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才研究组发现渗透调节决定精细胞的形状和完整性的机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开花植物的精细胞被包裹在花粉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态呈梭形,其细胞壁很薄且不连续。授粉后,两个精细胞被花粉管运送到胚囊释放后,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受精,启动胚胎和胚乳的发育。精细胞这种特殊的几何形状是如何维持的?其背后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一直是一个谜。
最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李红菊团队的研究发现,三个单价阳离子/质子反向转运蛋白CHX17、CHX18和CHX19蛋白定位于精细胞质膜和内膜系统。正常精细胞在各个发育阶段都保持梭型,然而chx17/18/19突变体花粉在成熟脱水前,精细胞呈球形,在脱水后变为梭型,在体外吸水或在柱头上再吸水后又变为球形,在胚囊中释放后,精细胞快速破裂并消失,导致受精失败,植物败育。而精细胞中的水通道基因TIP5;1突变可以部分恢复这一缺陷。这些结果表明,CHX17,CHX18和CHX19介导一种细胞自主的渗透保护机制,对于维持精细胞的形状和完整性至关重要。
开花植物在授粉前后,花粉的水含量剧烈变化,而花粉管在胚囊中释放精细胞后,精细胞经历外环境的彻底改变。该研究解释了为什么精细胞在多次剧烈的环境变化下,仍能维持特有的梭形性状,揭示了开花植物的精细胞自主渗透调节的分子机制及其对双受精的重要性。该论文于2022年8月1日发表在Molecular Plant杂志(DOI:10.1016/j.molp.2022.07.013)。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陈澍燕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李红菊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杨维才院士和美国马里兰大学Heven Sze教授指导了此项工作。该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图:开花植物精细胞的自主渗透调节机制模型
相关知识
杨维才研究组揭示OsPID调控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杨维才研究组揭示OsPID调控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
遗传发育所李红菊研究组发现植物受精恢复新机制
遗传发育所在独脚金内酯信号感受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周俭民实验室在植物天然免疫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022年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重要研究进展集锦
Cell重磅 | 破解百余年来遗留的生物学问题,中科院遗传所李红菊研究组揭示植物受精失败后,如何“自救”以确保繁衍
广谱高抗根肿病基因“卫青”的克隆及机制解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刘西岗研究组在染色质高级结构调控花分生组织活性的分子机制解析中取得新进展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网址: 杨维才研究组发现渗透调节决定精细胞的形状和完整性的机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496470.html
上一篇: 研究队伍 |
下一篇: 拒绝当“花痴”!无锡这些花不再“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