高,导致作物土传病害加剧;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高中毒农药的禁用,加之新型低毒农药的研发没及时跟进,导致种植者对有些土传病虫害束手无策,有的甚至继续使用禁用农药,不禁造成了土壤污染,也给国家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寻找安全的土壤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推广高效、安全、环保的作物根部防治产品和方案迫在眉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农资导报》作为行业的权威媒体,以独特的新闻视角引领行业发展,本着“媒体搭台,专家建言,行业思考,企业践行”的初心,最终让根系更健壮、作物更高产、农业更光明、生活更美好!
《农资导报》副总编辑 郑红艳
作为本次活动首席协办单位,标正公司围绕作物根部保护开发系列产品和方案,标正公司总经理黄琦说:“作为企业,我们有很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标正公司适应形势发展,根据当前病虫害发展趋势,提出了护根革命活动,旨在更好地解决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对高效低成本农药的需求,因此在2015年就布局药肥、颗粒剂、种衣剂、特肥产品,仅标正地腾一个产品,全国使用面积26万亩次,粗略统计,可替代污染农药土壤处理剂130万公斤,可减少使用肥料130万公斤,未来标正公司将加强药肥、半水溶性颗粒剂的布局开发及研究,为中国农作物护根,土壤健康做出贡献,做土壤健康的先行军。
标正公司总经理 黄琦
本次会议特邀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云南省农药检定所、云南省植保植检站、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云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文山三七研究院等单位权威专家分别就农药行业政策变化,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技术,典型作物土传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等议题探讨。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 花荣军
农药使用是农林业正常生产的必然要求,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农药生产企业2130家,登记产品约有650个品种,近3万个产品。国内经营农药的人员约为63.7万人,其中近90%的人学历不高,仅为高中以下文化。此外,目前中国约有2.5亿家农户,近3亿个从事农业的生产人员,其中61%的农药使用者依靠经销商的推荐购买和使用农药,80%以上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由农民自己完成。
目前,国内农药行业管理正朝着四个方面变化:一是质量安全优先,农药的重要功能是防病治虫保生产,需要推进科学施药,更要研发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精准施药技术,增加绿色有机产品供给;二是绿色理念引领,重点支持研发高效、低风险、低残留农药,加快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绿色农药的登记;推行绿色清洁生产,降低环境风险。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和先进的施药器械;三是改革创新驱动,将农药登记、生产许可、经营许可及市场监管统一由农业部门负责,实施全程监管。四是坚持市场主导,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今后行业管理的具体手段概括起来就是“控、压、限、移、减、管”六字方针。
云南省农药检定所所长 刘云援
由于作物种类繁多、复种指数高,热区面积大,云南省农药使用量比较大。数据显示:2016年云南省农药使用商品量为5.13万吨,排全国第五(折百量1.83万)。目前,全省共有农药生产企业20家,已经取得登记的农药产品有111个,全省已登记注册的农药销售企业和单位共计20144家,其中农药经营单位数量在2000家以上的包括红河州等3个州;1000~2000家的包括文山州等6个州;1000家以下的有昭通市等7个州。
目前除曲靖、楚雄由执法支队负责农药管理工作外,其他州市基本由植保站承担具体技术工作。随着新农药管理条例的实施,目前云南省已经完成限制农药经营许可、生产许可办事指南及流程制定工作,正在着手制定全省限制使用农药经营布局。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 曹坳程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土传病虫害发生种类多,仅在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上发现的土传病虫害就有100多种,不仅危害保护地及高附加值作物,对其他作物的危害也很严重, 一般造成减产20%~40%,严重的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为了控制减产,农民大量不合理施用化肥,土壤状态也随之恶化。由于土传病虫害发生难以预警,检测技术落后,防治缺乏针对性,轮作很难实现,抗性品种培育也很难,而生物防治缺乏稳定性,农民不接受,导致土传病虫害治理难。对于土传病虫害防治,建议采用以下几种综合技术方案:一是农业防治技术如轮作、换土、嫁接技术、深翻和有机质补充、无土栽培、肥水管理等;二是生物防治技术如生物熏蒸+太阳能消毒等;三是物理防治技术如太阳能消毒、蒸汽熏蒸、火焰消毒等;四是化学防治技术有熏蒸剂类化合物,还有一些杀菌剂如嘧菌酯、代森锰锌、精甲霜灵等,推荐种子消毒、拌种技术等。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叶敏
土壤是地下有害生物栖息、繁殖和生存的场所,土壤理化性状、pH值,有机质和盐的含量等因素对地下有害生物的种群组成、地理分布和数量变动有直接影响。对土传病虫害解决办法就是消灭虫菌,轮作间作,其中土壤消毒是一种高效快捷杀灭土壤中植物病原真菌、细菌、根结线虫和地下害虫的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作物根部有害生物危害的问题,提高作物品质,一些天然产物也可用于土壤生物熏蒸技术应用中,例如利用十字花科或菊科的有机物或利用来自外源菌或植物体的内生菌释放的有毒VOCs杀死土壤中的有害生物。
云南农业大学 刘屹湘 博士
土传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重,从1979年发现的44种到2015年发现有80种,增加了36种,土传病害如何防治?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院士研究表明,作物多样性能够有效控制病害,云南农业大学朱书生教授的研究结果表示,玉米、辣椒的套作能够有效减少土传疫病发生,为综合防治土传病虫害提供一种新思路。
文山学院文山三七研究院院长 陈中坚
作为中药材种植中重要作物,制约三七种植主要有3大瓶颈:新品种选育、连作障碍、标准技术体系,其中连作障碍已成为第一瓶颈,三七连作障碍是指种植过三七的地块,再连续种植三七时,会因三七根腐病大发生导致三七减产或绝收的现象。对于海拔较高的地区,长达20年以上的土地种植三七,其根腐病仍发生极为严重,严重影响了三七产业安全持续发展。
