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冬小麦主产省三种化学型小麦赤霉病菌适合度研究
我国冬小麦主产省三种化学型小麦赤霉病菌适合度研究
【摘要】:由镰孢菌(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重要病害。我国小麦赤霉病主要由禾谷镰孢菌综合物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引起。根据产生单族毒素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化学型,分别为3-乙酰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3-AcDON)、15-乙酰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15-AcDON)和雪腐镰孢菌烯醇(NIV)。为预测这3种化学型病菌的发展趋势,从每种化学型菌株中随机挑选了20株菌并且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5℃、20℃和25℃时,3-AcDON、15-AcDON和NIV化学型菌株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的差异,在30℃的生长条件下,NIV化学型菌株生长速度要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化学型。在4个不同温度下(15℃、18℃、21℃和25℃),15-AcDON产生子囊壳的量均是最多并且产生子囊壳的时间较其他两种化学型菌株提前2~3d。15-AcDON在分生孢子的产量和大小方面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化学型。利用菌碟接种法测定3种化学型病菌对小麦苗期的致病力,结果显示,3-AcDON、15-AcDON和NIV化学型菌群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72.71、70.72、48.27,方差分析显示NIV化学型菌群病情指数显著低于3-AcDON和15-AcDON化学型菌株,而3-AcDON和15-AcDON化学型菌群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小麦扬花期采用单花滴注接种法对3种化学型病菌进行了致病力测定,3-AcDON化学菌群的致病力仍为最强。在小麦的扬花期利用单花滴注接种法接种,收集接种病麦穗、脱粒并进行毒素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病麦粒中的毒素含量,3-AcDON化学型菌株产生的DON毒素含量高于15-AcDON和NIV化学型菌株。采用大米培养基对3种化学型菌株进行产毒培养并且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毒素含量测定,15-AcDON化学型菌株产生的DON毒素含量最高。
相关知识
生物与化学协同在小麦赤霉病化学药剂减量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小麦赤霉病菌病毒多样性及三个低毒菌株中真菌病毒分子特性研究
冬小麦常见病虫害有哪些,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微生物菌株的筛选与利用
克隆植物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的适合度分析和度量
小麦赤霉病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功能研究
小麦茎基部土传真菌病害的分子诊断
江苏:做好小麦病虫害气象条件趋势预测
警惕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防治好?
网址: 我国冬小麦主产省三种化学型小麦赤霉病菌适合度研究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420080.html
上一篇: 这个被称为小麦“癌症”的赤霉病, |
下一篇: 2020年全国小麦赤霉病防控指导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