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多功能生态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多功能生态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4-12-29 02:13

多功能生态培养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养殖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生态培养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室内种植一些观赏植物、饲养一些宠物,以优化室内环境。市面上目前存在许多室内植物栽培系统、观赏鱼养殖设备等,但大多数功能单一,不能将植物种植与观赏鱼养殖结合在一起,因此市面上逐渐也出现了一些将植物养殖与观赏鱼养殖集成于一体的养殖箱,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过滤系统单一,所营造的生态环境有限,只能勉强实现陆生植物的种植或者淡水观赏鱼的养殖,不能够对水草、海水生物以及爬宠等进行培养养殖,即使用者不能够依据自己的喜好而使用同一养殖箱实现对不同生物或植物的培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生态培养箱,其集饲养淡水小型鱼、水草、陆生植物、海水生物及爬宠等功能于一体,用户可以依据自己喜好的变化而对其中的功能进行随意选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生态培养箱,包括上端开口的缸体,还包括缸盖,所述缸体的开口端还设有风扇,缸体上方设有灯光组件及喷口朝向缸体内的雾化器,缸体内设有循环过滤装置、加热棒及蛋分净化装置,缸体底部设有带有开关阀的排水管。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缸体上方设有集成板,所述循环过滤装置、加热棒、蛋分净化装置及雾化器均以开拆卸方式固定在所述集成板上。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集成板上设有可作为水箱使用的滤槽,滤槽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位置处设有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的可拆卸的雾化片。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鱼缸底部还设有底座,所述集成板与底座之间通过固定在缸体一角外侧的柱体扣件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循环过滤装置、加热棒及蛋分净化装置都设置在集成板上靠近所述柱体扣件的位置处,所述风扇设置在风扇支架上,所述风扇支架固定在缸体开口上靠近柱体扣件的位置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底座顶部四周设有防滑条,底座底部四角位置设有减振条,所述底座与柱体扣件间还设有底座扩展块。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灯光组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上盖板和下盖板的组合体内设有散热板及LED组件,上盖板和下盖板的组合体设置在所述集成板的前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循环过滤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设置的底滤板、上水管、水泵及连接软管,上水管侧面设有除油膜器,连接软管与集成板上所述滤槽的进水口相连,滤槽底部的出水口处设有下水导流管,所述水泵通过固定柱固定在集成板底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蛋分净化装置包括设置在缸体内的蛋分反应杯,蛋分反应杯底端内部设有通过固定架固定的蛋分气木,蛋分反应杯的顶端与集成板上部的蛋分收集杯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集成板上设有圆形凹槽,所述蛋分收集杯设置在圆形凹槽上,所述雾化器设置在圆形凹槽内部或固定在集成板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集饲养淡水小型鱼、水草、陆生植物、海水生物及爬宠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各个配件在集成板上的组合来实现不同的功能,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而对其中的某种功能进行随意选择,且拥有独特的双循环过滤系统,有效提升了过滤效果,雾化系统的设置也为陆生植物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本实用新型缸体内部的各个配件集中在缸体内一角,使得缸体内部空间得到优化,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便利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生态培养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缸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生态培养箱去除缸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生态培养箱去除缸体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成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灯光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过滤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蛋分反应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与底座扩展块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及图4,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生态培养箱,包括上端开口的缸体1,还包括缸盖4,所述缸体1的开口端还设有风扇8,缸体1上方设有灯光组件3及喷口朝向缸体内的雾化器,缸体1内设有循环过滤装置14、加热棒12及蛋分净化装置13,,缸体底部设有带有开关阀的排水管。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缸体上方设有集成板2,所述循环过滤装置14、加热棒12、蛋分净化装置13及雾化器均以开拆卸方式固定在所述集成板2上。

如图6所示,所述集成板2上设有可作为水箱使用的滤槽35,滤槽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位置处设有与所述雾化器36电连接的可拆卸的雾化片。此滤槽上还设有与循环过滤装置相连的进水口,当使用雾化功能时可将循环过滤装置卸下,将此进水口用防水塞封堵,该滤槽即成为了雾化水箱。