三七连作障碍的解决非常棘手,结果显示,三七根腐病的病原物极为复杂多样,有时为单一微生物浸染引起,如疫病根腐和圆斑病病菌引起的根腐,大多数为多种病原物构成的复合侵染引起,土传病害根腐病的增加是导致三七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三七根腐病发生及连作障碍的形成与土壤富营养化规程存在较大的关系。并且当土壤中速效氮含量超过100mg/kg时,将会诱发根腐病的发生。
三七连作障碍解决的方案路径主要包括现代农业设施工程化解决、在原三七重茬土地修复等。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黄为一
伴随化肥农药零增长政策的实施,农民正在逐步接受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产队伍初步形成,产业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生物有机肥有四大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有机是基础,生物是功能,发酵是灵魂,质量是保证。微生物在土壤中起到活化植物所需营养、钝化有毒有害物质、形成团粒结构等重要作用,而有机肥则为微生物提供“粮食”,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才能有健康的土壤,产出高产、优质的作物。可以说,只有生物有机肥才能满足植物对土、肥、水、气、温的要求;只有生物有机肥才能提高作物品质;只有生物有机肥才能保证农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生物有机肥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菌种生产企业与肥料生产企业脱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机源收集困难、与化肥企业缺少协调发展的结合点等。面对市场乱象,经销商和种植户更需要掌握正确肥料技术知识,以防上当受骗。目前生物有机肥应用存在很多误区,一些老百姓认为肥料越黑越好,越臭越好,越亮越好,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好的生物有机肥呈深咖啡色,无臭,有泥土味。很多农民认为生物有机肥就是农家肥,这也是错误的。农家肥未经过发酵等处理,使用后农田病虫草害更易发生,后期农药用量往往会增加,且施肥作业环境差。使用发酵好的生物有机肥可以明显减少病害发生,减少农药等化学产品使用量,提高作物品质。
云南省植保植检站高级农艺师 马庭矗
云南省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农业大省。云南省常用耕地面积6300多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亿亩左右。其中,粮食、蔬菜、水果、橡胶、烤烟、茶叶、油料、甘蔗等作物种植面积较大。
2016年,云南省病虫草鼠螺害共8000余种,虫害占36.74%,病害占30%,草害占25.3%,鼠害占7.24%,螺害占0.72%。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稳步推进,2016年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000万亩次,绿色防控面积达到2000万亩次。
从2018年经济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来看,总体中等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3000万亩次。其中,果树实蝇、柑橘木虱、蔬菜蓟马、苹果早期落叶病、十字花科根肿病、葡萄霜霉病有加重发生趋势。蔬菜病虫害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320万亩次,大棚重于露地,连作重于轮作。水果病虫害来看,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50万亩次。茶树病虫害来看,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80万亩次。甘蔗病虫害来看,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00万亩次。花卉病虫害预计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40万亩次。烟草病虫害主要重防“三虫三病”。其他经济作物病虫害,全省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80万。
英联国际总经理 高军
产品严重同质化、赊欠收款难、业务增长乏力是传统农资经营中面临的普遍难题,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如何如何破局?经销商要想突破现有困境,必须增加用户信任度、增强市场话语权,把产品和服务做成品牌。产品是品牌的载体和桥梁,而品牌又是链接消费者利益、心智的工具,是市场影响力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零售商水平的标尺。经销商在选择产品时,要从质量、效果、品牌、包装、价格(利差)、服务、推广、市场保护等多个方面全盘考虑,选择差异化、有卖点的产品,配方、成本、工艺等有独到之处。在选择产品方向时,应该在一些慢慢壮大成长的新市场寻找机会,掌控未来,比如作物病害领域的黄化、黄龙、线虫、溃疡、土传病害、细菌等,土壤调理方面如调酸、改土、平衡营养等。产品同质化的时代催生品牌营销、消费者教育,推广队伍是打造品牌的永久之本,一个企业引领市场的核心要靠产品大卖,而产品大卖的核心要靠业务推广员。
标正公司 市场部 郭云峰
由于长期缺乏对作物根部的正确认识,常常导致作物吃不饱(营养物质不足量)、吃不好(营养不均衡)、吃不了(病虫危害),根部的生长环境同样面临环境污染的挑战。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而开展“农药化肥减量”“护根”“护地”行动,成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由标正公司推出的药肥产品地腾,采用0.8%精甲·嘧菌酯半水溶颗粒剂,具有省工省时、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护根、护土等优势,目前在全国应用面积超过26万亩次,已经成为地下病害防治的领军品牌。未来,标正公司将继续加强在药肥领域的探索,陆续推出系列产品和方案,全面布局地下病虫害防控领域,为作物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农资导报(订阅号:nzdbwx)
作者:蒋善军
本期编辑:小佳佳
您还想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云南突破土壤连作障碍——创洋桔梗连续8年种植国内记录
专家解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浅谈设施栽培草莓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控方案范例6篇
2020年7月棉田病虫害发生与防控技术建议
江苏一科研团队为文山三七产业发展“输血”
根腐、根肿、茎基腐、软腐...土传病害爆发,这样做有效!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农业要闻 卵菌病害难防? 专家来支招
土壤调理剂对障碍土壤有重要改良作用
网址: 土传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连作障碍难解决,专家们建议这样防!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56942.html
上一篇: 2024年全国油菜重大病虫害发生 |
下一篇: 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