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有较好治疗方法吗?小麦黄花叶病害,对于种植户来说为害极大。而且病害的面积非常大,大田小麦为害状呈大面积叶片发黄,对小麦形成大面积的减产,如果情况严重的时候基本颗粒无收。所以对于小麦黄花叶病害,对小麦种植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在早期预防当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尽量把该病害的损失减少到到这低程度。主要分享一下小麦黄花叶病为害及防治经验,希望能给您有所帮助。

小麦黄花叶病分布与为害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又称小麦梭条斑病毒病、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在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陕西等省均有分布,以山东沿海、河南南部及淮河流域发生较重。该病主要在冬小麦生长前期为害,小麦受害后叶片失绿,植株矮化,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一般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是颗粒无收的严重程度。

小麦黄花叶病症状特征
该病一般点片发生,在严重时候会导致全田发病。在发病初期病株叶片呈现褪绿或坏死梭形条斑,与绿色组织相间,呈花叶症状,后造成整片病叶发黄、枯死。重病株严重矮化,分蘖减少,节间缩短变粗,茎基部变硬老化,旗叶变小,不能抽穗仅抽出小的穗子,抽出新叶黄花枯死。

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病规律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传毒媒介是习居于土壤中的禾谷多粘菌。秋苗期侵染多不显症,翌年麦苗返青阶段开始发病,小麦拔节前后为发病盛期。 病情发展的适宜气温为5~15度,土壤温度达到20度以上时该病停止发展。该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传播,也可以经汁摩擦接种传播。播种早,播量大,容易引起麦苗冬前旺长,抗病、耐病能力降低。麦播后气温较低、土壤湿度大、春季气温回升慢、长期阴雨低温天气,则病害发生重。

科学防治措施
防治小麦黄叶病毒病应以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为主,辅以叶面肥,促进苗情转化,减轻病害损失。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小麦品种;与非寄主作物油菜、马铃薯等进行多年轮作倒茬;适期晚播,避开传毒介体的最适侵染期;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2】化学防治:发病地块每亩追施5~8kg尿素以补充营养,同时浇合喷施20%盐酸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100g+0.01%芸薹素同酯水剂10mL+磷酸二氢钾10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