如图1所示,所述缸体1底部还设有底座6,所述集成板2与底座6之间通过固定在缸体一角外侧的柱体扣件5相连接。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循环过滤装置14、加热棒12及蛋分净化装置13都设置在集成板2上靠近所述柱体扣件5的位置处,即都向缸体内靠近柱体扣件5的那个角的位置集中。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风扇8设置在风扇支架7上,所述风扇支架7固定在缸体开口上靠近柱体扣件的位置处。

如图3所示,所述底座6顶部四周设有防滑条10,底座6底部四角位置设有减振条11,所述底座6与柱体扣件5间还设有底座扩展块15(如图11所示)。此底部扩展块的作用一是方便与不同规格的底座相连接固定,即当使用不同大小的底座时,在保证底座与所述柱体扣件相连的同时还保证了底座处于缸体的正中间;二是可以在此扩展块上设置开口,集成板上各个配件的电线可穿过柱体底座内部从扩展块的开口处引出。

如图7所示,所述灯光组件3包括上盖板17、下盖板18,上盖板17和下盖板18的组合体内设有散热板19及LED组件,还设有PCD控制芯片板20,所述LED组件包括LED铝基板21、固定有LED灯的LED支架22及固定在下盖板18上的透镜23,上盖板17和下盖板18的组合体通过卡扣等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集成板2的前端。

如图9所示,所述循环过滤装置14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设置的底滤板25、上水管26、水泵29及连接软管30,上水管26侧面设有除油膜器27,除油膜器27上设有除油膜器调节阀28,所述水泵29通过固定柱31固定在集成板底部。如图6所示,连接软管30与集成板2内的滤槽35的进水口40相连,滤槽35底部的出水口处设有下水导流管39,优选的,所述滤槽35内设有隔板38,进水口40及出水口分别处于隔板38两侧。选择使用此循环过滤装置时,需将滤槽35内的出水口处的雾化片卸下,然后安上所述下水导流管39。

如图5及图10所示,所述蛋分净化装置13包括设置在缸体内的蛋分反应杯32,蛋分反应杯32底端内部设有通过固定架33固定的蛋分气木34,蛋分反应杯32的顶端与集成板2上部的蛋分收集杯16相连。所述蛋分收集杯16包括杯体及杯盖,杯体与杯盖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将蛋分手机杯的杯盖设计成圆形,并辅以彩色硅胶装饰圈(所述密封圈),与整体方形上盖(集成板与灯光组件的组合体)形成对比,通过方与圆的图形结合,构成矛盾统一的美感。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集成板2上设有圆形凹槽37,所述蛋分收集杯16设置在圆形凹槽37上,所述雾化器36设置在圆形凹槽37内部。

如图8所示,所述加热棒23通过支架24固定在集成板2上,所述支架24同时起到了爬宠隔离板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独特特点:

1.集五合一功能于一体(淡水小型鱼、水草、陆生植物、海水生物、爬宠)

集成板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结构,通过不同的配件在集成板上的组合及配合来实现不同的功能,是目前现有技术中唯一的通过不同组件配合来实现不同生物、植物饲养的模块化集成培养箱(水族箱),具体如下:

(1)通过水泵、水管系统、底滤板及主板的滤槽完成水族箱的循环过滤系统,并配合加热棒及灯光组合成小型淡水生物饲养的水族箱系统。

(2)通过循环过滤系统及专为植物定制的灯光,组合成水草养殖的水族箱系统。

(3)通过蛋分收集杯、蛋分反应杯、气木等蛋分净化装置的安装,同时配合循环过滤系统,组合成海水养殖的水族箱系统

(4)通过植物灯光、雾化器、风扇及底部排水组件组合成陆生植物的培育系统。所述底部排水组件包括设置在缸体底部的排水孔及与排水孔相连的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孔及排水管可以设置在缸体底部的底座空腔内,排水管经底座内部穿过然后从所述底座扩展块的开口处引出,排水管的出水端设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优选为调节球阀。

(5)通过灯光、缸盖(可为专为爬宠设计的爬宠缸盖)、风扇,组合成爬宠相关的饲养系统。

2.双循环过滤系统

通过底滤板、上水管、除油膜器及主板的上滤结构,组成双循环过滤系统。

(1)底滤系统

水流会通过底滤板的砂层进入底滤板,在砂层完成一次物理及生化过滤,过滤后的水经过管道进入上滤。底滤系统可以带来非常理想的滤清效果,同时可以提供很好的生化培养效果。

(2)除油膜上滤系统

除油膜器结合上滤可以很好的去除水面漂浮及水中悬浮的杂物。

两套系统的结合可以相互弥补各自的缺陷。底滤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小上滤和除油膜无法清除微细颗粒、生化处理量较小的缺点,除油膜上滤系统可以很好的去除底滤无法清除的悬浮、漂浮杂质。因此,对于小型水族箱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双循环过滤系统是非常理想的过滤系统解决方案。

3.可作为陆生植物培养箱

不同品种的植物需要各不相同,特别是对空气湿度、通风、土壤等条件。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三套组件来实现对空气湿度、通风和土壤水分的灵活控制,也是目前集成化程度最高的植物培养箱(雨林缸、水陆缸)

(1)空气湿度

本实用新型有独立的空气加湿功能。在陆生植物系列,通过组件的配合,将上滤的滤槽变成水箱(滤槽的进水口用防水塞堵住),并通过雾化模块(滤槽出水口处与雾化器电连接的雾化片),将细化后的水雾喷在培养箱里。并可以通过设置定时器来控制每天的雾化时长和频度。本实用新型的雾化模块通过雾化驱动(雾化器)及雾化片组成,其水箱可以采用集成板上循环过滤用的滤槽,相比现有产品中的独立设置的雾化喷湿系统大大节约了成本,且使用更加方便,集成度更高。

(2)空气循环

本实用新型植物培养体系的组合包括密封盖体(缸盖),用以保证避免水分过度蒸发。但同时也会造成通风换气量不够,因此,植物系统配有独立的小型静音风扇,可以通过设置定时器来控制换气时间和时长频度。

(3)底排系统

传统鱼缸无法排出土壤中的积水,容易使植物根系缺氧,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专用底排管(所述排水管)排出多余积水。

通过以上三个模块的灵活配合控制,并配合针对植物设计的专用灯光,本实用新型植物培养体系可以满足大多数植物的生长需求。

4.单点支撑与系统集成

通过单点(柱体扣件)支撑,同时将大部分结构向单点支撑的那一角集中,有如下有益效果:

(1)鱼缸内部空间得到优化,加热棒、循环过滤装置及蛋分净化装置等都向左后方集成,尽可能保留缸内观赏空间,尽可能隐藏和弱化器材。

(2)系统集成可以极大的缩减设备所占体积,可以使整个鱼缸设备部分得以简化,变得轻薄,带来外形上的极大优化。

(3)单点支撑,在克服一些设备间的组合和干扰的情况下,解放了大部分器材。让整个上盖和设备层“悬浮”在缸体之上,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对整个外形进行了极大的优化。通过玻璃容器下方的塑料底座,将整体鱼缸托起,让整个培养箱(鱼缸)外观更加立体。通过柱体扣件将上下两部分塑料(集成板与底座)结构连接起来,同时将集成板部分的电线隐藏在柱体扣件内部,避免了电线的杂乱,极大的提高了便利性和美观性。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知识

多功能恒温恒湿光照(杀菌)振荡培养箱
多功能鱼缸的制作方法
智能光照培养箱,智能光照培养箱价格
多功能马鞭的制作方法
多功能节水花盆的制作方法
多功能花盆底座的制作方法
一种多功能仿真花的制作方法
一种花卉种子多功能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多功能智能花盆的制作方法
双底多功能节水花盆的制作方法

网址: 多功能生态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134896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一种金针菇培养瓶的输送系统的制作
下一篇: 金针菇的采摘标准和挑选方法

推荐分享